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体育师资的问题、整合与增值
——基于粤东地区调研的思考

2019-12-30周传志黄彦军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教师

周传志, 黄彦军

(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民族振兴,教育先行,而教育振兴,首在体育.体育作为对身心施加积极影响的手段,对培养顽强意志、健康体魄的青少年具有重要作用.乡村始终是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短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乡村的体育教育,关注乡村体育教师情况.2018 年11 月,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构建体育体系”专家调查组分赴广东各地进行调研,笔者参与了粤东地区调研全过程.通过多场座谈、现场考察及部分后续访谈,发现了乡村体育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部分问题,其中师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乡村体育师资队伍现状.为研究方便,利用在粤东调研机会,对粤东4 市共24 所中小学(包括梅州的梅州中学、乐育小学、鸿都小学;汕头的东厦中学、达濠中学、长厦小学、珠浦二小;揭阳的揭东二中、揭东四小、梅岗初中;潮州的金山中学、潮州市高级中学、高级实验中学、绵德小学等)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查阅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乡村师资特别是乡村体育师资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了解和掌握.

1.2.2 座谈法

在梅州、汕头、揭阳和潮州四地组织了多场座谈,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了解情况.

1.2.3 现场考察

对上述4 地共24 所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含体育教师的构成、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测试和课外训练、竞赛情况等.

1.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相关文献及调研材料,对乡村体育师资问题、原因、趋势等进行客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乡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体育教师少、流动性大、年龄结构不合理等是我国学校体育中的普遍特点,粤东地区由于偏山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原因,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2.1.1 体育教师的“结构性缺编”

体育教师缺编是个老问题[1],有的地区仅靠兼职教师才勉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2].虽存在过农村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趋于饱和,甚至超编的情况[3],但近十几年来,由于城乡现实差距,农村地区师资向城区的流动性增加,加剧了乡村教师的结构性缺编.

所谓教师结构性缺编是指教师总量达到或超过规定的编额,而中小学校的实际编额不足或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出现的缺编问题[4].结构性缺编普遍存在,即使省会城市亦如此[5],但主要还是在偏远农村.研究发现云南某县的乡村小学教师442 名中超编182 人,但体育等科目教师仅为个位数.如2016 年在册的442 名教师中,数学教师200 人,语文教师168 人,体育教师仅6 人[6].现有课程管理体制下,只能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其他科目课程.最后,体育等课程仅出现在“阴阳课表”中,实际被取消.

在粤东地区的调研座谈中,一线体育教师对师资匮乏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上千人的学校经常只有2~3位体育教师,多数学校主要靠兼职体育教师进行授课.同时,体育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不愿做乡村体育教师.在梅州的座谈会上,某头发斑白的老师说,已50 岁的他是学校最年轻的体育老师.可预见的几年后,乡村体育教师数必进一步下降.而对这个问题,各地教育局负责人也十分无奈:“少子化”及人口外移造成农村地区班级规模不断缩小,编制数下降,在所有课程又必须开满开足的情况下,只能靠语文、数学教师兼任体育教师.即使招了体育教师,也在后来兼其他科目后变成了语文或数学老师,体育课倒成为他的“兼任课程”了.

2.1.2 愈益增加的压力加重了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7].是在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形成的一种极端反应,随之产生个体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一种衰竭状态,使得教师逐渐对教学工作缺乏耐心与兴趣、产生厌烦,从而导致教师工作绩效等下滑[8].体育教师不仅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也需要脑力劳动的积极参与.乡村体育教师面对的是:正值青春年少,精力无处发泄的青少年、替儿女在家看护孩子,过于溺爱的隔代家长、相对较差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但又要达到同样教学质量要求的工作目标,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压力首先来自体育课程中的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因为体育课上学生受伤,体育教师轻则赔礼道歉、重则赔钱甚至被告上法庭,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这次在各地调研中,多次听到体育教师谈到这方面的切肤之痛.当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由于相关保险制度不健全、家长不理解、学校推诿等,体育教师往往需要自己独立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下降.

其次是体育课堂上因为不可避免的身体接触而被学生或家长误解.在粤东调研时, 某教师提到在给小学生教授某个垫上动作时,因为需要一边讲解一边做帮助与保护,这个教师用膝盖轻轻顶住学生背部(固定动作以便讲解).后来被学生家长投诉说体罚孩子;而一个初中男老师则因为跳箱课的帮助和保护,被女生家人以骚扰的罪名告到校长那里.

