APP下载

淘宝村的形成机制

2019-12-30李艳萍

市场观察 2019年11期
关键词:淘宝村

摘要:淘宝村作为农村经济转型的一种可行性尝试具有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已有淘宝村形成过程的研究致力于具体的影响因素分析,没有将行动者的行为与其所处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脱嵌的分析不能完全解释淘宝村的形成过程。本研究以义乌青岩刘村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实证材料,从组织决策分析的理论视角探讨不同行动主体在具体情境下的微观互动及其策略行为,进而分析这些策略行为如何影响淘宝村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淘宝村;行动主体;社会情境;建构优势

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形式不断向农村地区蔓延,并在我国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电子商务发展业态——淘宝村。根据阿里研究院近几年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可知,我国淘宝村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一个爆发式的发展过程,由最早(2009年)的3个淘宝村发展到现在(2018年)的3202个,增长超1000余倍。义乌青岩刘村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淘宝村之一,它是依赖于义乌小商品的产业基础发展起来的、不以農产品销售为主的“资源基础型”淘宝村。

一、“淘宝村”的研究现状

自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淘宝村裂变发展的增长速度及其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推力吸引了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当前有关淘宝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及对策分析、发展模式分析、空间地理分析、产业集聚视角分析及发展动力视角分析等几个方面,分析内容和研究取向较为丰富。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淘宝村形成过程的研究主要从产业基础、电商平台、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物流、市场需求以及网商群体等[1][2]淘宝村形成所需的基本环境和要素展开研究,另外一部分学者则从企业家精神、社会网络、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扶持等[3][4][5]某一侧面强调行动主体或制度环境对淘宝村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虽然能够从不同的侧面解释淘宝村的形成机制,但却没有将淘宝村形成过程中的主要行动者及其经济行为与其所处的具体环境联系起来,笔者认为这种脱嵌的研究不能完全解释淘宝村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将从行动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分析其与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及策略行为,以全面展示淘宝村的形成过程。

二、青岩刘村电子商务早期的基本情况

青岩刘村是位于义乌市南部的城中村,2005年旧村改造后空出了大量的闲置房屋,由于其距篁园市场和国际商贸城较近且交通便利,吸引了大批市场上做生意的商户租住在这里。淘宝平台出现之后,部分商户为了扩大销售渠道而开起了网店,还有一部分在义乌“淘金”的外地人因淘宝创业门槛低、义乌货源丰富,同时了解到青岩刘租金低廉且交通物流便利,便在青岩刘村开始了淘宝创业。由于淘宝网发展前期的社会认知度不高,所以当时青岩刘村的网商数量有限,主要包括外来网商、工商学院学生以及少数本地村民网商。笔者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青岩刘村电商发展前期处于一种自由发展状态,网商发展速度缓慢,直到2009年5月初,青岩刘村内一共才集聚网商了120户左右。直到2009年5月5日,青岩刘村委与义乌工商学院达成合作,结束了青岩刘电子商务完全自由的发展状态。由此,青岩刘村电子商务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于2009年底形成了1000家网商的集聚规模,跻身成为我国第一批淘宝村。那么,这一合作是如何达成的呢?这两者的合作又是如何具体推动青岩刘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并形成淘宝村的?这是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

三、分析框架和资料来源

(一)分析框架

根据访谈资料及相关文献整理可知,青岩刘之所以能成率先成为我国第一批淘宝村,主要在于村委能够通过已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对接高校资源,有意识的引进电商产业并与高校精英人物合作建构村内电子商务要素优势,青岩刘电子商务的崛起实际上是村委与工商学院有组织同谋的产物。因此,本文实质上是对行动者在具体情境下行为互动和行为选择的一种微观集体行动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由法国组织决策分析学派所提出,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将组织作为行动者展开行动的环境或领域,致力于从行动者的行为角度对组织展开分析,而处于其中的行动者为实现自身目标会在不断认知自身所处组织情境之下调整行动策略。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分析框架:行动主体认知社会环境——确立目标——制定行动策略——构建发展要素——淘宝村形成。

(二)资料来源

本文的实证资料主要由两个方面获得,一方面是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主要包括义乌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存档资料、知网文献和网络资源等整理而成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是本人在义乌青岩刘村实地调研一月有余所获得的一手资料,访谈对象主要包括对村委干部、村民、电商从业者、第三方运营机构、街道政府办事人员等30余人,整理出访谈资料共计15万余字。

四、淘宝村形成过程分析

(一)村委及高校精英人物认知其所处社会情境

1.青岩刘村委所处社会情境

从青岩刘村委这方面来看,2008年10月,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一阶段竣工并投入使用,原来篁园市场经营日用百货、针棉、线带、鞋类等行业的经营户们先后搬迁进入国际商贸城经营。篁园市场的搬迁导致了青岩刘村大量的租户陆续搬离了出去,村内租房继旧村改造之后再一次大量的空了出来,引发了村内的租房危机。在此情形下,作为基层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成员不得不寻找一个解决青岩刘租房问题的长远方案。

