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州市乡村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9-12-30于新匣
【摘 要】 本文针对德州市乡村振兴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推进德州市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对策。要优化人才环境,解决人才实际困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减息免息与政府担保相结合;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德州市;乡村振兴;难点;思路
二十一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关心农民农业农村发展问题,从过去每年中央“1号文件”到后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到现在提出的“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不同时期,国家对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哺农业的政策。十九大后,针对当代农村的发展现实,又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山东省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德州要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实现率先突破,为此,德州市在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又制定了率先突破具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在能够突破的地方率先突破、能够突破的领域率先突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基础。
一、德州市乡村振兴的难点分析
关于推进德州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所在,个人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乡村优秀人才短缺
乡村振兴关键离不开人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精通管理、擅长经营、热爱农村农民的优秀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特别需要在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制造、公共管理服务、新兴服务产业等领域的高技术管理人才。新世纪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城镇化政策导向,像“抽水机”一般将人才抽送到城市,而城市人才下乡和返乡则有许多限制,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直接导致乡村价值的缺位,很多农村青年都不愿回农村,更谈不上优秀人才的引进。工农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和“三农”环境发展滞后,为在农村招贤纳士和留住人才增加了不小难度。优秀人才支撑不足成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绊脚石。因此,优化乡村人力资本引进机制和开发利用机制,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支撑,已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难啃的骨头。
2、乡村建设发展资金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普遍本来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实,已很难适应当代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向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乡村环境,从产业振兴、文化发展到人居环境改善,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现实是农村自我积累能力普遍很差,投融资渠道少之又少,资金有效供给十分短缺。本来农商行(以前的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的主要关键力量,但由于银行的商业化,资本的趋利性,农商行更愿意将资本投放给高净值客户,影响了精准扶贫积极性,脱农现象日益严重,投农资金的严重不足加剧了乡村振兴战略中拓宽投融资渠道和强化投入保障机制的难度。要推进乡村从衰败向振兴的转变,必须在资金保障上有大的突破。
3、农民持续增收受到阻碍
当代农民增收依靠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而工资性收入中主要又是外出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农业以及财产性收入对大多农民增收来讲贡献度持续降低。而从长期来讲,建立在农业农村之外的城市导向型农民增收模式是不会持续下去的,而且很容易导致农村农业的凋敝衰败和农民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的荒芜,粮食和棉花产量质量的下降。乡村振兴关键难题集中表现在:一是城乡发展矛盾,两者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二元经济现象还十分突出;二是“三农”内部发展不平衡,农业供给质量缺乏创新力竞争力,农民增收后劲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按照克拉克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现实是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重已经不足10%,未来还会下降。加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迅速减少。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通过农业带来增收渠道成为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难点。
二、推进德州市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对策
1、优化人才环境,解决人才实际困难
乡村振兴,教育振兴是保障,教育环境是基础。因为教育的振兴,才能培养更多发展家乡的优秀人才。但是当前绝大多数农村教育条件不好,教育资源缺乏,并且难以吸引、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这种现象跟乡村教育振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振兴的战略意义,下大决心配置乡村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乡村的教育环境条件,解决优秀人才子女教育问题,吸引更多优秀教育人才到农村去工作,并愿意扎根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吸纳优秀教育人才对振兴乡村發展至关重要,因此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教育工作队伍”,也有利于把其他各行业中所有热爱农村和愿意建设家乡的优秀人才吸引进来,优化提高农村干部工作队伍素质,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了,基层组织管理就会更科学,更有利于促进三农各项建设。
2017年德州齐河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突破口,这场攻坚战的第一枪就在赵官镇大徐村顺利打响,市县镇各级共投入500多万元,通过道路硬化、增设LED照明灯、绿化街道、安装体育器材、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群众幸福感和满意指数得到了不断提高。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减息免息与政府担保相结合
针对乡村干部高压力低效率的实际情况,乡村干部一方面应将此情况主动积极上报上一级政府领导部门知晓,建议上级政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的、形式上的检查;同时乡(镇)村一级政府部门自身应该树立工作效率至上的理念,科学组织管理,形成合理分工协作,权责分明,避免工作上陷入低效率的文山会海,杜绝浪费时间精力又没有实际意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励乡村干部大胆探索各种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商业银行的趋利性,还款能力弱小客户(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资金贷款只能靠政府解决,政府可以开源节流从预算资金中分离设立一部分基金,承担一部分农民贷款利息并提供部分担保,鼓励和吸引商业银行特别是农商行愿意提供贷款,同时为保证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和投资效率,降低风险,需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和诚信档案制度。另外,为避免农民决策失误,采取政府官员结对帮扶对策。为提高政府官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可采用晋升奖励与业绩挂钩等相应奖罚措施和政策。
3、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党中央提出2020年全部农民脱贫的目标后,让一些地方政府壓力倍增。有些地方政府急切完成上级任务的心态加上不懂得经济发展及运行规律,盲目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盲目强制性要求农民去执行。某些地方政府将农民地里已经生长的农作物拔除,强制种植某种经济作物,搞一刀切,结果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农民种植的劳动产物不能顺利销售出去,政府又没有能力回收以保障农民的权益,最终造成了农民的重大损失。这种计划经济思维不仅对脱贫于事无补,反而造成了农民愈加贫困,并滋生对政府的严重不满和抵触。因此,需利用经济管理人才加强对农民和部分政府官员的市场意识的培训,使农民和政府树立遵循市场规律的意识,减少生产和指导生产盲目性;同时,各级政府建立相应市场信息数据库共享,专人负责搜集市场信息建立咨询机构,指导农民科学合理投资,使农民感受到有依靠,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推动产业振兴,还必须打破土地经营小、分、散的模式,走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之路,实现“活地生金”。2017年,德州平原县引进鲁望集团与桃园街道办事处对接合作,让院士博士教授来耕地种田,请龙头企业建基地建厂房,通过“共营”促进“共赢”,通过“开放”促进“开发”。产业兴旺,生活还要宜居。土地流转,村庄拆迁后,人往哪去,为满足农村现代公共服务需求,平原引进了山东土地发展集团,规划建设生态宜居‘桃园小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是一项造福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但由于在之前却没有经验可循。因此,需要进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吸收德州各县市乡村干部群众智慧及实践经验,探索出一条高效发展的乡村振兴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红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j].农村经营管理,2017(11).
[2] 唐安来,翁贞林,吴登飞,胡智.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江西的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
[3] 胡伟.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S1).
【作者简介】
于新匣(1968.5—)男,汉族,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