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成像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后左室功能
2019-12-29韦献彬
韦献彬
柳州市工人医院 545005
乳腺癌作为当今女性人群常见的高发性恶性肿瘤,化疗作为乳腺癌十分重要的综合治疗途径,其对化疗药物的使用较为敏感[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乳腺癌的化疗过程中,多以含蒽环类成分的药物为主,但ATC 的对心脏产生的毒性却严重阻碍了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和分析[1]。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基于高频二维图像,能实时跟踪心肌回声斑点在心动周期中的空间运动轨迹,无角度依赖性,不受周围组织牵拉的影响,全面评价心脏三维空间各个方向的运动,自动分析相应节段心肌各个时间点的运动速度、应变和心室扭转形变,能有效检出心肌的主动收缩[2]。并对心肌各节段在圆周、横向以及纵向方面的定量进行评价。本文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成像对乳腺癌患者使用蒽环丙类药物进行化疗过程中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作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现将数据报告做以下论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60 例乳腺癌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外科的辅助治疗。60 例研究对象中,年龄均为30 ~63(25±8)岁。在进行治疗和研究之前,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前的准备,即对所有患者实施内分泌、化疗以及放疗等相关的治疗,确保研究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保障参与的患者对象无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糖尿病、甲亢等相关的病史,且超声心动图的相关检测功能值均在正常的阈值范围内[3]。
1.2 一般方法
所参与研究的患者均采用周期治疗的化疗方案,以28d为一个周期时间,将参与化疗周期的患者按照表柔比星的使用剂量分为不同的7 组。患者于治疗前1d 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二维斑点追踪显像,在用药后的当天和一个星期都进行一次检查,先进行常规心脏超声测量,然后在二维超声心动图模式下,分别采集连续3 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观、心尖三腔观、心尖两腔观二维动态图。将图像存入光盘后,导入PHILIPSQLAB8.1 分析软件脱机进行斑点追踪分析。将两次结果结合化疗周期进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得出用药剂量与患者心脏功能所影响值的大小。
2 结果
2.1 对各项应变率指标的测算值进行比较
在对所参与的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和研究的过程中,各项应变率指标的测算值结果显示,在统计学意义无差异义(P<0.05)的情况下,随着蒽环类为主等相关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的积累和增加,左室壁基底段的SRe、SRa开始逐步减少和降低[4]。
3 讨论
当前对于乳腺癌的临床化疗的相关方案中,蒽环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增加会不断的对患者的骨髓以及心脏等产生副作用,心脏毒素的不断积累,会形成一定的效应,并限制了以蒽环丙类为主的化疗药物的长期使用[5]。蒽环类药物对心脏造成的毒素影响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早期毒性和晚期毒性。而早期毒性中包含亚急性、急性以及慢性等三种类型。由于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而引起的心脏毒性的原因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心肌细胞减少以及线粒体肿胀和溶酶体数量增多、弥漫性坏死等情况都是典型的组织病理内容。若出现此临床症状,患者的心脏仍有较好的代偿能力,并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则患者的个人健康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长期预后的效果也十分显著。因此,蒽环类药物使用进行早期的监查对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的常规超声心动图不能对心脏功能的受损情况做出及时的判断和预测,未来仍需要探索更加准确的监测心脏功能受损的临床方式方法。
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应用研究中,有着价格低廉、重复利用率高和无辐射等优点,在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是对心功能的最佳监测手段。本次的研究中发现,随着ATC 剂量的不断增加,左心室所具备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都在正常的阈值范围内。只有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不正常或是心肌严重受损的情况,其指标才会出现异常或是形态机构出现了改变。因此,综合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对于乳腺癌患者在进行化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蒽环类药物的评价过程中,常规超声心动图不是评价患者心脏损伤的早期唯一指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成像在乳腺癌患者的化疗过程中,蒽环类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较早出现异常状态的是舒张期应变率。而常规超声心动图的指标以及收缩期应变率出现的异常情况,则出现的较晚。因此,STI 可以对ATC 患者的心脏功能出现的损害做出有效的预估。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早期监测还要医疗行业相关研究人员做出新的估测手段,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身体功能可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