2.义乌工商学院精英人物所处社会情境

从义乌工商学院来看,贾少华院长对线上交易的前景看好,一直想把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到网上去。同时他鼓励学生创业,并于2005年开始在学校推行淘宝创业试点。试点运营的成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淘宝创业中来,但这种大规模的扩张使得学校面临着公共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问题。基于此,作为工商学院院长的贾少华萌生出在义乌建设一个电子商务城以解决学生创业问题的念头。

(二)村委与高校精英人物确立合作目标

在此情境下,青巖刘村委和义乌工商学院是如何建立联系并达成合作目标的呢?一方面,作为行动主体的村委会认知到租房问题出现的本质在于村内缺乏产业带动,唯有通过引进项目来解决问题。为尽快引进项目解决租房问题,作为村长的刘银山利用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四处寻求好的发展项目,并在多层熟人关系介绍下了解到贾少华院长的项目规划,于是有了两者之间的洽谈。在洽谈过程中,贾少华院长认为这是一个建立“淘宝城”且解决学生创业问题的好机会,于是提出在青岩刘村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学校作为智囊团主要负责村内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而合作的条件是青岩刘村必须保证给予工商学院学生较低的房租价格且三年不涨。通过协商,村委与工商学院最终达成了共同在青岩刘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合作目标。本文认为,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会对行动结果产生影响,而他们之间的合作或妥协实质上是基于自身所处的社会情境展开的具体行动。

(三)村委和精英人物制定行动策略

怎样才能实现在村内打造电子商务产业这个目标呢?村委和工商学院“智囊团”进行了具体的行动策略:第一步是让村民内部形成电商意识,坚定产业发展信心,从而获取村民的支持。于是村委组织了一场发展电子商务的村民动员会,并通过培训、村民会议、宣传等途径不断更新村民观念,使村民意识到淘宝城的目的意义及发展前景。第二步制定一个详细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智囊团”通过对比分不同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以及青岩刘现有的电商优势,制定了一份《义乌市淘宝城(青岩刘)建设规划建议书》,此规划的主要推广模式包括引进工商学院创业群体、利用培训机会向社会推广、做好广告宣传工作三个方面。

(四)村委与精英人物构建电子商务发展要素

由于工商学院主要担任“智囊团”的角色,所以电商产业的运营具体由村委负责。依据规划细则,村委首先在村内成立了电子商务筹城委员会,并聘请了具备互联网经验的村民刘文高担任筹委会主任,主要负责村内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小事务。因此,在构建电子商务发展要素的环节中,村委和精英人物刘文高成为了两个主要的行动主体。

从村委这一层面来看,村委通过制定房租优惠政策吸引网商的入驻,并给予工商学院的学生较低的房租价格并承诺三年不涨。这一优惠政策首先吸引了一批工商学院的创业者入驻到了青岩刘,并在学生们的口口相传下,带动了一批慕名而来的网商创业者入驻。另外,村委按照《规划书》加快光纤入户建设,提升村内电商创业的基础设施环境,构建出青岩刘的网络资源要素优势。据此可知,村委会在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构建的要素优势是房租优势和网络资源优势。

而从精英人物这一层面来看,刘文高首先将村内做得较好的电商聚集起来“吹牛”,讨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和看法,在此过程中,缺少资金批发货源的问题被反复提及,于是刘文高便提出了“抱团串货,货源共享”的方式,这样每个网店的货就多起来,货源问题迎刃而解。除此之外,为降低电商经营成本,刘文高又组织电商抱团与快递公司合作以降低运费,实现快递费由首重一公斤6元降低到首重三公斤3.5元。由此,精英人物刘文高在青岩刘电子商务早期组织电商主动建构出了货源和快递这两方面的产业链发展优势。

综上,青岩刘村通过有组织的建构村内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多种优势要素,吸引了大量的电商向村内集聚,这种集聚进一步推动了村内电子商务发展的规模效益,并最终使青岩刘村跻身成为我国第一批淘宝村。

结论:通过对青岩刘淘宝村形成的过程分析可知,作为行动主体的青岩刘村委和义乌工商学院精英人物在认知各自所处的具体情境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的推动下,通过洽谈达成了村校合作并确定在村内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目标。在村委与工商学院有组织的谋划,村委与精英人物作为主要行动主体有序的建构了青岩刘电子商务发展的房租、网络资源、货源及快递的发展要素优势。这些竞争优势的建构最终吸引了大量的网商向村内集聚,并推动了淘宝村的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周静.等.电子商务经济下江苏省淘宝村发展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2).

[2]毛锦庚.“互联网 +”背景下淘宝村的发展特征与动力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8).

[3]刘亚军,储新民.中国“淘宝村”的产业演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2).

[4]千庆兰.等. 淘宝镇的发展特征与形成机制解析——基于广州新塘镇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 2017, 37(7).

[5]曾亿武,郭红东.电子商务协会促进淘宝村发展的机理及其运行机制——以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的实践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6(6).

作者简介:

李艳萍(1992年—)女,汉族,湖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

猜你喜欢

淘宝村
基于电商产业空间集聚与集群重构的区域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淘宝村演化机制研究
“淘宝村”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下乡难的成因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淘宝村发展与县域经济关联性研究
山东曹县大集镇“淘宝村”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