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创伤创面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9-12-28徐关兰

医师在线 2019年4期
关键词:换药无菌负压

徐关兰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0 前言

封闭负压引流可利用多孔、富有弹性的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联合生物半透膜封闭创面,借助引流管吸引创面渗液促创面愈合[1]。该法可经高负压彻底清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促肉芽生长、组织恢复,减少感染。配合临床护理可加速患者创面恢复,提升引流效率。故文就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创伤后中心收治的82 例骨创面创伤引流者调研如下。致伤原因:车碾压伤49 例,机器切割伤23 例,重物积压10 例。所有病例均取自2015年1月~12月间。借助电脑随机表法分对照及观察组。对照组(n=41)疾病类型:下肢骨折伴皮肤缺损29 例,上肢骨折伴皮肤缺损12 例;观察组(n=41)疾病类型:下肢骨折伴皮肤缺损27 例,上肢骨折伴皮肤缺损14 例。两组疾病类型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配合常规处理。彻底清洗创面后实施骨折复位,常规修复血管、神经、腿肌,取相近肌瓣覆盖骨质裸露部位,常规引流换药。观察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疗法:一、材料准备。聚乙烯醇水化海藻盐泡沫材料、多侧孔引流管、半透性粘贴薄膜、中心负压装置。二、安装负压引流系统。①医用泡沫覆盖创面。②生物薄膜密封创面。③封闭引流管。④中心负压封闭性检查。负压封闭引流护理:一,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瓶应低于创面30cm。勿出现引流瓶受压、扭曲和脱出。若有引流液减少、管道瘪陷则可考虑为创面组织坏死。若有引流管阻塞或医用泡沫通透性减低可予20ml 生理盐水冲洗、抽吸。二,规范无菌操作。薄膜黏贴时需避免反复粘贴及过度牵拉。引流管与皮肤间需垫无菌纱布。保持创面周围皮肤干燥整洁。若见脓性引流液可行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伤口感染。若引流量大且呈血性需考虑是否创口崩裂。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引流液逆流加重感染。三,维持有效负压。负压常规维持在40kPa-60kPa。可依照组织血运及致密程度调节。亦可结合负压瓶显示的负压值和创面触感判断。若见创面填塞医用泡沫及覆盖透明薄膜瘪陷、伴硬实感则可考虑为负压引流密闭性不佳、医用泡沫通透性不良及负压引流瓶液体高度差所致。四,营养支持。创面渗出液多者需补充蛋白质。护理人员可依患者喜好变换菜式,少食多餐。若有营养吸收不良可补充人血白蛋白。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评定护理效果[2]。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病患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组间护理效果调查分析表()

组别 例数 创面愈合时间(d) 换药次数(次)住院时间(d对照组 41 24.3±6.9 8.33±1.29 19.39±1.59观察组 41 17.1±3.3 5.79±0.97 16.29±0.99 t 值 6.028 10.077 10.598 P 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大面积骨创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常出现清创不彻底、反复感染、再次修复难度大等问题[3]。故需坚持最大限度清除创面渗液,排除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受损组织不同程度污染[4]。VSD 技术可彻底清除骨创面渗出液体,实现骨创面与外界完全隔离,减少污染。且VSD 材料具通透性及透湿性,可改善创伤骨组织血运,保护受损神经及肌腱组织。VSD 拆除后较长时间不需更换敷料,可减少二次损伤及工作人员工作量。故VSD 疗法较常规处理更具优势。但负压封闭引流护理侧重负压、无菌护两方面。负压多与患者体质,VSD 材料及置管时间相关。故需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负压,加强营养,保证渗出液最大吸出比率。临床护理除负压因素外仍亦需注重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创面周围皮肤,规范无菌操作,侧重VSD 密封性将降低创面感染,提升负压效率。两组对比可知,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模式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处理,差异明显(P<0.05)。但本次负压封闭引流护理见部分患者出现封闭薄膜下积液,故建议临床护理期间加强肉芽组织生长观察及封闭薄膜下积液预防。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护理配合VSD 疗法见患者创面恢复快、换药次数少。

猜你喜欢

换药无菌负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舒适护理干预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疼痛的影响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