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下童年的消逝
——读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2019-12-29张文惠
张 文 惠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用“童年的发明”和“童年的消逝”两部分来说明电子传媒所营造的媒介环境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在他看来,尤其是电视的出现导致了童年的消逝。而反观我国,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仅仅是电视的影响,现在更为严重的是电子产品和网络的普及给儿童带来的影响。出现了成人化的儿童及儿童化的成人两种极端现象,而原本处于中间地带的“童年”已经逐渐消失。儿童和成人在风格、举止和穿着打扮等方面越来越难以分辨。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环境中,笔者切身体会到的是属于过去80、90后的童年记忆在现代00、10后的身上已无法重现。下面分别从童年消逝的表现和原因以及后果等方面具体分析阐释中国当下的童年消逝。
一、当下童年消逝的几点表现
(一)传统的儿童游戏逐渐消失
在80、90后的童年时期,乡镇的大街小巷、村里的田间地头、屋前屋后,随处可见做游戏的儿童,且游戏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捉迷藏、跳皮筋、丢手绢、过家家、砸沙包、捡石子、跳房等等。这些传统游戏几乎占据了我们童年时期的闲暇时光,给我们带来无比的欢乐与满足,那时候的我们无忧无虑、单纯美好,每每想起童年,都会无比幸福。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传统游戏带来的快乐,更怀念的是那时的情怀。而如今,在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我们的生活条件优越了,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游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电子产品中的网络游戏和电视节目等。以前的童年时期,小伙伴相约踢球、游泳、骑自行车,都是自发的且没有任何目的性,只是单纯地通过这些活动来享受过程中的快乐与放松。现在不同了,这些普通的游戏活动已经变得商业化与专业化。在家长的期望下,这些游戏活动已变成孩子们竞赛的方式,且孩子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可以参加此类活动。原本的传统游戏变成了职业性的赛事,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乐趣与童真。正如尼尔·波兹曼在书中所说:“儿童的游戏已经成为成人热切关注的事情,它已变得非常职业化,已不再是一个脱离了成人世界的世界。”[1]
(二)儿童娱乐方式的电子化
如今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字电视、智能手机和网络逐渐普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这些产品本身就是供人们消遣娱乐,儿童也不例外。电视上的影音刺激着人的视觉和听觉,给受众带来感官上的享受,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看电视时根本不需要思考,只有碎片化的信息在脑中一闪而过,剩下感官上的冲击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如今电视、手机和电脑基本上占据了儿童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现在的儿童在闲暇时间与父母相处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电子媒介逐渐成为儿童最亲密的“伙伴”。
当今社会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学龄前儿童在还未识字时就已学会玩手机、上网、发微信语音等。如今,很多孩子的玩伴不再是同龄人,而是一个个高端的电子产品。我们经常会看到小学生放学后抱着手机、平板玩游戏,比如现在影响最大、最火的一款游戏“王者荣耀”,它被称为“全民游戏”,就是因为男女老少都在玩,且随处可见。游戏趋向低龄化势必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新闻经常报导受游戏影响的儿童和家庭越来越多,因此腾讯公司目前对这款游戏作了时间和年龄上的限制,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此外,最近特别火的短视频App对儿童的影响也很大,儿童在家长提供手机的情况下,会观看短视频,有些低俗的视频内容会对儿童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儿童的自控能力与自我意识薄弱,对是非的判断力很弱,会掉入一些网络陷阱。如经常报道的关于“未成年人给网络主播刷上万块礼物”之类的新闻,这些事件都是由孩子缺乏是非判断、家长监管不力以及网络直播平台监管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三)课外学习成为家长之间的攀比
过去的儿童游戏不需要教练和老师,只要有空间和器材,儿童就可以愉快地玩耍,那时游戏的目的并不是追名逐利。而如今,儿童的闲暇时间几乎被课外辅导占尽,除了文化课的辅导学习,还有各种兴趣班,比如跆拳道、钢琴、舞蹈、吉他、绘画等。不管孩子是否真心喜欢,家长都会在对比的心理下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担心自家孩子落后于别家。现在孩子的童年几乎被各种辅导班占据,他们有的并不是单纯出于喜爱而去学习,往往是由于家长出于攀比心理而强制安排。因此,这种情况下的童年变得压抑、趋向功利化。家长总是会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把成人的想法实施于孩童的实际生活中,孩子每天重复地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儿童应有的自由时光被程式化、固定化,儿童的天性受到压抑,这会对其性格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儿童的成人化
随着娱乐节目的增多,为了满足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综艺节目越来越多地采用亲子游戏题材,如近几年非常火的《爸爸去哪》系列综艺节目。虽说这种形式的节目可以使参与者彼此之间有更多的时间相处,留下特别的回忆,但是随着这类节目的火爆,它的商业性自然就流露出来。一方面真人秀越来越像是在作秀,节目上“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是在节目组的策划范围内。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收视率,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儿童节目也会制造一些低俗的内容。儿童过多地暴露在聚光灯下,其言行举止也超出了同龄人的特点,过于早熟。比如选秀节目,儿童会被包装得成人化,他们穿着不符合年龄气质的奇装异服,摆着各种成人化的姿势,走秀表演。对于这些节目为了追求商业目的而不惜“催化”儿童原有天性的行为,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现出了担忧和指责。如今短视频直播的风靡,不仅影响成年人的生活,甚至对儿童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儿童说着“老铁,双击666”等不合时宜的网络低俗用语。现在儿童的穿着打扮近乎成年化,而有些成年人的装扮反而越发幼稚,这种“逆生长”的现象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儿童由于缺乏是非判断而去吃一些“垃圾食品”属于正常现象,但如今“垃圾食品”也广受成年人的喜爱。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如今儿童与成人界限的模糊。
二、当下童年消逝的原因
(一)新时代的多元化发展
