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架构隐喻理论的自媒体教育话题语篇分析
——以微信公众号有关衡水中学模式语篇为例

2019-12-3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衡水表层深层

杨 洪 艳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一、引言

Lakoff(2010,2012)在 Goffman(1974)和Fillmore(1982)提出的架构(frame)概念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架构理论(Framing Theory)和更新的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Lakoff(2006:12)将架构区分为表层架构与深层架构。表层架构由语词激活,而深层架构则由表层架构进一步激活,与价值观有关。Lakoff认为美国的政治话语基于“国即为家”的深层架构。共和党的政治理念基于“严父模式”深层架构,民主党的政治理念则基于“慈亲模式”深层架构。汪少华(2011,2014)在此基础上对表层架构进一步分类,把隐喻性语言所激活的表层架构归入隐喻性表层架构,把非隐喻性语词激活的表层架构列为非隐喻性表层架构。汪少华用该分类方式,基于“国即为家”的架构隐喻,从认知和社会两个维度对美国政治话语做了一些探讨,对教育语篇也做了一些研究,但其对教育类语篇的研究(汪少华,2013)是关于教育政策的演讲,并未涉及教育话题类语篇。有其他国内学者(杨信彰,2007;唐青叶,2016;姚小瑜;金黛.莱,2016),从功能和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的视角对教育话题类语篇进行了探讨。裘莹莹(2011)虽然运用架构隐喻理论分析了教育话题类语篇,但是其分析仍然基于“国即为家”的架构隐喻。以上学者论文也均未涉足自媒体语篇。

基于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 提出了“教育是产出”的架构隐喻,并以“教育是产出”的架构隐喻为基础,挑选四篇微信圈上传播最为广泛的有关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语篇为语料, 探讨这些教育语篇中“教育是产出”的架构隐喻模式和架构策略。

本研究选择微信公众号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势如破竹,传播非常广泛;二是微信公众号文章之后均有阅读量和点赞量的准确数字,便于对文章接受度进行统计。

选择衡水中学模式作为主题,则是因为衡水中学模式被普遍视为应试教育的代表,可以拿来与素质教育做有效对比。章国平(2001)认为从实质上来看, “应试教育是以选拔考试和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标的,采取的是以适应考试为主的教育教学方法, 并由此建立了以学习成绩的优劣、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素质教育则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为宗旨, 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并由此确立了以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作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从定义看,衡水中学教育模式可以被认为是应试教育的代表。

研究有关衡水中学教育的微信公众号里语篇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探讨这些表层架构背后的深层架构以及其架构策略,可以让我们剖析这些语篇架构教育理念的策略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架构隐喻模式对我们思维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传播素质教育理念。

二、理论基础

(一)架构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我们思考的时候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概念隐喻。概念隐喻一般是从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Lakoff(2004;2008)Lakoff(2006:12)在Goffman等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架构这一概念,并将概念隐喻与架构理论相结合。他认为架构这一认知结构有关世界运作,对人的思维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架构由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所构成。表层架构是由词语激活的心理结构,深层架构则是由表层架构激活的价值观,可以影响人类的推理和行动。当受众听到或读到某个词时,就会激活该个词背后所附带的庞大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其在大脑的神经回路中得到物理上的实现,这些也与大脑中的情感区域产生直接联系(Lakoff, 2006:229)。架构隐喻一般会凸显现实的某个方面,同时也会隐藏其他方面(Lakoff & Johnson,1980:149), 并最终对受众产生某种劝说的功能。不同的架构方式会导致受众产生对某一事实的不同的接受度。

Lakoff ( 2006: 124) 指出,成功的话语博弈在于使用和重复自己的语言从自身道德价值观的角度重新架构对方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简单否定、驳斥对手的架构。话语博弈中,为有效架构自身主张,应充分考虑受众的视角和情感,其架构使用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 基于受众已有的世界观确定其立论的道德价值观和基本准则; 选取与之配套的架构; 使用恰当的词语,激活与道德价值观和基本准则相关的深层架构; 引导受众基于上述架构体系的逻辑进行推理。

汪少华将表层架构进一步分为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把Lakoff的诸如“人生是旅途”的概念隐喻放置到隐喻性表层架构下,把非隐喻性语词激活的表层架构归为非隐喻性表层架构。我们在分析衡水中学教育模式时,沿用了汪少华对表层架构的分类。

