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述略
——以学术专著的出版为中心
2019-12-28张义宏
张 义 宏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引言
明清小说中以明代四部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以及清代三部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最受人瞩目。它们也是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译介与传播的热点领域之一,产生了众多的作品英语译本与研究著述。国内对于英语世界明清小说的译介方式、译本批评以及学术史历程进行回顾与考察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单篇论文与学术专著等形式。本文聚焦于国内有关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的学术专著,旨在对明清小说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做一历时性的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世界明清小说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从而希望为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明代四部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在国内外被合称为“四大奇书”。(浦安迪,2015:2)这四部作品也是受到英语世界关注较多的明代小说。国内对于这四部小说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情况喜忧参半,成绩与不足显而易见。
国内出版的《三国演义》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以《三国演义》的英译本批评研究为主,它们主要包括以下8种:郭兴昌《<三国演义>研究在美国》(2012)①、刘克强《语料库词典学与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三国演义>习语翻译词典的研编》(2012)、冯雷《<三国演义>英译本研究:描述翻译学理论的应用》(2013)、李养龙《翻译过程中的主体间性研究:以罗译<三国演义>为例》(2013)、汪世蓉《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传统文化事象的多视角英译研究》(2015)、刘克强等《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三国演义>习语翻译研究》(2016)、王燕《19世纪<三国演义>英译文献研究》(2018)、郭昱《<三国演义>英译史研究》(2018)。
《水浒传》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的学术专著与《三国演义》基本持平,主要有孙建成《<水浒传>英译的语言与文化》(2008)、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后殖民理论的视角》(2010)、刘克强《<水浒传>四英译本翻译特征多维度对比研究——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范式》(2014)、董琇《译者主体性与翻译风格:以赛珍珠的<水浒传>和罗慕士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为例》(2017)、王际洲《从文化他者到文化我者:沙博理与<水浒传>》(2017)、刘瑾《翻译家沙博理研究》(2018)、谢春平《英语世界的<水浒传>研究》(2018)等。
《西游记》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著只有李瑞的《文本世界理论视域下的<西游记>专名及英译研究》(2017)1种。它同样侧重于《西游记》的译本研究。
《金瓶梅》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情况较为惨淡。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学术专著问世。徐朔方编选的《<金瓶梅>西方论文集》(1987)只是收录了包括英语世界在内的一些西方学者对于《金瓶梅》研究的学术论文。胡文彬的《<金瓶梅>的世界》(1987)同样收录了一些英语世界《金瓶梅》研究的单篇论文,且其中与徐朔方一书存在部分重合之处。
明代四部小说中《西游记》与《金瓶梅》的研究情况不容乐观。虽然不乏一些单篇论文从不同视角对于英语世界的《西游记》与《金瓶梅》进行译本批评研究,以及对于研究情况进行回顾与梳理,但是较为系统深入的学术专著目前还难得一见。杨力宇等人编写的《中国古典小说》一书中提到《西游记》各种英语译文14种。《西游记》的英语研究则达 28种之多。(Winston L.Y. Yang,1978:223-229)王丽娜统计《西游记》的片段译文有7种,而译本则达到10余种之多。《西游记》的西文论著目录西文部分共计30种。(王丽娜,1988:101-118)况且这两部专著的出版时间都较早,并没有将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游记》译介与研究成果包括在内。《金瓶梅》的英语译介与研究资料更是十分丰富,笔者已经完成博士论文《<金瓶梅>英译比较研究——基于埃杰顿与芮效卫译本》,目前正在撰写《<金瓶梅>在美国》的专著,侧重于《金瓶梅》在英语世界学术史的梳理。总体观之,前文提到的明代四部小说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仍然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完成。
二、《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清代小说中以《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文学成就最高,也是英语世界中国小说译介与传播成果较为丰富的文学作品。国内清代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的学术专著主要集中在这三部作品上。
《聊斋志异》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著主要有:李海军《从跨文化操纵到文化和合——<聊斋志异>英译研究》(2014)、孙雪瑛《聊斋志译——诠释学视阈下的<聊斋志异>翻译研究》(2016)、朱振武《<聊斋志异>的创作发生及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2017)。
