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婚姻家庭矛盾及其对策的实证研究
2019-12-28唐凯麟
唐凯麟,王 燕
家庭伦理是与时代特点相适应的。当下,我国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新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存方式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家庭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被一点点消融,迫切要求建立起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家庭伦理制度。
一、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夫妻冲突问题显现
夫妻关系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中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主要是指夫妻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在我国现代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关系,主导着整个家庭生活的和谐。因为现代婚姻家庭中,夫妻是核心成员,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和起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家庭观念、夫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婚姻冲突问题开始显现,夫妻之间婚姻道德观念出现了一定的混乱。
1.婚姻构建基础中理性因素占比大幅提升
“有情人终成眷属”似乎是人类的本能向往,但实际上“婚姻源自爱情”的观念在18 世纪才开始被广泛接受。在中国漫长的“宗法社会”里,婚姻更多是家族势力的巩固和扩张,和浪漫的爱情毫不相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长,个人主义的兴起以及夫妻二人核心家庭成为家庭制度的主导模式,浪漫爱情在人们婚姻观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但也正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物质生活贫富差距的加大,人们在择偶时对理性因素的考量占比又开始大幅提升。有研究表明,“学历、职业、收入、住房等社会经济条件和容貌、身材等外表形象等指标,在1987 年前的选取率较低而只是在近些年才备受重视”[1]。亦有研究显示,78%的城市青年认同“爱情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仅有爱情是不能长久的。”①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对“找对象时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其他条件都可以不考虑”做判断时,只有超过1/3 的被访者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成,11%的人不置可否,56%的回答者持反对态度,也就是说,多数人认为选择终身伴侣仅考虑双方情投意合还不够,其他方面的条件也不能不兼顾,甚至很重要或更为重要(表1)[2](P72)。
表1 “您在多大程度上赞同或不赞同下面的观点”
理性婚姻甚至简单粗暴的物质交换婚姻比例增多,严重者导致一些人把金钱看作人生唯一追求,在婚姻观上也把金钱放在首位,视婚姻为等价交换的商品,视爱情为金钱的附属品;一些人视婚姻爱情如儿戏,闪婚闪离,草率决定,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责任担当,玩弄爱情和婚姻;一些人无视道德责任、夫妻责任,以追求“自由”和“真爱”为借口,在婚姻家庭之外寻求情感的解脱,直接破坏婚姻家庭基础。这一切的乱象,都会致使一个家庭迅速破裂,甚至夫妻反目。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无数的青少年丧失了家庭的温暖,缺乏应有的家庭道德教育,逐渐变得情绪反常、性格孤僻、心理承受力下降,甚至失足走向犯罪等。可见,家庭婚姻道德观念的混乱,导致婚姻关系的冲突不断,极大地影响了家庭的和谐,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典型案例:《情定未婚妈妈,我的初婚很苦涩》②
刘某直到29 岁才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在一次聚会上,他邂逅了27 岁性情爽朗,活泼爱笑的唐糖,两人一见钟情。认识五天两家便定下了婚约,六天后,刘家锣鼓喧天将彩礼给到了唐家手上。一万零九百九十九的聘礼,再加一万六千的三金给到唐家,刘某以为不日他便可迎娶他的新娘,然而,三万的诚意金撒出去,这一对恋人还没结婚就闹上了法庭。协商之后,双方同意撤诉结婚,没想到结婚并不是此事的句点,而是夫妻关系纷争不止的起点。
原来,刘某在情感上是一张白纸,此前从未谈过恋爱,妻子唐某却有过两段失败的恋情,并且未婚生育了一个孩子,两人为了孩子的抚养问题一直争执不下。唐某很现实,她曾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曾在爱情里伤得遍体鳞伤,作为单亲妈妈,再谈感情太奢侈,她的目的很简单,她就是希望有一个男人帮她承担经济压力,共同抚养自己的孩子。可是刘思却觉得,婚姻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切都捆绑为责任,他不愿意平白无故地替别人养孩子,他也不想充当妻子的钱包和养孩子的工具。