(二)“教育是产出”架构隐喻

我们认为“国即为家”普遍存在于对政治语篇的架构中,而与价值观有紧密联系的“教育是产出”架构隐喻,则普遍存在于教育话题类语篇中。Lakoff(2006:61)认为“国即为家”这一架构隐喻,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有直接的家庭体验,又在小说、电视、电影中不断重复出现,而被不断强化,从而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教育是产出”深层架构虽然并不是我们从小就体验的模式,但是因为小说、电视、电影等媒体的影响,也同样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教育是产出”这一架构隐喻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是生产”和“教育是创造”这两个分架构隐喻,在讨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时,会不自觉地被作者所使用,潜在地影响了写作者的思维,也影响了读者有关教育的思维方式。这种影响有时不为作者所察觉,也不会被读者所注意到。

比如讨论应试教育的时候,写作者不禁会使用“学校是工厂”“教师是工头”“学生是流水线产品生产者”等属于“教育是生产”的架构隐喻模式进行思维。在讨论素质教育的时候,会使用“学校是艺术坊”“教师是组织者和引路人”以及“学生是艺术作品创造者” 等属于“教育是创造”的架构隐喻模式进行思维。应试教育“生产模式”道德价值观与功利道德观相吻合,强调效率和标准;素质教育 “创造模式”道德价值观,与绝对道德观相吻合,强调个性和包容。

三、有关衡水中学模式语篇的架构分析

本文选取了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最多的四篇有关衡水中学模式的自媒体语篇:《衡水中学的是是非非》(以下简称为“是非”)《感谢衡水中学吧,就算高考是口“毒酒”,穷人家的孩子也是要喝的》(以下简称为“感谢衡水”)《衡水中学模式的实质和真相》(以下简称为“实质”)《衡水中学不可服用“兴奋剂”破坏规则》(以下简称为“破坏规则”)。前两篇是支持衡水教育模式的,共7353个字,后两篇是批评衡水中学模式的,共7367个字。其中表示支持的两篇语篇,微博阅读量超过十万人次;表示反对的语篇,阅读量为三万人次。总体而言,表示支持的语篇阅读量,远远大于表示反对的语篇的阅读量。产生这一现象的因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则是试图从架构隐喻理论的视角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一)表层架构

汪少华将Lakoff在早期著作里所提及的诸如“人生是旅途”“人生是舞台”这样的普通概念隐喻列为隐喻性表层架构,将语篇使用的非隐喻性语词可以激活的表层架构列为非隐喻性表层架构。这两种表层架构又合起来进一步可以激活不同的深层架构。通过词语的不断使用,即可激活强化相应的深层架构,最后潜在地影响我们的思维。

1.隐喻性表层架构分析

不管是支持、还是批评衡水中学模式的语篇中都运用了“教育是旅程”的隐喻。“路”和“通道”等激活了“教育是旅程”的隐喻。比如在下面这两段里,例1的“通道”和例2的 “路”均激活了“教育是旅程”的概念隐喻。

(1)他只不过是将应试教育的游戏规则玩到了极致而已,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搭上高考这条人生晋升通道。(《感谢衡水》,2017)

(2)那些认为衡水模式能给农村学生带来公平未来者,可能并不知道,超级中学模式令农村学生进名校的路越来越窄。(《看清》,2017)

支持衡水模式的语篇里,还应用了“教育是战争”和“教育是攀爬”的概念隐喻。比如例3里的“勇夫”等词汇均激活了“教育是战争”的概念隐喻。例4的“大山”“翻越”激活的则是“教育是攀爬”的概念隐喻。这与应试教育强调竞争、注重结果的特征相吻合,从而激发了“生产模式”深层架构。

(3)这种措施与国家的一些规定不符,也因为收割垄断了大量周边地区的优质学生而被人唾骂,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道理用在教育上不实用?(《感谢衡水》,2017)

(4)冷峻的高考像一座大山,你如何才能翻越?(《是非》,2008)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支持与反对衡水模式的语篇通过隐喻性语词都激活了“旅程”的隐喻性表层架构,但是支持的语篇激活了更多隐喻性表层架构,这些“战争”“攀爬”等隐喻性表层架构突出了教育道路艰难,与“生产模式”的深层架构相吻合,并与以提高应试效率为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的“生产模式”的道德观一致, 很容易强化应试教育实施的合理性,让家长更加认同应试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从而让家长更认同文章的观点。

2.非隐喻性表层架构分析

非隐喻性表层架构则是由普通语词激活的架构。一般以名词和动词为主。比如在支持衡水的语篇中,“高效”“效益”等与效率有关的词反复出现,激活了“效率”架构,例如:

(5)精细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学习高效,确保学生休息与睡眠的质量。(《是非》,2008)

(6)衡水中学坚持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管理三大领域改革。教是有激情、负责任、高效益的教学,是教会学生学;(《是非》,2008)