压力同样来自要求每年上报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测试上报.测试数据多,时间紧,加上农村地区测试仪器落后,不少地方尚需要手动测试、人工输入数据,这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部分地区虽然有了新仪器,但因为和之前手动测试的方法不一致,测试起来反而很慢.如坐位体前屈由于不会操作,导致测试不准.而部分地区如潮州市需要创卫、创文,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在“双创”评价中“一票否决”,市领导和教育局长亲自关心这个工作,也给体育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校园足球及其他运动队训练加大了体育教师关于伤病、 成绩及意外的担忧和压力.广东省教育厅提出要把游泳课作为中考必选项,广大农村地区没游池、缺专项教师,又增加了上课风险.这也是在调研访谈中,乡村体育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劳动报酬方面,因为各种原因,乡村体育教师的训练费用、服装费、降温费等无法发放.有教师说他的训练费是按照几十年前的每节5 块钱标准.校领导说没见到财政局文件,服装费、降温费没法发放.这些都导致乡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产生离职意向.

2.1.3 提升空间压缩导致的不平感加速离职的可能

对于教师而言,提升空间至少包括职业空间和业务空间两方面,职业空间主要表现为职称和职务的晋升,而业务空间主要是业务知识学习和业务能力锻炼.职业空间更多和物质回报相联系,而业务空间则更多和精神追求相联系.对乡村体育教师而言,职业空间和业务空间的提升机会似乎越来越小.

体育学科在中小学不是“主科”,体育老师难以获得职务升迁机会.而职称晋升渠道则更是障碍重重,需要工作量、班主任经历、优秀教师等必要条件.工作量的认定上,同样的一节课,语文和数学课程的基数为1,而体育课为0.8 甚至更低,理由是体育教师“不需要备课和批改作业”.多数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甚至运动队训练中,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认定模糊,不算课时只关注最终比赛成绩.这导致体育教师可能付出更多时间精力而不被承认;班主任经历和优秀教师称号则因为体育教师的任教科目特点,这个机会很难落到体育教师头上.因为这些必要条件的限制,乡村体育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空间较小.

在业务发展空间上,乡村体育教师同样面临困难.在调研中发现多数教师多年没有外出学习机会,即使有,那些来自珠三角的体育名师所讲内容,他们发现已经听不懂了.长期落后于最新体育教学方法和观念,乡村体育教学质量只能越来越落后.而训练方面,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体育教师有心无力,最后只能例行公事而马虎应付,以不出事为最高目标.无疑这种情况下,教师业务能力难以提升.

2.2 乡村体育师资队伍的整合

乡村体育教师面对的对象为青少年儿童,不同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特点不同.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及学习内容,可以采取不同方法,将校内外师资力量加以整合,以达到全校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2.2.1 全体教师参与到小学身体活动课程中

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活泼活动,而肌肉和骨骼尚处于发育阶段,这决定了其耐力和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保持稳定.因此小学课程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课程,应多采用活动、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所以从内容上,许多课程都可以采取参与性身体活动形式进行授课.学习的实质是“经验的学习”,无论是卢梭的自然主义经验学习、还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经验学习,或者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经验学习,都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可以说,回归生活、回归具体体验是20 世纪来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9].这为以身体活动为内容和形式的体育课提供了更多机会.

体育课程学习要设置学习情境而加入身体活动, 但这不像上一轮课程改革那种由体育教师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同学期担任不同科目的教师共同合作,在新学期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设计肢体活动动作,通过不同内容的学习扮演,在文化课学习的同时进行身体活动.体育教师负责的是考虑身体各部分(如上下肢)、不同身体活动能力(跑跳投)和不同身体素质(力量、柔韧、灵敏、速度、耐力等)的综合发展,而其他科目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目的的设计及达成,实现的手段是体育教师设计的肢体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身体性参与学习并不是所有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采取这种形式,而是根据体育教师和科目教师共同研究后选择的.一方面增加文化课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更一方面也使体育课程学习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实际.

2.2.2 中学阶段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社团建设

随着进入青春期(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及身体发育状况更加成熟,其独立意识也更加强烈,这个时候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得到充分发展,需要体育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余地和机会.同时,青少年开始普遍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诲及行为产生怀疑,于是他们向具有相同困惑的友伴进行求证, 寻求理解和同情.这种友伴关系的重要性一般在12~13 岁达到最高峰,15~18 岁开始下降.他们宁肯放弃家庭和学业,也要赢得同伴的认同[10].这个时候教师一味地说教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在“刺头”的带领下,和教师发生集体性对抗,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这种情况在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体育课上更容易出现.