案例分析: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循环,因为感情浅,所以男方为女方花钱花得心不甘情不愿,可恰恰是这种契约式的利益婚姻,让两人都苦不堪言,女方觉得丈夫太计较得失,每一分钱的付出都在权衡值不值得。而在男方看来,他的每一分付出都没有感情回报,而那些经济负担他都觉得难以喘息,他不愿再浪费时间虚耗在这段徒有其表的婚姻上。可是,婚姻毕竟不是儿戏,不是简单的付出与回报相等的经济账,男女在婚姻之中的角色扮演,也绝对不是在经济上孜孜不倦地一方索取一方给予,虽然适当的物质考虑当然必要,但是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本末倒置的话就会得不偿失。
2.性伦理观念滑坡,婚姻忠贞观念消减
随着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改变,两性双方对婚姻的质量都有了新的要求。首先,随着女性经济的独立、家庭地位的提高,对婚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夫妻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男性由于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压力不断增大,对改善夫妻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期待。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1979 年每千人只有0.33 对夫妻离婚,2010 年已达2.00‰[2]。可以说,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中国的离婚率就在持续攀升,这也和国际趋势相符,实际上近些年许多国家的离婚率也都呈递增趋势,这固然代表了人们在追求更高质量的婚姻,但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矛盾的包容度在下降,坚守白头偕老信念的夫妻较以前大幅减少。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对于“比起容忍不和谐的婚姻来讲,追求个人的幸福更重要”的态度,有28%持否定意见,52%表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表2)[2]。
表2 离异观的城乡和教育程度的差异(单位:%)
一般来说,婚姻家庭中夫妻生活比较融洽时,夫妻的情感就会比较良好,家庭关系也随之和谐,双方对整个家庭的其他生活的认可度相对也会高。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外界诱惑的增多和对自我要求的放松,以及受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影响,一些人的性伦理观念出现滑坡,在夫妻生活不理想时就会抛弃家庭道德观念寻找婚外性行为。例如婚外恋、一夜情、包二奶等等,将直接影响夫妻关系,侵蚀婚姻基础,导致家庭关系破裂。这都是由于夫妻一方对传统忠贞道德观念的背叛引起的,是对夫妻关系的和谐以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的和谐的一种极大破坏。
典型案例:《悲喜两重天,消失不见的妻子在产房》③
吴某和李某结婚五年,两人有一个儿子今年五岁了,从两人相识开始,吴某对李某就是事事顺从,百般呵护,如吴某所说,他将李某视为公主一般对待,可吴某对她这么好,李某却在两年前离家出走了。这些日子以来,吴某四处寻找,都不知所踪,可就在一周前,吴某却得到了一个来自外地卫生院的消息说,妻子李某快要生孩子了,需要他去办理相关的手续,这一消息令吴某感到万分吃惊,两人分开已经有近两年了,妻子却怀上了别人的孩子。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吴某偏偏在生产之日找到妻子,夫妻俩的孩子昨日5 岁生日,今日,妻子和别人的孩子就在他的见证之下出生了,孩子出生后,一名男子从待产室里走了出来,这名男子正是李某第二个孩子的父亲。所有令人觉得荒诞的巧合都在这一刻发生了。
李某曾透露,吴某自小身体不太好,受到父母超出常人的保护,导致他性格十分温和,没有男子汉的气概,很多时候是个“妈宝”,而第三者张某血气方刚,做事果断,有主见,两个人性格天差地别。从结果来看,李某将丈夫的温和视作软弱,对妻子出轨的包容也变成了无能,最终,她选择了后者放弃了自己原本幸福的婚姻。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女方的婚姻在外人看来不可谓不幸福,男方32 岁,是一名保险员,父母都是企业退休职工,家境殷实。男方对女方全心全意的付出,从不问回报。即使如此良配,最终女方还是选择了抛夫弃子,在婚姻存续期间,重新结交男友并且生下一个孩子。究其根源,这与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变化有关,也是婚姻忠贞观念消减的体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西方思想的冲击,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男女对婚姻的期待值更高,经济能力、性格融合、代际关系都会成为影响婚姻的因素,此外,夫妻生活也成了秘而不宣的重要条件,大多数夫妻对此事讳莫如深,很多看似表面的矛盾实则与此相关。
3.家务分配、教育子女矛盾突出