这与“生产模式”的深层架构相吻合,并与应试教育的“生产模式”的道德观一致。“生产模式”讲究效率,在应试教育的道德观中,能够保证生存的就是合理的。为衡水模式喊冤的声音反复强调衡水模式提高了做题效率,让更多的贫穷和普通的孩子有机会上名校,给他们更好的生存机会,达到社会公平,因此是合理的。

而在反对衡水模式的文章里,“尊严”“灵魂”“个性”“身心”等词则反复出现,激活了“个性”架构,比如:

(7)但是,这些做法符合教育规律吗?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吗?(《破坏规则》,2017)

(8)这种教育已经异化成了无所不在的管制,如此摧残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比赛中服用兴奋剂何异?(《破坏规则》,2017)

这与“创造模式”的深层架构相吻合。衡水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创造模式”的道德观相违背。“创造模式”注重作品的独特性,拥有独特性是好的作品的一个特征。包容好的作品的个性才是真正的负责。反对衡水教育模式的声音认为衡水模式过度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是对学生的摧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生产模式”和“创造模式”两种深层架构具有不同的逻辑推理方式。下面是对两种深层架构内涵的分析。

(二)两种教育的深层架构

深层架构与道德观有关,为我们思考和推理提供逻辑,具有动态性,感染力更强,接受度更高,深层架构还可以用来透视深层的社会价值观。不同的道德模式决定两种教育的核心价值感,也体现在语篇的不同深层架构中,而不同的深层架构反过来又可以强化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我们认为对教育的思考基于“教育是产出”的深层架构。“教育是产出”的深层架构又分为“教育是生产”和“教育是创造”两种深层架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教育则分别对应“生产型模式”和“创造型模式”的深层架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分别对应“效率与耐心”和“标准与包容”两种深层架构内涵。

1.效率与耐心

在应试教育的“生产模式”中,有道德的产品生产管理者为了保证生存,达到人类的基本需求,需要保证生产者的效率,让生产者迅速生产更多的产品,以满足短时期的需要。产品必须有用,无实用价值的功能应该为了效率而去除。一切不利于生存的做法,可以暂时不需要关注,比如生产者是否快乐,是否会长期保持生产的热情,产品是否美,是否可以长期使用。因为这些对于生存而言,没有那么急切。

这与代表应试教育的衡水模式的基本理念一致。教师对应工厂的工头,学生对应工厂里的生产者,分数对应工厂产品数量,生产产品的效率对应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生产标准对应考试标准。衡水模式的教育支持者认为衡水模式是公平的,衡水模式可以保证贫穷的孩子提高应试效率,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最终实现公平。因此衡水模式的应试教育强调学生要在读书期间尽可能在老师严密的监督下,从老师那里获得足够多的知识,短时间里要能够马上提高分数。至于学生是否有终身学习的热情,是否有幸福的能力,与生存相比起来,就没那么重要了。而为了鼓励学生认真备考,学校和学生强调的最多的也是,学生提高应试效率,取得尽可能高的分数,以便在未来能马上升入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效率”“压力”、“生存”成为经常出现的核心词。

比如在例9里,“纪律”一词,激活了纪律架构,体现了衡水教育模式中的应试教育因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强调纪律,教师需要监督学生,让学生讲究纪律,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记住足够多的知识,这样就可以短时间里马上提高分数。

(9)不能将个性化教育理解为不需要统一纪律和统一的学习要求,不需要统一管理和基本的约束,以为自由散漫便是个性的舒展。(《是非》,2008)

在“创造型”模式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造者是在创造艺术品,强调创造过程应该保持激情。即便其作品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得到人的欣赏,有道德的引领创造者的引路人要坚持自己的理念,耐心等待,让创造者慢工出细活,因为让艺术品美丽,需要创造者对作品的长期的磨练。好的艺术品往往是在很久以后才体现其内在的价值。

这与反对衡水教育模式,提倡素质教育的“创造模式”相一致:学校对应工作坊,教师对应引领者,学生对应工作坊里的艺术品创造者,学生的成果对应艺术品。素质教育强调高级需求,关注学生内心健康、快乐、兴趣、使命、品德,认为这些比能力重要,或者和学生的能力一样重要。教育者在培养这些素质时保持耐心,因为这一培养过程是漫长的,需要耐心等待。素质教育认为提高效率不能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素质教育提倡耐心引导学生,耐心改变学生,让学生发现自我,自发地去学习,去创造,最终成为幸福的人。培育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在短时间里并不一定能显现出价值,但是其影响可能会是终身的。