《儒林外史》的相应研究成果包括:徐珺《古典小说英译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儒林外史>汉英语篇对比与翻译研究》(2005)、王美惠《<儒林外史>研究在美国》(2012)、刘克强《<儒林外史>语词典型翻译: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2015)。
《红楼梦》当仁不让地成为清代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最为充分的清代小说。据笔者粗略统计,其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的学术专著约有38部之多。下面分阶段做一胪列:
1980~1999年(4部)
林以亮《红楼梦西游记:细评红楼梦新英译》(1980)、胡文彬,周雷编《海外红学论集》(1982)、黄龙《红楼梦涉外新考》(1989)、胡文彬《<红楼梦>在国外》(1993)。
2000~2010年(10部)
范圣宇《<红楼梦>管窥:英译、语言文化》(2004)、刘士聪:《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2004)、姜其煌《欧美红学》(2005)、冯庆华主编《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2006)、赵长江《霍译<红楼梦>回目人名翻译研究》(2007)、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红楼梦>霍克斯与闵福德译本研究》(2008)、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2009)、洪涛《女体和国族:从<红楼梦>翻译看跨文化移植与学术知识障》(2010)、李磊荣《文化可译性视角下的<红楼梦>翻译》(2010)、刘泽权《<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2010)。
2011~2014年(13部)
邱进,周洪亮《文化视域及翻译策略:<红楼梦>译本的多维研究》(2011)、沈炜艳《<红楼梦>服饰文化翻译研究》(2011)、党争胜《<红楼梦>英译艺术比较研究——基于霍克斯和杨宪益译本》(2012)、祖利军《<红楼梦>话语标记语英译的识解对等研究》(2012)、严苡丹《<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研究》(2012)、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2013)、冯修文《<红楼梦>中的吴语及其翻译研究》(2013)、张惠《<红楼梦>研究在美国》(2013)、江帆《他乡的石头——<红楼梦>百年英译史研究》(2014)、刘婧《社会符号学视域下<红楼梦>文化内容的英译——以杨译本和霍译本为例》(2014)、王丹阳《<红楼梦>翻译的诗学新解——文学翻译研究的应用诗学视角》(2014)、王鹏飞《英语世界的<红楼梦>译介与研究》(2014)、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以<红楼梦>英译为例》(2014)。
2015~2018年(11部)
陈琳《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以杨、霍译本为例》(2015)、冯庆华《思维模式下的译文句式:<红楼梦>英语译本研究》(2015)、黄勤《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中的元话语及其英译对比研究》(2015)、王宏印《<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2015)、肖维青《<红楼梦>的“西游记”——<红楼梦>英译趣谈》(2015)、冯全功《广义修辞学视域下<红楼梦>英译研究》(2016)、谢军《霍克斯英译<红楼梦>认知研究》(2016)、黄生太《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拟声词英译研究》(2017)、姚琴《追寻霍克斯笔下的红楼主人公形象》(2017)、冯全功《<红楼梦>翻译研究散论》(2018)、王理《基于文化视角的<红楼梦>翻译研究》(2018)。
清代三部小说中虽然《红楼梦》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开展得较为彻底,但是《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相对薄弱,在规模与深度上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综述研究
除了针对明清小说具体作品的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的学术专著之外,还不乏一些综述类研究成果,即将明清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旨在全面介绍中国古典与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情况。此类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委员会《英美学人论中国古典文学》(1973)、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1984)、王丽娜编著《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1988)、张弘《中国文学在英国》(1992)、施建业《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1993)、宋柏年《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1994)、乐黛云,陈珏编选《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1996)、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1997)、马祖毅、任荣珍《汉籍外译史》(1997)、乐黛云等编选《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1998)、汪榕培、王宏编《中国典籍英译》(2009)、李美《西方文化背景下中国古典文学翻译研究》(2014)、顾钧等《文本内外的世界: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新视野》(2014)、周宁等《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美国卷》(2015)、葛桂录《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英国卷》(2015)、邹颖《美国的明清小说研究》(2016)、陈琳《四大古典名著章回标记语及章回体英译研究》(2016)、何敏《英语世界清小说研究》(2017)、朱振武《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英译历程》(2017)、宋丽娟《“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2017)、赵长江《十九世纪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史》(2017)、葛桂录《中国古典文学的英国之旅——英国三大汉学家年谱:翟里斯、韦利、霍克斯》(2017)、葛桂录主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在英国的传播与影响》(2017)。