在传统家庭关系中,“男外女内”“夫唱妇随”是夫妻双方的行为规范,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这一规范的约束力已在逐渐消融。现代女性个性独立、经济独立,有的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自己的事业,传统家庭价值观念对她们的约束力已锐减,她们更渴望自我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从事家务上,而且对丈夫从事家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家庭女性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位,使得男性不得不参与到家务分配当中来,有的家庭甚至是以男性为主承担家务。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家庭观念影响根深蒂固,许多家庭中的男性还有长辈因受传统家庭伦理规范的影响,认为妻子才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妻子家庭之外的那些角色应该让位,部分家庭男性甚至认为男人从事家务是无能的表现。这就很容易使夫妻之间的矛盾增加,从而激化其他的家庭矛盾,影响到夫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现代家庭中许多夫妻的矛盾与冲突其实是因教育子女而引起的。子女是家庭的核心与桥梁,肩负着家庭的希望,寄托了父母的未来与梦想。传统家庭中,一般男性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主导权。现代社会中,女性在各方面与男性地位相当,家庭中教育子女的重任往往是夫妻共同承担。2000 年和2010 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二期、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表3),两次调查数据显示,在家庭事务决策中,夫妻共同商量已经成为主流,两次调查显示,十年间在各类家庭事务决策中,夫妻双方就有关孩子的事务(教育或就业)共同商量的比例一直都是最高的,达到了70%以上[3](P347)。
子女教育的内容、方式上,如果夫妻之间能达成一致还好,如果各有选择,还互不相让,就会很容易产生分歧和冲突,这往往就会影响到夫妻感情的融洽,最终使得感情冷淡,婚姻出现危机,造成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表3 2000 年和2010 年夫妻双方参与家庭事务决策的状况(单位:%)
典型案例:《单亲妈妈很抓狂,儿子考试得4分》④
陈某今年40 岁,是一名造价工程师,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株洲已经买下了两套房子,对待自己的儿子要求十分严格。可孩子的爸爸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他更主张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和少年。陈某说,在前些日子儿子还和她发生了冲突,动手打了她,孩子爸爸不但没有制止,还扬言妈妈打你你就还手。原来,陈某与前夫已经离婚十三年,眼看着儿子进初中后学习成绩下降,数学考试只得了四分,陈某心急如焚这才把儿子接到了身边,自己贴身教育,却不想因此和前夫以及孩子发生种种观念冲突。
陈某作为母亲,她尽力想做到完美,想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想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才。可是教育上的理念分歧和方式方法有些欠妥,连孩子也难以理解和接受。再者,陈某心里也有些许的不平衡,她认为丈夫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所谓“快乐童年”完全是一种放任自流和逃避家长责任,因而对前夫颇多怨恨。如今,时隔多年,陈某突然重新走进儿子的生活,前夫和家人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以至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对妈妈充满敌意和抗拒,母子之间的关系无形中被更加撕裂。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夫妻虽然已经离婚十三年,但是孩子考试得四分,还是触动了他们敏感的神经。孩子是每一对夫妻的核心纽带,尤其是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让孩子的教育问题变得极其敏感又至关重要。教育理念的分歧不只体现在父母对学业和成绩的期待中,也发生在孩子人格、性格和三观形成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里,而这种分歧极大影响夫妻的婚姻关系,也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结束而终止。
二、婚姻家庭暴力问题持续存在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家庭暴力这一社会现象的存在却使得家庭和谐的构建与实现难上加难。
