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陶艺素养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9-12-3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陶艺素养幼儿

史 海 洋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陶艺制作极其讲究动手能力和造型设计塑造能力,提升陶艺素养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国许多高校开设有关课程已经多年了,但是在具体实践当中并没有给予其重视,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也没有满足教育需求,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对提高陶艺素养能力的实践方面展开研究。

一、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陶艺素养的必要性

陶艺作为我国古老的艺术门类,它凝聚了传统人文、地域地理、手工业技艺等诸多元素。陶艺看起来简单实则非常复杂,提升陶艺素养的必要性是与陶艺本身所包涵的文化价值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面向幼儿群体的,如果没有较强的文化底蕴,那么就无法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直接的教育,起不到影响的效果。陶艺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其中无论是做法、工艺、图案等还是其背后的人文故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和掌握,而且幼儿教育需要耐心,陶艺制作本身也需要耐心,这是一种底蕴的体现。

第二,中国地大物博,在长期的陶瓷发展史中,各地区陶瓷产品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色和魅力,形成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如景德镇陶瓷的青花,德化瓷的象牙白,醴陵瓷器的釉下五彩等。所以说,加强这方面素养能力,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许多内涵。

第三,民族的复兴是以本民族文化为依托的。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市场,外来文化也随之而来,当前许多年轻人崇拜西方文化,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不太感兴趣,通过陶艺教学,可以让学生重新关注自己的文化,产生文化自信。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陶艺素养缺乏的原因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术在陶艺素养方面能力非常缺乏,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教育观念不够重视。许多学校对陶艺课程不太重视,学时特别少,学生无法对陶艺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更别提陶艺素养,有的学校仅仅安排几节课去陶瓷厂参观一下,走马观花的课程安排无法让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有所收获。

第二,手工技巧的训练不够。有的学校对陶艺课程十分重视,但是对于手工技巧的培养却有些忽略。陶艺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如果按照一个模子去教学,那么学生的想象力空间就会被扼杀,这些学校在教学中通常就是给学生一个模具,让学生照着做,不允许学生自己想象制作,那么可想而知,未来学生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也无法去有效指导幼儿操作。

第三,忽略了陶艺的关键技术指导。陶艺的关键技术掌握程度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例如泥土的收缩性、泥土干湿特性的掌握,黏接的问题以及施釉技术等问题。陶艺在制作烧成中的偶发性,例如:手指和工具刀在泥土上产生的印痕和肌理效果,以及烧成过程中釉料呈现的色彩和自然天成的效果。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陶艺素养的实践研究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升陶艺素养的直接手段。陶艺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俗话讲慢工出细活,陶艺需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无法做出好的作品,火候到了,自然就可以出好活。陶艺素养包括文化修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想象力。传统教学方式是先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教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枯燥乏味,还没有等到实践环节,就已经对陶瓷失去兴趣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指在实践中对陶瓷进行了解和认识,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灵活指导,有的学生创造能力比较强,可以让他作为“设计师”的身份在小组中服务,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让他进行制作操作。以小组互评式教学法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陶艺创作。在小组互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陶艺作品的设计理念、造型特征、制作技巧等要素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沟通,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这对学生深入认识陶艺课程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2.尊重学生个体特征

个体特征对于陶艺这样的实践类课程非常重要,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学习的兴趣也不同,如果忽视了个体差异,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无法将知识内化。知识不在“多”而在于“精”。提升素养就是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提升相关素养能力。

学生个体特征的关注是陶艺素养实践中特别要注意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有独特的个体特征和兴趣,在素养能力生成的过程中,兴趣爱好和个体特征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对这方面的关注,那么课程教学就会成为笼统的一般化教学,学生的个性会被抹杀,不利于培养陶艺素养。举例来看,幼儿园陶艺制作课程共有四部分内容,初步认识陶艺、陶艺的形状及颜色、陶艺材料、陶艺制作。为了使学生更加精准地对幼儿群体进行教学,适应将来工作岗位的要求,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就应该在陶艺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考习惯,教师可以根据与该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将实习进一步明确化,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匹配实习工作,从而提升实践能力。

3.采用轮流替换制的学习模式

因为每件陶艺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每个环节都要精雕细琢,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让一名学生独立完成陶艺作品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细化分工,按照制陶工艺进行分组,如成立拉坯成型组、模具制作组等,让学生学习本组的制作工艺,再分享学习心得,小组轮流学习,直至所有学生掌握全部的陶艺知识。陶艺素养的核心本质就是创造力,集中互联网技术资源,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提升陶艺素养的整体思路。众所周知,学生初始对某一方面充满热情,如果不重视学习模式的灵活性,学生这种热情就会消散,很快就会让其产生厌倦感,学习动力也会大打折扣,这显然不利于陶艺课程的学习。教师选用的教学资源最好是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特质,课程结构布局也要合理科学,这样才能充分吻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学习现状。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小的成就感,这会进一步刺激他们的学习动力,对陶艺学习满怀热情。

目前我国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陶艺素养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究出一些合理的对策建议。当前,想要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陶艺教学取得重要突破,培育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及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相信只要坚持科学的方法,用实践成果检验理论,就可以走上正确的道路。

猜你喜欢

陶艺素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疯狂”的陶艺
幼儿画刊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