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政治底色 凸显行业特色推进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2019-12-30刘德安

煤炭高等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红色学科

刘德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学科,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放在了重要位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这为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站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1],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阐明了加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要求,为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高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关键,以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保证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这是中国高校的历史责任和内在要求。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实现高校这些职能和任务重要保证和有力抓手,必须将其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思想文化渗透斗争激烈、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社会思潮多元复杂、新兴媒体话语挑战的形势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在高校指导地位,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支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行业特色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引领我国行业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占据重要地位,肩负着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高素质行业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教师队伍、育好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体现时代亮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生长着的理论,要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吸收一切文明优秀成果,用宽广的视野观察时代、解读现实、引领发展,在改革创新中超越完善自己。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样也应该坚持开放性发展道路,彰显时代最新理论成果,主动回应当代社会思潮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航向。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突出、最明亮的颜色,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一是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将其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视域下,掌握运用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汲取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养分,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回答中国重大发展和现实问题为方向,主动回应各种意识形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挑战,深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科学解释力度,增强理论解释力、学术影响力。二是要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全面准确深入阐释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理论来源、逻辑体系、时代基础、实践要求、重大意义、历史地位等,密集发声,力争形成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推动高校师生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三是要深入开展面向校内外的理论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优势和高校的人才优势,通过宣讲报告、学习座谈、组织生活、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师生群众宣传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重要内容,用创新的方式、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推动新思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坚定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二、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坚守政治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讲政治,坚守政治底色,一是要坚持“两个巩固”。马克思主义学科既具有学术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高校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必须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作为坚持 “两个巩固”的重要举措,坚持用新思想来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师生共同价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来凝聚人心,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提高师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鼓舞和引导师生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二是要坚持“马学科姓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同于一般学科,它着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要把“马学科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学院建设原则落到实处,在学科建设上唯“马”是瞻、向“党”靠拢,在课堂、讲坛、论坛上旗帜鲜明讲马克思主义、讲共产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讲马”“懂马”“爱马”“信马”,把姓“马”原则贯穿于学科建设全过程,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发挥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优势,勇于同各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引导广大师生做马克思忠实的学生、马克思主义忠实的传人,建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三是要注重“四个服务”。马克思主义学科无论开展理论研究、支撑教学,还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发挥智库功能等,都必须更好地立德树人、咨政惠民,实现“四个服务”。特别是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要不断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坚持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相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师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讲清楚中国道路的独特创造、中国理论的独特贡献、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增强其说服力和解释力,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自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保持学科本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学科属性看,它是一门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其建设发展既遵循理论发展的规律,也遵循学科建设的规律。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保持学科本色,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二级学科内涵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增设马克思主义本科专业,明晰研究重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队伍发展、人才规格等基本问题,构建科学系统完整的学科发展体系和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支撑带动作用,不能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身,建立与其他学科协作交流机制,着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渗透到其他学科各专业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渗透力,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4]。二是讲好用好“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研究内容、研究课题,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理论深化。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育人功能更多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上。要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并建构新形势下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建设评价体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使马克思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的价值信仰。三是要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拓宽学科人才选拔渠道和视野,积极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打造学科领军人物和教学名师,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人才[5]。要健全职称评审、科研支持、业务培训、条件改善等方面激励机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引进工作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思政课教育教学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和条件保障机制,通过教学观摩、专题培训、高级研修、挂职锻炼、教研实践、蹲点调研等多样化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国际交流能力,造就一支立场坚定、功底扎实、学风优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

四、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凸显行业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特色学科、学科特色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学科实现一流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托行业而生,服务行业发展”是行业特色高校与生俱来的特点和禀赋,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特点和禀赋,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于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特色发展,有关高校进行了积极探索。2017年12月在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的“首届全国行业特色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学科发展”研讨会上,会议就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培养红色骨干精英”的定位目标,形成了《全国行业特色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宣言》。这对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凸显行业特色,一是要瞄准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瞄准行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需求,了解学科的自身属性和发挥研究优势,强化决策服务和智库功能,深入开展行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回应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6]。二是要强化服务行业意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思想的引领作用,走出校门为行业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新思想、学习十九大精神等提供优质师资和优质服务,加强对行业党务工作者、理论宣传者的培养,提升行业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把行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行业人才培训、政策咨询、工作交流的高地和平台[7]。三是要根据学校条件、行业需求、区位优势等,在学科设置上,设立行业思想政治教育、行业党建等学科研究方向;在课程设置上,探索在全校学生中开设行业发展史、行业文化史等课程;在科研工作上,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化行业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职业精神养成等课题研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培养教师的行业情怀和行业使命感,传承行业精神;在人才培养上,通过邀请行业先进人物来校作报告、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参观等方式,不断强化服务行业、就业行业、建功行业的意识,着力培养既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又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五、行业特色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注重基因红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8]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实践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所形成的以推动民族独立富强为主要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的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理论价值和育人价值。

关于马克思主义学科与红色文化的结合,国内已经进行了研讨和实践。2018年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了“红色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全国首届学术研讨会,就红色文化基本属性及其重要意义、红色文化学科设置及学科建设、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深入研讨,形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一是要突出学科红色基因。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新中国的成立是由亿万革命先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用鲜血奋斗拼搏铸就的。红色文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红色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通过研究,阐述清楚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阐述清楚红色文化昭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阐述清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阐述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用红色文化凝聚共同价值,引领前进方向。二是要开展红色文化研究。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设立红色文化研究方向,组建红色文化研究队伍,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聚焦“红色精神与国家发展”“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 “革命斗争与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与文化育人”等重点内容,梳理清楚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阐述清楚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先进性、时代性,推出一批弘扬革命精神、凸显地域特色、反映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打造更多学术品牌,充分发挥咨政育人作用,打造学科新的发展高峰[9]。三是要用红色文化育人。要充分运用我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学校所在区域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教师和专家,把革命先烈为国为民、敢于牺牲、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感人故事编写成教材,在课堂中教授,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用历史教育现实,通过“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故事讲授”“红色经典研读”“红色文化体验”等方式,探索“互联网+红色教育”模式,打造“云端上”“指尖上”的红色教育,完善红色文化教学体系,推进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工作,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乘法效应”,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红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红色是什么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红色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追忆红色浪漫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