一般来说,家庭暴力包括家庭中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以及代际之间的暴力侵害行为。大多是家庭中的强势成员以胁迫、侮辱、暴力等手段,侵害其他弱势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并造成一定后果的侵害行为。现在社会有很多的家庭暴力不为人所知,具有长期性、特殊性、隐蔽性等特点,这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特殊的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决定的。目前家庭暴力表现形式和特点不断变化,暴力手段不断升级,造成家庭成员伤残、自杀或他杀的暴力案件时有发生,导致家庭破裂,家庭的危机重重,严重损害了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侵害了家庭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家庭暴力无论何种形式,总体来说,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女性,2010 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结果表明,“有24.9%的女性曾经遭受过至少一种形式的家庭暴力,遭受过两种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比例为6.2%,更有4.3%的女性遭受过三种及以上形式的家庭暴力。”[4](P489)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家庭暴力现象不容忽视。而且,因家庭暴力而导致的女性受害者反过来以暴力手段对待家庭成员现象也呈现出上升的倾向,成为危害家庭和谐的另一隐性因素,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家庭暴力尤其以丈夫对妻子的暴力侵害行为最为普遍和突出。丈夫对妻子的家庭暴力在直接侵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的同时,严重破坏了家庭的婚姻基础,破坏了家庭关系的和谐,是最普遍、最复杂、最引人关注的家庭暴力。随着它引发的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破裂等家庭悲剧的不断增多,以及家庭暴力引起的子女教育问题和老人孝养问题,使得家庭暴力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家庭的范围,带来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当前,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表现在:
第一,在夫妻生活方面,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丈夫会经常不顾妻子意愿和感受强行与妻子发生性行为,导致妻子身心受到伤害;丈夫在妻子身体不方便或不适情况下,以暴力强行与妻子发生性行为,致使妻子不堪忍受;丈夫不顾及妻子身体健康,在患有传播性疾病情况下以暴力手段强行与妻子发生性行为;丈夫不顾及妻子意愿以暴力方式强行对妻子实施变态性虐待等。“2000 年考察了女性遭受配偶上述至少一种形式的家庭暴力,其中,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22.5%,遭遇过配偶强制过性生活的比例为10.8%。”[4](P490)尽管在2010 年的调查中,这一数据已经大幅下降为1.7%,但由于性暴力的隐私性,经受暴力的妇女大多只能一味隐忍,很容易进一步导致殴打的暴力行为,从而形成殴打暴力和性暴力的恶性循环。
第二,在身体方面,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丈夫由于个人情绪、经历等原因恶意对妻子进行人身伤害,经常拳打脚踢,或是在妻子生病或怀孕期间,丈夫对其恶意辱骂、殴打。更有甚者,丈夫由于婚外情对妻子进行身体上的殴打、侮辱,有的殴打妻子致其重伤、残废或死亡,使女性的安全、生命遭到严重的威胁等。调查显示,“ 5.4%的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曾经遭受过配偶的殴打,其中0.2%的女性更是经常遭受殴打”[4](P490)。而在2000 年的同项调查中,该项数据的比例更是高达22.5%。
典型案例:《老公砍老婆三十四刀》——家庭暴力的长久伤害⑤
谢某和丈夫赵某结婚30 年,生育了两个女儿,目前都已各自结婚生子、家庭幸福,为了减轻女儿负担,谢某长期在长沙一家医院做护工,夫妻俩分居两地,感情不咸不淡也还稳定。然而五年前,赵某突然疑心妻子背叛家庭,双方为此爆发了一场争吵,事实上,吵架本是他们三十年婚姻中家长里短最常见的事,众人眼中老实本分的丈夫对待最亲近的妻子,偶然也会有暴力行为,可是没想到,这一次,赵某却对妻子痛下杀手,他随手抄起厨房的菜刀,对着妻子猛砍了34 刀,其中最严重的一刀在头顶,几乎丧命,其余的伤口全部集中在面部、手臂、手指和肩胛处,谢某当场休克,在医院抢救了四天四夜才勉强捡回一条性命,而赵某依法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五年后,谢某伤痕累累独自住在老年公寓里,她走路蹒跚,脸上伤痕明显,手指也有残缺,因为那一场灾难,她整日提心吊胆,关门闭户重重上锁,对外人极度戒备,更让谢某恐惧的是,赵某出狱后安置在女儿家里,为了让父母放下恩怨,女儿女婿提出希望夫妻俩重新一起生活,谢某几乎再度崩溃。
事实上,这五年来,其实最受伤害的是赵家的两个女儿,父亲重伤了母亲,她们一边要努力筹措母亲几十万的医药费,一边又要四处奔走为父亲求得谅解书进而减刑。对于女儿的提议,谢某满心恐惧,家暴的阴影无处不在,并不能因为亲情就能和解,她坚持一定要离婚彻底了断。最终双方签订协议,夫妻自愿离婚,赵某出于愧疚每个月补助妻子1500 元直到60 岁,两个女儿每个月出500 元赡养费。