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力量,甚至有意发展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非正式团体”,利用和培养有运动技能和领导能力的学生来帮助教师带领其他同学来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当前不少中学的体育教学采取选项课教学,但对于乡村学校而言,由于体育教师缺乏,这种形式难以实施.而正式或非正式学生体育社团可以帮助帮助教师以课内分组的形式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和锻炼,这样既巧妙地消除了师生冲突的可能,又有效地开展了体育的学习和训练.

2.2.3 体质健康测试、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呼吁全体参与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绝非体育教师自己的事情,而是事关学生体质状况检查、事关学校工作评比甚至关系到所在地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败的大事,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向学校领导呼吁,要求校领导、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师甚至学生家长的参与测试过程.一方面缓解测试人手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增进他们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在具体测试过程中,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要体育教师亲自去做,其他教师可以帮助做些服务性或简单的技术工作.

可以开展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开放日活动,邀请其他教师或学生家长参与.他们可以跟着体验体育学习和锻炼,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运动技能或交流自己对体育活动的看法等.既密切了亲子关系,又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沟通.

2.2.4 促进体育教师的合理流动

目前部分地区为缓解体育教师短缺问题,将其他科目教师(主要是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超编教师)中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或年龄较大的教师通过转岗培训变为体育教师, 这些教师由于本身缺乏运动能力,又多数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自然无法完成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

教师由其他科目转为体育教师(转岗)或城市中的体育教师到乡村任教(支教),在选人思维上一定要杜绝“发配”或“惩戒”的意识,而是应把确实有较好运动技能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转岗到体育教学、支援乡村教育事业.为保证流动的正常进行,一定要保证体育教师合理报酬的落实,如体育服装费、乡村教师补助等,甚至要让体育教师因为“多做事”得到“高报酬”,其收入可以高于其他科任教师.这不仅仅是补偿他们的付出,更是体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对学生健康的重视.

2.3 积极促进乡村体育教师的增值

这里所说的体育教师的增值,包括宣传、开发和增加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和价值,其实质是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首先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宣传健康的重要性,宣传体育教师为维护学生健康所作出的持续努力;优秀教师评选将运动队训练、竞赛获奖等作为条件之一,使体育教师也能成为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承认;

其次,通过各种手段和活动让体育教师在更多领域发挥才能,赢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地位.如开展体育名师讲堂、健康讲座、体育诊疗服务,在乡村振兴的文化体育活动中聘请体育教师参与指导,如广场舞的编排、体育竞赛组织和裁判,作为校外导师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实习工作,甚至到高校开讲座,交流基层体育教学工作经验等;

第三是通过实习生顶岗实习置换,让乡村体育教师能去高校从事系统的进修和提高,加强体育理论素养;或者通过和教学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如珠三角)的体育教师队伍“结对子”,接受他们的帮扶,更快更好提高乡村体育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区域内的体育教研活动,增加交流与合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国乡村体育教师面临“结构性缺编”、越来越大的职场压力和日益缩小的上升空间,易产生职业倦怠甚至离职意愿.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动和实施之际, 正视和着手解决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已显得十分迫切.

3.1.2 在对乡村体育师资整合过程中,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身体化让更多其他科任老师也参与到“体育”课中,中学阶段通过班主任在学生中寻求“教学小助手”.

3.1.3 学生体质测试和课外体育活动呼吁各学科教师的配合和理解,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体育师资的合理流动.

3.1.4 通过宣传、增加曝光机会彰显乡村体育教师价值,通过增加交流学习机会不断提高现有乡村师资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使其实现增值.

3.2 建议

3.2.1 教育行政部门要考虑乡村学校学生少、班际规模小的实际,教师编制的计算除了按学生规模算之外,还可以按照班级数甚至需要开设的课程数来计算,从而尽量配齐、配够体育教师;

3.2.2 在公费师范生招生和培养方面,诸如体育等课程要设置一定的比例,毕业后回生源地的乡村学校任教;

3.2.3 高校特别是师范大学通过鼓励或要求青年教师,以基层“教育扶贫”或“岗前实习”的形式到乡村接触农村体育实际,既加深乡土情谊,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和乡村体育教育实践的契合;

3.2.4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向乡村体育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进修机会,或与珠三角地区中小学“结对子”,请他们到校讲学,帮助乡村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教师
最美教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圆我教师梦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