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衣制对后世服饰文化的影响研究

2019-12-30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式样服饰服装

杜 康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纺织服装工程系,山东 淄博 255300)

0 引言

我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丰富多彩,形成了与西方国家迥然不同的形态、风格和语言,是全世界共用的艺术文化瑰宝,有着丰富的服饰文化创作源泉。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我们的传统服饰受到了巨大冲击,民族文化也在逐渐流失,这些因素成为了我国服装业发展的绊脚石。为了更好的发展服装产业,弘扬传统服饰文化,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学好中国服饰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服饰随着朝代变更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但是也有很多共性在服饰里体现,产生于春秋战国的深衣就是一种影响后世服装的形制。很多学者从深衣的具体形制、结构、产生背景以及穿用形式等方面做了研究论述,仔细研究概括了文献后,笔者发现对于深衣的流行时期、产生原因以及对古代和现代服装的影响没有具体的论证概括,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做出完整的论述。

1 深衣

人类早期的服装式样由于年代久远,资料零散数量也相对较少,我们只能从一些文物或是墓画上去追寻,从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彩陶盆上看到了最初的服装式样贯口衫如图1所示,一种及膝长衫,腰间束带。之后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服饰日益丰富起来,具体有深衣、袍服、襦裙、袿衣、水田衣等,其中深衣作为一种承前启后的服饰形制对以后服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1 贯口衫(甘肃辛店陶器人物图形)

图2 曲裾深衣(长沙仰天湖楚墓出土木俑)

1.1 深衣形制

对于深衣的具体形制学者颇有争议,直至长沙楚墓发现的两幅帛画,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深衣,我们才对深衣的具体形制有了清晰认识。《五经正义》中记:“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深衣(如图2所示)是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传承上衣下裳的服饰制度。[1]上衣领式为交领,领口较低露出内衣。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结扎。下裳用布6幅分裁成12幅以代表每年有12个月[2]。衣袖有宽窄二式,袖口镶边。领、袖、襟和裾的边缘镶一道厚实的锦边,这就是古籍中记载的“衣作绣、锦作缘”。深衣的面料多以白色麻布为主,在斋时则是用缁色即黑色。其上衣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长及曳地,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穿甚为流行,深衣具体可以分为曲裾和直裾(如图2和图3所示)两种形制。

图3 直裾深衣(西安汉陵出土陶俑)

图 4 袍服(四川成都天回镇出土陶俑)

1.2 产生原因

商周时期的服装基本是小袖而衣长齐膝,随着奴隶制度的不断完善,奴隶主和贵族逐渐从劳动中脱离出来,其衣服式样也发生了变化,宽衣博带成为统治阶级不劳而获过寄食生活的男女尊贵象征[3]。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竞相争鸣,出现了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等诸学派,众学派的论著中有很大篇幅都涉及了服装美学思想。儒家思想在众多学派中逐渐占据优势,在服饰方面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文质彬彬”,这种思想对各地甚至后世的服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下连体的深衣是儒家学派极其推崇的一种服装形制,儒服雅步成为当时风靡的时尚装扮。深衣裙裳裁成12片代表一年有12个月,衣襟右衽表示推崇以右为上的礼法,袖圆似规、领方似矩、背后垂直如绳、下摆平衡似权。这时刻反映了儒家的美学思想,使深衣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服饰中最流行的式样。

1.3 流行

流行之初是以曲裾深衣为主,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具有普遍性。从考古发掘的战国墓中不仅出土了穿深衣的人物帛画、陶俑和木俑,还出土了深衣的实物。从马王堆汉墓中我们得知墓主人身穿绕襟的绣花深衣,宽大的袖子接近地面,在旁的侍女也穿大袖曲裾深衣,衣服只有颜色没有纹饰,在出土的12件衣服中有9件是属于曲裾深衣。曲裾深衣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强调人的身体不能露于外,加之当时皆是没有裆的裤子才使曲裾深衣广泛流行,曲裾深衣流行到汉朝末年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曲裾深衣消褪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有裆裤子的出现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到东汉以后直裾深衣(如图3所示)逐渐取代了曲裾深衣。[4]魏晋南北朝时期深衣在女性中间仍有人穿着,只是样式相比前期已有很大变化,主要特征是上面宽广下面尖锐状如三角形,并且层层叠加起来走起路摇曳生姿。但是到了宋朝,随着程朱理学的发展,对服饰的要求与唐朝那种豪迈开放的式样是截然不同的,其强调尊重传统服饰制度并摒弃当时流行的胡服式样,于是深衣在宋代又有一定的穿用。到后来深衣逐渐消失,但是续衽、钩边和上下连属等服装形制一直影响着后世服装。

2 影响

笔者将从深衣的续衽、钩边和上下连属等形制特征在传统和近现代服装中的传承做分析总结。

2.1 传统服饰的传承

2.1.1 男子服饰

秦汉时期男子主要服饰袍衫(如图4所示)即是深衣制,也是续衽钩边,分直裾袍和曲裾袍,多为大袖袖口收紧,领子以低袒为主,穿时露出里面的内衣,这个时期还有一种服装式样襜褕如图5所示,襜褕是深衣的一种,其具体形制记载比较混乱,从古籍记载中我们得知襜褕是直裾深衣,区别于曲裾因此衣型较瘦,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复襜褕”是一种带里的直裾衣[5],是直裾单衣,燕居禅衣中的较长者男女通用之服,从出土的实物我们得知它的具体形制仍然传承了续衽钩边上下连属的深衣形制,只是下裳长度有所缩短;唐代男子服饰圆领袍衫也是上下连属的深衣制,具体是圆领右衽钩边前后衣襟下缘各接横襕以示下裳之意;宋代男子服饰襕衫也属于深衣形制,它属于袍衫范围,圆领大袖长度过膝下施横襕代表上下连属的深衣制,明代男子服饰直身交领续衽大袖上下连属也属深衣的具体形制。

图5 襜褕(马王堆汉墓出土)

图6 袿衣(徐州铜山出土)

2.1.2 女子服饰

襦裙是汉族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其中上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续衽钩边,下裙上窄下宽,具有深衣的服装形制;汉代女子服装袿衣(如图6所示)是用斜裁法制成的长襦衣形状像刀圭,大袖的袿衣称作“诸于”。汉代舞女的大袖衣和袿衣一样也属于深衣形制;元代女子服饰袍服交领大袖而小袖口,长可曳地,也能看出深衣的影子。

2.2 近现代服饰的传承

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也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传统的服饰制度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一些传统的服饰形制为了适应新社会的要求逐渐消褪了,但是我们的民族服饰旗袍和现代服装连衣裙仍然保留着深衣上下连属的形制。续衽钩边这些服饰特征也在现代服饰里有所体现。

3 结论

本文通过图片、文献等材料从具体形制、产生原因、流行和影响对我国传统服饰深衣做了具体的研究。详细总结了深衣产生的具体原因,分类归纳了深衣对后世服装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深衣形制中的续任、钩边和上下连属对后世服装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现代设计师设计服装的素材来源。希望通过本文提高服装专业学生学习服装史的兴趣,增加爱国情怀。很多传统服饰像襜褕、袿衣等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只能从陶俑壁画文献等材料里分析多少会有不够细致的方面,期望以后经常参观服饰博物馆查看实物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论述。

猜你喜欢

式样服饰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基于弱磁性奥氏体不锈钢磁导率测量探索
屯堡女子“尖头绣花鞋”探析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丰富作业种类,注重式样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