案例分析:在婚姻生活中,总是会有外来的诱惑,可是身为合格的父亲母亲,更应该恪守原则,父慈才能子孝,兄友才能弟恭,父母要为儿女做好榜样,当父亲伤害了母亲,其实最难过的是两个女儿,如果父母一味的争执,那么又有谁能来抚慰女儿的伤痛?谢丽萍如愿离了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选择在老年公寓生活,这一次恶性家庭暴力事件所带来的伤害却是永久性的,而且此伤害不仅限于谢丽萍,也累及家庭每一个成员。
第三,在精神方面,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由于丈夫经常对妻子辱骂、威胁、恫吓,给对方造成精神伤害;丈夫经常干涉、限制妻子行动自由,或以虐待老人、打骂孩子、损害财物相威胁,造成妻子精神恍惚、心理恐惧。近些年,一种新型的精神暴力——对妇女的经济控制颇值得人们关注。丈夫通过对女性生存必需的金钱、住房和人际关系等进行控制和封锁,使女性在经济上、社会生活上完全处于依附状态,从而达到控制女性的目的。调查显示,“2.7%的女性曾经遭受过配偶的经济控制,在这些遭受过经济控制的女性中,一半以上的女性在调查前半年内遭受过配偶的经济控制,发生次数为一次至二次、三次至五次、五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40.1%、7.7%、3.7%。”[4](P493)
典型案例:《寻找失联女友,爱情究竟输给了谎言还是占有?》⑥
曹某与张某相识于广东,因为两人都是湖南人,当在异乡遇到同乡之时,两人感受到了温暖,于是双方互生好感,加之曹某比张某大13 岁,在生活上对张某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便迅速地确定了恋爱关系。如今女友怀有四个月的身孕,原本曹某预计今年与女友张某领证结婚。可没想到张某突然提出了分手,电话号码也被女友拉黑。原来,由于巨大的年龄差,这段恋情一开始就遭到了张家人的反对。曹某便切断了女友与家人的联络,女友的工资,身份证和银行卡全部由他保管,而张某身上既没有积蓄,她也从不外出。张某也曾想过逃离,但是都没能成功,而且换来的是曹某变本加厉的控制,曹某不断地恐吓、威胁,以至于女方家人的手机都纷纷接到曹某发来的威胁短信,包括张某的支付宝账号上也都收到了威胁信息,张某在极端恐惧之中,以绝食的方法抗议要求回家,这才最终逃离了男友的控制。
案例分析:在这段相差13 岁的爱情关系里,原本女方憧憬的爱情应是关心与呵护,彼此能够坦诚相待,可是男友带给她的却是无尽的控制和占有。其实,精神上的控制也是一种暴力,精神的暴力区别于身体的暴力,它的伤口无形往往容易被忽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旦出现精神控制,女性往往更难自救。而且精神暴力对当事人心理的伤害持久而深远,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无法愈合。所以精神暴力不被重视,却在婚姻中无法回避。在新时代的婚姻模式中,婚姻法的普及越来越广,法治观念越来越强,所谓“家暴”,针对于身体的暴力比例其实已经大幅下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冷漠和控制引发的婚姻危机,这样的精神暴力需要引起更多人更加充分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
三、现代扩大家庭引发的婚姻家庭矛盾
在现代扩大家庭中父母辈或祖父母辈与子女、孙子女辈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显,成为家庭和谐构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意识出现新旧更替现象,不同代的人面对社会变化各自具有以自身群体为中心的价值观,家庭中的世代之间也因此而容易产生观念和行为的不一致,产生世代隔阂[5](P97)。中国传统家庭关系是以父子为轴心的纵向关系,在家庭中父亲的权威地位至高无上。在这样的家庭中,亲代抚养年幼子代成长,成年后的子代反过来赡养年老体弱的亲代,家庭成员之间维持着父慈子孝、长幼有序的家庭伦理秩序[6]。
当前,我国家庭的成员之间依然保持着比较密切的伦理关系。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核心家庭模式,中国的家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多于个体的独立自主,更多呈现出扩大家庭与核心家庭并存的模式。中国的扩大家庭则未随现代化进程而日益减少,且农村显著高于城市,“如1982 年五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扩大家庭为27%,1993 年七城市的研究结果也在28%”[7],即使是未与长辈共同居住的核心家庭,也往往因血缘、经济资助、家务扶助等纽带而组成了互动密切的亲属网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代家庭的重心已由父子关系向夫妻关系转移。这一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必然造成传统家庭中伦理关系的变化,导致现实中亲老不足和爱幼过度。
1.“孝心”淡化,尊老不足
“孝”是中国家庭伦理内容的核心,“父慈子孝”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对代际关系的正常要求,“行孝”即侍奉父母、养老送终也是传统家庭伦理中的应有之义。这种“父慈子孝”的文化,呈现出来的更多是反馈模式,即父母为子女奉献付出而子女赡养照护老人,形成双向之间的情感和物质反馈。因而更多父母和子女均认为,老人也应为成年子女的小家庭做出贡献。一项问卷调查表明(表4),在4 个涉及父母支持子女的观念指标中,总括性的对传统美德中父母形象的描述——“只要为了孩子好,父母可以牺牲一切”,其赞同率达57.8%;另外3 个涉及成年子女不同人生阶段的父母责任:“家长理应承担子女大学期间的一切费用”“父母应为儿子准备结婚用房/付买方首付”“照料孙子女是爷爷奶奶义不容辞的责任”的赞同率分别为74.3%、46.4%、33.1%[2](P198)。
