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介入手术病人护理常规
2019-12-30陶宗蓉
陶宗蓉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一、术前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心理状况,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不知晓自己病情的患者,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对于紧张的患者应耐心讲解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减轻不良情绪。
2.护理评估:术前应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压疮发生风险、跌倒发生风险、日常生活能力及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评估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术前需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确定检查结果符合手术标准后方可制定治疗计划,在行血管介入手术前检查双侧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与术后观察对照。
3.术前检查:指导、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检验项目。
4.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练习卧位使用便器排便、排尿;屏气练习;有效咳嗽咳痰;做好放射防护宣教等。
5.术前准备:皮肤准备,术前一日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备皮,根据手术部位决定备皮范围;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若入睡困难,遵医嘱给予安眠或镇静药物。全麻病人遵医嘱术前4-8h禁饮食;
6.手术日准备:着清洁的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及首饰、金属物品等,女性患者不化妆,不穿内衣,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止血、止吐药物;接手术前排空大小便;与介入护理人员核对患者无误,做好交接。
7.用物准备:做好患者敏感部位的防护保护。
二、术后护理常规
1.患者交接: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了解术中情况,交接皮肤、穿刺处敷料、留置管路、静脉输液及病历等。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吸氧;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24h内每小时观察穿刺处动脉加压包扎情况,穿刺侧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及有无肿胀,动脉搏动情况;非血管介入患者观察患者穿刺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置管患者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状等。观察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术后饮食:一般术后3~4h内禁饮食,后根据病情改流质饮食或普通饮食,食管支架、鼻肠管置管术后患者遵医嘱做好相应饮食护理。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鼓励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
4.术后活动: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不同采取合适的体位。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6~8h,绝对卧床24h,24h后拆除加压绷带后可下床活动,避免腹压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及用力排便。非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根据病情,手术当日可下床行室内活动。
5.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挤压,保持引流通畅;根据引流袋的类型按规定的时间更换引流袋,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判断术后有无出血、感染等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出,穿刺点处有无皮下血肿。如有穿刺处活动性出血,立即压迫穿刺侧动脉,并通知医师给予重新加压包扎。(2)发热:术后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导致体温升高,38.4℃以下嘱患者多饮水,可视情况给予温水擦浴;若降温效果差,或术后体温38.5℃及以上,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出汗过多者,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时更换衣裤和被服,注意保暖,保持皮肤干燥。(3)感染: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穿刺处皮肤情况,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4)疼痛:密切观察,正确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指导患者按时服用止痛药物或外用止痛贴。患者出现突然疼痛加重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诊治。(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介入术后,指导患者术侧下肢行背伸跖屈运动,每小时活动8—10次;或自下而上按摩术侧下肢,24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不宜下床活动者,指导床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情况。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嘱绝对卧床。
7.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细致讲解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三、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适量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胀等不适。
2.饮食指导: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盐低脂饮食为主,可适量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向吸烟的患者做好宣教工作告知烟酒对心脑血管造成的危害。
3.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应用药物,不能擅自增减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耐心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治疗有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心态,勇敢面对疾病。
5.复诊须知:根据手术方式不同,术后1-6月门诊复诊;若有不适随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