以上综述类研究著述与具体作品的译介与传播研究具有很大不同。它们无意于具体作品译本的分析与批评研究,转而侧重典籍外译历程上的材料梳理与整合,因此对于典籍外译研究的资料获取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成绩与不足
明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开展得较为充分。从学术专著的出版情况来看,国内对于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上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中的作品译本批评研究成为研究的重心。研究者对于作品的一个译本进行深入的细致分析,或者对于作品的多个译本进行平行的比较研究,权衡各自得失,探究造成译本差异的各种文本外因素,因此能够客观评价作品各种译本的文本价值。
第二,明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轨迹得到一定程度的梳理。明清小说的海外具体作品传播研究与综述类研究一定程度上厘清了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成果,有助于从纵向视角把握明清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历程。
第三,明清小说英语翻译上的个别翻译家得到了系统的研究。《红楼梦》译者杨宪益与戴乃迭成为最杰出的代表,相关专著主要有:李辉《杨宪益与戴乃迭:一同走过》(2001)、杨宪益主编《我有两个祖国——戴乃迭和她的世界》(2003)、邹霆《杨宪益传:永远的求索》(2004)、李伶伶《译界泰斗——杨宪益传》(2011)、赵蘅《宪益舅舅的最后十年》(2011)、王惠萍《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2014)、杨苡《魂兮归来》(2014)、范玮丽《他翻译了整个中国:翻译家杨宪益与英籍太太Gladys的传奇爱情与人生》(2015)、辛红娟《杨宪益翻译研究》(2017)、张世林《想念杨宪益》(2017)。
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这些不足的分析,可以发现包括明清小说在内的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促进未来典籍外译研究的顺利开展。
第一,明清小说英语译介研究成果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明代小说中《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虽然已经有研究专著问世,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与开拓,而《西游记》与《金瓶梅》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是十分有限。多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红楼梦》的英语译介与传播上。
第二,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对于作品的译本研究开展得较为充分,但是对于作品在英语世界的学术史梳理还很不完善,当然这要依赖于大量文献资料的占有以及研读,这无疑增加了典籍外译研究的难度。
第三,译家与汉学家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英语世界的明清小说译介与研究是许多翻译家与汉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目前来看,尽管杨宪益与戴乃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关其他翻译家和汉学家的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明清小说译介与传播过程中的翻译家与汉学家研究应该成为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四,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过程中的国别研究还有待加强。虽然已有研究将明清小说置于英语世界的宏观背景下加以审视,但是英语世界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因此还不能准确厘清作品译介方式与传播路径等问题。如果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域来划分可能会使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研究的资料梳理更加细致详实。
结语
明清小说英语译介与传播方面研究的单篇论文自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学术价值,但是学术专著无疑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论文发表具有时效性、普及性、探索性;专著出版具有总结性、阶段性、导向性。”(王宏印,2006:207)上文中提供这样一份书单,其目的无非是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明清小说外译与传播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希望给从事典籍外译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避免重复性的选题研究,以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诚然,本文在资料整理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挂一漏万,希望不会影响明清小说外译与传播研究现状的整体分析。可喜的是,典籍外译研究目前已经逐渐成为翻译学、比较文学、海外汉学、中国文学等研究领域所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因此有理由相信包括明清小说在内的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会有更多的学术专著出版。
注释:
①考虑到本文的篇幅,文中提到专著时仅给出著者、书名以及出版年代,而将出版社一律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