在反对衡水教育模式的语篇中,“发展”一词多次出现。比如例10中的“发展”等词激活了发展架构,与素质教育“创造模式”的深层架构相符合。反对衡水模式的素质教育认为教育不应该为了升学的目标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不把眼界局限在短期的高分和升学率。相反教育设计应该以学生的长久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

(10)我们讨论教育,应把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看其教育模式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破坏规则》,2017)

2.标准与包容

在“生产模式”中,生产模式中产品需要达到标准,越与标准一致,价值就越高。有道德的管理者为了对社会负责,就要保证产品达到标准,因此管理者必须让生产者进行激烈的竞争,并对生产者的产品进行比较,把生产者和产品分成各种等级,好的生产者予以奖励,好的产品贴上优等品的标签,而效率不高的生产者必须加以批评,次品则必须贴上次品的标签,如果影响工厂和工厂产品声誉,应该直接惩罚生产者和抛弃次品。分等级和抛弃不达标准的次品是道德的,是对购买者的负责。

这与代表应试教育的衡水模式的基本理念一致。 “生产模式”下的应试教育强调标准答案,强调学生不能出现错误。提升学生标准答案准确率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激烈的竞争和排名。这也是衡水教育模式下学校不断进行操练的最主要的原因。学生不能出错,出了错误就意味着丢分,就意味着失败。而学生的所谓失败也就是表示学校办学的失败。学生考试犯得错误少,就可以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学生拿到高分,学校的升学率就高,就代表学校办学的成功,就有家长和学生趋之如鹜。

比如例(11)的“扫除”激活了扫除架构,衡水模式教育把学生的正常的懈怠、犹豫等大家都可能会有的情绪视为颓唐的萎靡精神,觉得应该通过严格的监视和管理来进行扫除,以达到标准。达到标准才能提高学生的应试分数,提高整个学校的升学率,吸引更多的家长来就读。

(11)衡水中学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人人意气风发,这是不争的事实。培育学生乐观的进取精神,扫除颓唐的萎靡精神,这便是衡水中学思想教育与精神激励的成功之处。(《感谢衡水》,2017)

在创造模式中,创造者认为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和特定的标准吻合,也可以和标准有区别。作品的其中一个价值就在于与别的作品有不一样的地方。因此有道德的引领者会尊重创造作品者,会包容创作者有瑕疵的作品,认为这些作品如果传达了美,表达了情感,也可以珍重地收藏起来,因此每个用心创作的作品都应该受到尊重。在有道德的引领者看来,艺术既有客观标准也有主观判断。作品刚开始是粗糙的,需要不断休整,甚至是永远需要修正。

反衡水模式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创造模式”一致:素质教育不仅有客观的标准,客观标准只是评判学生的一种方式,评判方式也包括教师对学生长期的观察和评价,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素质教育里有更多的人有成就感,因为学生的优秀不仅是体现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不需要仅仅和别人比分数,学生的优秀还可以体现在思辨能力,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等地方。倡导素质教育教师鼓励学生包容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学生犯错,认为学生就是在错误中获取经验,得到成长。

例如在例(12)中,“多元”“个性”激活的是包容架构。这与素质教育“创造模式”一致。素质教育有衡量学生的多重标准。考试只是评判学生的各种标准中的一个。运用各种评判标准才能更好地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支持素质教育的教育者强调包容,允许学生犯错,认为学生出错不可怕,学生可以在错误中得到锻炼,错误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12)但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是唱歌、跳舞,而是多元教育、个性教育,关注每个学生个体成长的教育。实现这样的多元教育,必须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实质》,2017)

基于上述微信圈上的自媒体语篇的分析,微信圈中的语篇的表层架构以及表层架构蕴含的深层架构均与两种教育理念关于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其最根本的道德价值观相一致。应试教育的道德观是注重生存的“生产模式”,而素质教育的道德观则是注重发展的“创造模式”。支持衡水教育模式的语篇遵循“生产模式”的道德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即效率和标准,其蕴含的概念隐喻为“教育是生产”,主张效率、生存最重要,注重标准。其深层架构是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效率至上。所有这些表层架构均符合,不注重通过标准来提高效率,从而更好的生存的教育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因而是不道德的推论。反对衡水教育模式的语篇遵循“创造模式”的道德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即注重个性与包容,其深层架构与尊重生命价值、尊重人性的绝对主义的道德观一致。反对衡水教育语篇的表层架构,符合不注重个性与包容、不耐心鼓励创造的教育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因而是不道德的推论。

四、两种教育语篇的架构策略对比分析

针对教育议题,读者可能在大脑中既有应试教育,又有素质教育的价值体系。当一种价值观被激活时,另一种价值观可能就会被抑制,越常被激活的价值观就会越牢固。因此,在教育语篇中,作者对某一词语的选择就会激活某一架构,从而最终影响读者的思维方式。所以有必要研究这些语篇的语词是如何激活不同的表层架构和与之对应的深层架构,从而对读者的思维产生潜在影响的。