在一些家庭中,老人忙碌一生,为子女付出所有,本该获得尊重,但由于权威地位的丧失,在家庭内的基本权利都得不到子女的起码尊重,成为了家庭中的弱势群体。有的下代人关心自己甚于孝敬老人,甚至拒绝赡养上代,出现尊老不足,代际失衡,影响到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对老人基本权利的不尊重。例如,有的子女不顾老人的年龄和身体,以老人不用工作为由,分担过多家务给老人,甚至把一些脏活、累活都交给老人,把老人当作家中的佣人对待;有的歧视老人,在言语、态度上冷落老人,将老人视为经济负担和家庭的累赘,在老人年老多病,不能为家庭再创造价值时,不愿尽赡养的义务;更有的对老人施以家庭暴力,对老人身心都造成重大伤害。
父母支持子女观念的基本认同状况
对老人精神、情感需求的不尊重。老人由于脱离了工作岗位,失去了一定的社会角色,接触社会和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精神生活相对贫乏,情感上会有些落寞与空虚,需要子时常关心和精神抚慰。而子女客观上忙于事业和交友,主观上没有关注到老人的精神与情感需求,很少或没有时间与老人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尤其是那些丧偶的老人,更需要情感的安慰,有时需要寻找另一伴的时候,得不到子女们理解,子女本身又不与老人沟通和交流,导致老人越来越孤独、郁闷和焦虑,甚至出现一些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
典型案例:《孝心拷问,谁动了父亲的救命钱?》⑦
张某86 岁的父亲身患重病,却意外发现,父亲存在银行里用来治病的五万多块钱全都不翼而飞了,没多久警方调取银行监控后发现,大儿子张某带着父亲以挂失的名义取出全部存款后,把钱都存进了自己的账户里。父亲重病,两个儿子却针锋相对谁也不肯多承担一分责任,大儿子张某经营一家五金店,名下有多处房产,小儿子张某条件虽然没有大哥优越,但是也有房有车,兄弟俩都不缺钱,却让老父蜗居乡村危房,张家父亲从来都没有麻烦过两个儿子,他自己住在一间破旧的土砖房里,冬不遮风夏不避雨,86 岁高龄还坚持理发赚取生活费,住院三个多月没让儿子出过一分钱医药费,没想到当他生命垂危躺在病床上渴望继续活下去的时候,两个儿子却因为五万元存款互相猜忌,大打出手,父亲的生死成了他们博弈的筹码,这样的争执着实让人寒心。
案例分析: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可是,养老问题却始终是当代中国家庭关系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坎,独生子女生活压力巨大,多子女家庭可能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责任划分不明,再加上“孝心”淡化,尊老不足,现代社会年轻夫妻都要工作,无力兼顾家庭,导致老人前半辈子养儿育女,后半辈子接力带孙,如果身患重病,生活无法自理,照顾老人则会成为一个家庭甚至家族的巨大考验。只有互相扶持、齐心协力共克难关,才能让家庭关系良性发展,降低矛盾发生或者激化的可能。
2.重智轻德,爱幼过度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家庭的传统功能。由于现代家庭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家庭关系重点也随之转移,表现出尊老不足而爱幼过度的状况。一项问卷调查针对家庭中既有老年父母又有成年子女的被访者关于代际之间的支持行为,统计结果显示,被访者对成年子女的各种生活帮助大于对年老父母的帮助。如表5 所示,表示“经常”给子女经济支持、家务支持和情感支持的比例都比“经常”给父母相应三种支持的比例高得多。比较城乡数据可知,农村家庭支持的重心向子女倾斜的倾向更显著[2](P199)。
表5 既有父母又有成年子女被访的支持流向(单位:%)
城乡的调查结果偏差反映出近些年乡村老年人相较于城市老年人,的确处于孤苦与孤独的困境,无怪乎乡村老人自杀率不断上升,已成一种社会问题,像案例中张家老父即处于此种困境。
此外,这种爱幼过度的思想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是重智轻德。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很多家庭都不惜花费高额费用和大量时间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给孩子报各式的“兴趣”班,让孩子在父母的要求下去培养各种能力。当今社会上对学历的单一化和片面化追求,导致了有些父母只注重智力教育而轻品德教育。这种单一的、片面化的家庭教育,必然导致下一代道德观的缺乏。比如,有的孩子在家里不尊重长辈,不体谅父母;在学校不尊敬师长,不谦让同学,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公共场合,连起码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都不知道遵守等。这种重智轻德教育出来的孩子今后必然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从而影响到代际和谐、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的和谐。
典型案例:《父母为儿全款买房,双胞胎准爸爸怎成“网瘾中年”了?》⑧