当今时代是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在不断为了适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而发生改变,成年人的世界更多地充斥着金钱与欲望,没有放慢脚步品位生活的心思,这些都与这个时代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有关。儿童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中难免会受到各种新事物、新思想的冲击,无论是外在的着装打扮还是内在的思想情感都会变得过于早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孩子的价值观会受到成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时代发展下无法避免的问题。
(二)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儿童在生活中过多地接触电子媒介,本该是与同龄小伙伴玩耍的年纪,却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手机、电视和网络上面。电子媒介与互联网共同影响着儿童的生活,电子媒介使儿童逐渐变得“成人化”,而网络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网络与电子通信如此便捷,儿童只需要轻轻触碰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各种信息就会尽收眼底,儿童甄别信息的能力很弱,而劣质的信息势必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
(三)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居住环境的变化,高楼崛地而起,形成密集的建筑群。农村式宽敞的宅院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拥挤的小区住宅楼。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愿一辈子住在农村,年轻人都从农村迁到城市,住在高楼林立的住宅群里。虽然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冷淡,即使是门对门的邻居也互不熟悉,甚至互不相识。林立的高楼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限制了儿童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儿童除了上学、旅游时外出,其他时间基本宅在家中与电视、手机“相处”,很少去空旷的场地与伙伴玩耍,这样的童年黯淡无光。然而“农村的田野里总是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2],儿童在这田野上可以自由地奔跑,快乐地玩耍,体验到的是真正的童年。
(四)应试教育
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能上更好的学校,周而复始。因此,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进入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牺牲原本属于孩子轻松快乐的童年。许多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父母安排参加各种辅导班,他们没有时间玩耍,只能安心读书,整个童年变得死气沉沉,没有儿童该有的生机与活力。他们的童年在各种规划中度过,没有选择的自由。
三、当下童年的逐渐消逝对儿童成长造成的影响
(一)导致儿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电视、手机、网络等电子媒介代替传统游戏成为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对儿童的思维产生消极影响。电视就是以图像和声音结合的方式,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并不会给人留下思考的时间,观看者的思维运转随着图像的一闪而过而结束。因此,儿童长时间看电视,就会缺乏思考能力,进而缺乏积极上进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电子产品的使用也会使儿童沉溺于屏幕里各种刺激好玩的内容,浪费大量学习与思考的时间。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玩手机,人的思维都会被它们所控制。
(二)导致儿童情绪情感的极大变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将电视、手机当作自己的“小伙伴”,大部分时间与它们接触,失去了与其他儿童玩伴面对面交流、沟通、玩耍的机会。他们长期与冷冰冰的电子产品接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久而久之情感上就会变得自私、冷漠。缺少了与现实同伴的沟通交流,情绪上也会变得大起大落,甚至很多儿童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性格也会变得内向、自卑,整个人也会因此抑郁。
四、如何还儿童应有的童年
(一)从传统游戏出发
现在电子媒介严重隔绝了儿童与现实伙伴之间的交流,儿童终日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失去了应有的蓬勃朝气。因此,我们应该减少或控制儿童玩手机与网络游戏的时间,家长应该带孩子参加更多现实中的游戏,比如沙子堆城堡、儿童极限挑战等。休闲时刻可以带孩子到小区广场与同龄孩子玩一些传统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锻炼孩子的体力与脑力。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散步以及去体育场锻炼身体,这些做法都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我们要把传统游戏当作一种文化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不要让他们迷失在冷漠的电子产品中。
(二)从家庭和学校教育出发
如今教育教学在不断地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号召,改变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成为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不要过早地规划孩子的未来,家长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家长要明确地知道,孩子仅仅是儿童,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期望去对待他们。著名教育学家卢梭说过:“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3]
(三)从媒体出发
广电总局要加强对电视节目内容的监管,禁止低俗、恶俗的内容出现在荧幕上,对于儿童类节目也是同样,抵制以儿童为营销手段的商业性儿童节目。媒体部门要提高道德素质与专业水平,拒绝策划违背道德与良心的节目,要积极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递正能量。娱乐类节目不要把儿童当作娱乐的对象与工具,守住道德底线。家长在看电视时要选择符合儿童观看标准的节目,看一些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益的科教类节目,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结语
童年是人性最初的开始,也是人的一切生理、心理、情感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童年,不能因为时代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就去剥夺孩子应有的童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一切单纯美好的事物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侵染,包括“童年”。我们无法与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抗,只能守住自己的初心,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要提高儿童判断是非的能力与自制力,使他们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电子媒介中沉迷娱乐,失去本真,找回属于他们的天真烂漫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