(一)隐喻性表层架构策略对比分析

汪少华将表层架构分为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并分析了隐喻性语言的使用,但对隐喻性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的关系没有太多研究。我们认为,隐喻性表层架构的使用的数量和种类也可以对激活的深层架构产生影响。

比如支持衡水模式的语篇除了使用“教育时旅程”这样的隐喻性语词,语篇还使用了其他数量更多的隐喻性语词,比如在这些语篇中,“翻越”“攀爬”等词激活了“攀爬”表层架构,“勇夫”等词激活了“战争”表层架构。“攀爬”表层架构和“战争”表层架构与“生产模式”深层架构更容易连接。这些隐喻性表层架构强化了教育的艰难,更容易激起教师与家长的焦虑情绪,让教师和家长觉得由于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马上见成效,而让家长和教师更加接受应试教育。

反对衡水模式的语篇使用的隐喻性语言较少,只使用了“教育是旅程”的隐喻性词语,未使用其他能够直接激活“创造模式”的隐喻性语词,未能充分激活相应的“创造模式”深层架构,因此也很难让家长和教师进入“创造模式”深层架构的逻辑思维方式。因此反对衡水教育模式的语篇应该在隐喻性表达方面进行调整,使用更多能够激活“创造模式”深层架构的隐喻性表达方式,让家长和教师直接进入“创造模式”的架构隐喻思维模式,不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从而更接受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策略对比分析

在非隐喻性表达使用方面,支持衡水教育模式的语篇也更胜一筹。虽然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培养人才,但支持衡水教育模式的语篇使用了“效率”等词,激活了“效率”架构,和焦虑的教师和家长的已有的价值观相吻合,激活了功利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使得读者基于“生产模式”的深层架构的逻辑进行思考,让焦虑的教师和家长更容易接受。选择性注意会让焦虑的父母只注意到有关细节。衡水模式的架构强化了家长和教师心目中顺应应试教育后带来的美好前景框架,让家长和教师感到振奋,看到希望,因而被深深吸引;家长和教师大脑中应试教育的价值观被激活,并为语篇不断牢固,这是支持衡水教育模式的教育语篇受到家长和教师青睐的深层原因。

反衡水模式的素质教育的“创造模式”主张实现自我,允许探索中的差错。反衡水模式教育语篇,呼吁“我们建立学校,不是设立工厂,不是制造考试机器”。语篇通过否定“工厂”“生产”等文字激活了“生产”架构,让大多数焦虑的一线教师和家长进入“生产模式”架构,让他们进入“生产模式”架构的逻辑思维模式中,觉得应试教育的实施刻不容缓,不进行应试教育则会产生严重后果,让学生和孩子的生存出现问题,引起家长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最终导致家长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产生疑虑,觉得素质教育听起来好,但是应试教育更符合“实际”。

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例子,也给宣扬素质教育的作者一个很好的启示:素质教育的拥护者需要使用更合理的架构策略,不要去反驳应试教育,而是应该直接架构“创造模式”,影响读者情感,让家长和教师跳出“生产模式”逻辑思维的束缚,直接关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等素质,从而更乐意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

五、结语

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上四篇语篇为例,根据架构隐喻理论,分析了语篇中隐含的“教育是产出”的深层架构以及“教育是生产”和 “教育是创造”两种分架构。研究发现:批评、支持衡水教育模式的语篇, 均使用了激活“教育是旅程”隐喻性表层架构,但后者也通过隐喻性表达激活了“教育是战争”和“教育是攀爬”等隐喻性表层架构,并与非隐喻表层架构一起激活了应试教育“生产模式”的深层架构,和教师与家长原有的架构模式相一致,因此接受度比较高;支持衡水教育模式文章背后的道德价值观,通过符合其“生产模式”的语言,激活了读者的“生产模式”架构,更好地迎合了教师家长的焦虑。反对衡水教育模式的两篇语篇,因为使用了“工厂”“机器”等词,在无意中激活了“生产模式”深层架构,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文章的说服力。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支持衡水教育理念的语篇更能被家长和教师接受,这为今后支持素质教育的语篇如何架构教育语篇,以让广大教师和家长能接受其教育理念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衡水表层深层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模拟研究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
深层搅拌桩在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衡水专场(二)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关于莫高窟第130窟“谒诚□化功臣”的身份问题——兼及表层壁画年代再讨论
Technology and Our Life
表层
打破作风建设周期律的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