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源多样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分层分类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2019-12-3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源分层高职

严 静 鸣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绵阳 621700)

一、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结构的多样化态势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基本建立[1]。近年来,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不断调整,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呈现结构复杂、多样化的特点。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生源构成包括:1.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高中生;2.高考前参加各学校自主单招考试免高考入学的高中生;3.“9+3”高职单招计划入校的中职毕业生;4.五年一贯制专本分段培养的初中毕业生;5.“9+3”高职单招专项计划接受免费教育的民族地区学生;6.“深度贫困县计划”、民族预科等其他学生来源。

由于入学渠道和标准不一,录取的学生在年龄、学制、文化知识水平和学科专业能力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更深入了解学生在入学前的基本情况,以便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我们对人数最多、占比最大的两类主要生源(高中起点生源和高职单招生源)进行了对比调查,从问卷结果中反映出来,高中起点学生在文化基础、专业认知、学习目标感、态度与习惯、职业愿景等方面得分普遍高于高职单招的学生,高职单招学生在以上项目呈现两极化分化趋势,整体得分低于前者,但在相关课程完成情况(教心类课程、音舞美课程、教法类课程)、取得教师资格证、实习经历、个人获奖等项目上有相当不错的基础和优势。不难理解,高中起点学生在前期养成了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并掌握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高职单招的学生则提前进行了学前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差异明显又各有所长。即使同一来源的学生,由于其所在地区及原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再加上五年一贯制的学生、“9+3”专项计划的学生、深度贫困县计划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加入,使学前教育专业不仅呈现生源结构多样化态势,生源特点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层分类培养的必要性

关于分层分类教学及人才培养,一般而言,分类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实施横向差别化分类教育。分层是指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把课程、实验根据其内容和要求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纵向差别化分层教育。[2]从理论基础上来讲,我国自古可以最早追溯到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主张;近代有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还有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如果教学条件适当,应该是所有学生而不是少数几个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校所教的绝大部分教学内容。[3]如前所述,学前专业各类生源学生在文化基础、专业技能、个人素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过去统一标准、同质化的培养模式如今确实难以适应生源结构变化的特点,难以培养出幼教机构所需要的多样性人才。因此,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背景下,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结构、兴趣特长的共同点和差异实施分类分层培养,使得教学内容、速度、难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学习可能性,使学生达成相应的目标和愿望,[4]这样的做法既满足了市场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推动高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分层分类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一)学前教育专业应依据学制、生源设置大类课程体系,与模块化课程实现立体交叉,搭建分层分类课程框架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形成了包含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等一套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但基于目前生源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仍然需要不断加以调整、优化完善。首先,应该依据学制、生源的不同对学前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分类设计,针对生源差异,在课程科目、课程时数、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也应有差别化的要求。如:高职单招学生适当加重文化理论课程的课时比重,如大学语文、幼儿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科研方法,教师资格考试辅导等,高中起点生源学生则可以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课时比重,如教师口语、书写、音乐、舞蹈,强化基础职业技能训练,调整幼儿保育、见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学前专业“音乐”课程为例,高中学生几乎是“零起点”,必须从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开始,音乐类课程的总时数比高职单招类学生可以多30-40课时。通过这种差别化的课程安排,可以促进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起点不同的学生最终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同时,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差异化培养,在完成学前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基础上,打破学生生源种类差异,分类设置模块化课程,如:早期教育模块、语言课程模块、幼儿园管理理课程模块、幼儿英语课程模块、艺术(舞蹈、音乐、美术)课程模块、健康体智能课程模块、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模块等大类,在固定统一的时间安排模块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选择模块课程,修完相关课程,完成课程作业参加相关课程的评价考核。这样既符合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可能,学前专业逐步搭建起了大类课程体系与模块化课程立体交叉的分层分类课程框架。

