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原县乡村振兴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2019-12-30吴洁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乡村振兴问题

吴洁

【摘 要】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镇化,加之城市的部分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及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了平原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急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对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升级农村生态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完善农村生态治理体系。

【关键词】 乡村振兴;生态环境;问题;对策;平原县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加大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一、平原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德州市平原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绿色发展方式不足、生态机制建设滞后、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等几个方面。

1、农业绿色生产发展缓慢

绿色发展方式的推行必须以绿色生产技术做支撑。绿色生产技术开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德州市以引进学习为主,自主创新的绿色生产技术缺乏。引进的绿色生产设备,不完全适应本地的生产需求。以移动喷灌设备为例,在喷灌过程中容易留死角,而且天气干旱时不能完全把土地“浇透”的现象时有发生。

空气、土壤、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绿色生产的成效。以空气为例, 2018年上半年德州市优良天数仅为86天,2018年上缴生态补偿资金454万元,仅次于山东省“受罚”最重的泰安市。以水污染为例,《德州市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全市6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极差比例控制在33.3%以下,可以看出德州市极差水体占比高。2013年湖南“镉大米”的出现,就是因为灌溉用水以及土壤中含有“镉”,生态环境的文章没做好,空气、水、土壤的污染,会严重降低绿色生产的成效。

2、环保机制、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地区存在环保管理机制不健全、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基层乡镇工作异常繁忙,导致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无人监管的情况得以消除,但是负责环保工作的人手不足,多数乡镇政府仅仅由一人主要负责本乡镇的环保工作,环保工作推进力度不足。

环保基础设施更新滞后。以污水处理设备为例,根据调研发现平原县某乡镇随着农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污水排放量增大,但是污水处理设施满足不了污水处理的需求,发生污水溢出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

3、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体现在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生产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大幅度提升,但是在村务农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重注自身利益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不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物超标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活方面:垃圾随处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老房子没有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在院落、门口随意排放,家庭发展畜禽养殖的,不能很好地处理人畜粪便,这些做法都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环境。

二、平原县乡村振兴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调查,平原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镇化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生产、生活方式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产生了农业生产资料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为减少用工并保证粮食产量,长期依赖化肥、农药和农膜,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地下水污染、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壤板結等问题。地膜易破碎回收成本高,政府相应的补贴滞后,没有被及时回收残留在土地上的地膜不易降解,影响土地的透气性,降低土壤肥力。改革开放后,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大量兴起,短期内会产生大量的畜禽尿液、粪便,污染空气和地下水。

随着农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活方式逐步接近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不再是单一的菜叶果皮,而是包含了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电池等。卫生条件改善,洗澡、洗衣服、冲洗马桶等日常清洁的用水量增加,产生的生活污水相应增加。

2、城市的部分污染物向农村转移

城市工业污染转移。城区的环保标准不断提升,政府也相对重视城区环保工作的落实,某些重污染企业把地址迁到近郊或农村地区,劳动力成本降低,但是环境成本被放大,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城镇化不断向前推进,城镇人口增长迅速,外加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成倍增加,多数垃圾被运到近郊采取卫生填埋的处理方式,对垃圾填埋点附近的空气、水、土壤造成污染。

3、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环境具有公共资源属性,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应起主导作用,但是基层政府对农村环境的质量评估、监测和督查机制不完善,精细的环境质量监测、评估,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二者缺乏是多数基层政府的现状。

在长期以来,有利于环保的政绩考评机制尚未建立,GDP的增长在政绩考评中占有最大的权重,在这种考评机制下,政府更倾向于经济项目建设,而淡化对增加经济总量作用微小的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保护工作。

三、平原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针对德州市平原县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合理规划农村发展布局,总体把握环保方向。在保护传统村落和农村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结构、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把环保纳入重要考虑因素,最终既保留自身特色,又生态宜居。

推动村容村貌的整治,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我们需加强农村绿化,道路两旁种植生态树,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建设一批德州示范性绿色村庄;继续推行“厕所革命”,整治粪便污染,有条件的村庄可以推行废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升级污水处理设备,适应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之后污水排放量增加的需求;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为乡镇配置侧装式垃圾车和侧装式垃圾车配套的垃圾桶。

2、发展绿色经济,升级农村生态产业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走绿色生产之路。根据不同乡镇的气候、土壤特点,发展适合本乡镇的特色种植业,减轻家庭小户种植产生的综合环境压力。根据调研,平原县坊子乡种植的西葫芦、王杲铺种植的黄瓜,占据了北京西葫芦、黄瓜市场的一半,张华镇种植的芍药、丹参、芦笋、航天黑小麦等正在起步,平原县的其他乡镇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发展适合本土的特色农业,塑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农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完善配套技术和装备,强化生产标准,综合运用绿色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药残留,减轻对土壤、水源的污染。二是做好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和农产品产地重金属例行检测工作,设立样点,至少每三年对土壤取样化验一次,对农产品取样化验一次。三是开展地膜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标准地膜和生态地膜,推广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乡镇,同时探索建立废旧地膜回收体系。

3、培育生态环保意识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对农民的生态理念教育。农民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能力差,因此环保宣传的内容和渠道应符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可以免费发放简单易懂的生态文明宣传小册子,以图画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宣传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渠道,例如在村内的公共信息栏张贴宣传页,张贴生态文明的墙标语、横幅,利用电视、村内广播进行宣传,举办社区教育、系列科普活动,普及環保知识,介绍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进村庄、进学校,让农民认识到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

4、完善农村生态治理体系

强化农村生态制度建设。其一,通过村民守则、乡规民约将农村的环保要求规范化、制度化,便于村民遵守,从奖、惩两方面激励村民履行约定。其二,完善农村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让农村的污染防范与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以宪法为依据,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对任何破坏、危害生态文明的行为严惩不贷,并且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体系。其一,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环保责任监管,建立完善系统的农村干部考评机制,加大环保在考评中的占比,落实基层干部的环保责任,切实发挥好乡村干部在环保中的领导作用。其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好社会监管的作用。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便捷的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定期公开企业排污情况、重大污染事件及环保政策,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发挥好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的作用,监督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

【参考文献】

[1] 周生贤.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J].求是,2012(19)1.

[2] 魏德才.着力提升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水平[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03)78-81.

[3] 郭秋莎.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11-12.

[4] 阴冰.世纪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及路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21-22.

【作者简介】

吴 洁(1989—)女,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人口与环境经济.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乡村振兴问题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