(二)组建“卓越幼儿教师英才班”,探索高素质、综合能力突出的幼教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幼儿园协同培养新机制,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卓越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多元化招生选拔改革,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自行组织测试,可采用入学成绩+入学测试+能力考核的综合评价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组建“卓越幼儿教师英才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融合、适当拔高;将儿童发展、课程教学、信息技术新成果、优秀教学案例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选拔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组建教师队伍;邀请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学科前沿专家为学生讲学;实行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双导师制”;大胆探索“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从合格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三)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为导向,优化课程标准,精炼课程内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对学生分层教学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 (试行)》为基本准则,以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作为对每位学生的基本要求,基于学生在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眼界视野等方面的差异,积极推行分层教学,不仅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学生其课程门类、课程内容、时数、学期安排等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学制同一生源学生,也可尝试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分层组班;即使分层组班有一定困难,也应在同一班级中尝试分层教学。首先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优化课程标准,提炼不同层级的课程目标,精炼课程核心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整课程的内容进度,实现对学生分层教学,如:对学业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和学生,重在实施养成教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夯实文化基础知识,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技能能力,对学业基础较好的班级和学生,重在拓展其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教育专业理论的系统掌握和应用,提升其技能表现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也要有所区别,对学业基础薄弱的班级和学生,改变理论教学的单一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多选择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更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对学业基础较好的班级和学生,更多的采用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项目合作中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值得强调的是在对学生开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分层辅导中,更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小组学习,分类练习,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制定可以达成的目标,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通过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循序渐进分批分次达到相应的要求,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四)打通“专升本”“集团订单式”“男幼师”等多渠道人才出口通道

为了使优秀的高层次综合性人才脱颖而出,拓宽学生学历提升和就业渠道,提振学生继续奋斗的信心,首先高职院校应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积极争取提高招生计划中“专升本”的比例,加强与学生对口高校和专业的衔接,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强的学生继续深造,组织实施公平公正公开的综合评价选拔,使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进入普通本科高校全日制学习两年的机会。其次,积极推进与幼教集团及幼儿园的深度合作,采用学前教育集团冠名、对口培养的“集团订单式”园校共育模式。由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幼教集团机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在教学内容中融入集团文化。[5]幼教集团也要提供对口培养所需要的场地和设备投资,接受学生顶岗和轮岗实习,这种为集团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方式,既保障了集团员工的有序更替和集团办学文化的传承,也使高职院校生源得到有效的分类分流,减缓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再次,学前教育专业要积极研讨“男幼师”培养,力争办出男幼师班的特色,转变传统观念,根据幼儿园对男性幼教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男生的智力特点和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为男生量身打造培养计划,增设信息技术类培训、管理类项目培训、体智能活动等,鼓励男学生积极参与社团、艺术团、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和平台,使男幼师不只是学前教育的稀缺资源,更能成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得到幼教机构和社会的广泛接纳和喜爱。

(五)辅以课程兴趣班、社团组织、艺术团、运动队等个性化培养途经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较强实践性,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充实、拓展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课程兴趣班、社团组织、文化艺术团队、远动队等是学生素质培养与能力拓展的重要载体,它作为“活动课程”而存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是学校“隐形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地方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系部、班级或社团为单位,通过以下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组建种类多样的课程兴趣班或社团,如:礼仪训练、摄影、儿童戏剧、陶艺、钢琴、舞蹈、简笔画社团、DIY手工社团、书法社团、普通话等;二是可组建各类艺术团、运动队,如:篮球队、排球队、健美操队、男子舞蹈队、民族艺术团等活动队;三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如:演讲赛、、辩论赛、幼儿舞蹈、大学生艺术节等;四是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服务,深入社区幼儿园组织活动、地方文艺演出、志愿者服务等。以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为契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发挥其兴趣和特长,在亲身参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成就感,反思自我,内化技能,锻炼观察力和实践力,提高思维力和表达力,掌握沟通交际技巧,广交不同专业校友,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提炼和升华,为学生的专业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生源分层高职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有趣的分层现象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雨林的分层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