谭某的儿子32 岁了,虽然已经成家,却一直未能立业,吃穿用度全靠啃老。最近儿媳妇怀上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却沉迷网吧,离家五分钟的路程也能一个月不回家,而且还吵着闹着要离婚。无论谭某怎么苦口婆心劝说,儿子始终不发一语,整个人陷入到一种封闭的状态中。谭某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谭某带着儿子辗转各地做生意,居无定所,直到谭文涛十几岁的时候,家境才慢慢好起来。因为心中有愧,他将所有的一切都给儿子安排好,他想工作就工作,不工作就在家待着也行,对他没有任何要求,连结婚成家也是家人一手操持安排。前不久,家里房屋被征收,谭某还给儿子全款买了新房。正是因为家人对他的百般呵护,才让儿子变得不再愿意承担责任,在家里根本没有让他出力的机会。从结婚到买房,再到如今怀上双胞胎,都是父母在操持着一切。这样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十分安逸,可对这个家庭来说却是埋下了一个炸弹,如今,在谭某的儿子即将成为双胞胎爸爸时,他却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网瘾中年”。
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父母精明能干,将一切都打理得十分周到,妻子贤惠内敛,也不需要费心照顾。32 岁的儿子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结婚生子茶米油盐种种琐事都被安排得很好,对于自己得到的照顾,他变得理所当然,甚至麻木而冷漠。长此以往,他逐渐开始封闭自我,不愿让任何人走进他的世界。由此可见,父母的保护可能是出于爱,可是过度的保护却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桎梏,他让孩子失去了对生活基本的感知能力,他们可能无知甚至自私或者麻木,他也丧失了应对风险和挫折的能力,稍不顺心或者不如他意时,他会放大自我消极的情绪无法自拔,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只是一个巨婴,不论是啃老族也好,还是妈宝男也罢,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始终无法独当一面,夫妻关系、代际关系都因此受到影响。
四、当代中国家庭和谐问题解决的伦理途径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只有消除家庭和谐的不良因素,才能使家庭的各个方面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为社会和谐打下基础。无论是从国家政府层面,还是从家庭内部而言,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促进家庭和谐及社会和谐。
1.努力奠定家庭物质基础
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扎实的经济基础是推进家庭和谐建设的重要条件。只有把经济基础打牢了,才能保障家庭和谐建设顺利推进。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扩大,各行各业繁荣发展,各类企业越来越多,为社会创造出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为家庭成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家庭和谐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现代家庭中影响夫妻矛盾的因素有很多,但夫妻间的经济矛盾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婚姻破裂和家庭解体的重要方面。一个家庭中,夫妻双方的经济收入差距太大时,夫妻双方的地位就会出现不平等,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经济上会依附于对方,给彼此造成精神压力,夫妻关系还想保持平等,就不太可能了。可见,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特别是夫妻间的经济收入水平对于家庭的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夫妻双方同心同力,为了整个家庭的发展,共同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才能为家庭成员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为和谐家庭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2.积极培育和谐家庭文化
如果说物质基础是维护家庭和谐的硬实力,那么家庭文化就是维护家庭和谐的软力量。和谐家庭文化是和谐家庭品格的反映和升华,同时也是建设和谐家庭的价值导向和智力支撑。一个有着和谐家庭文化的家庭,你能明显地感觉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有着鲜明的性格、精神、语言和气质,家庭成员间会有趋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那么如何才能培育出和谐的家庭文化呢?其中一个根本点就是要重视家庭教育,这种家庭教育不单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而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教育,特别是对家庭中女性的文化素养要加以提高。因为在和谐家庭建设中,女性在家庭中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父母、孩子、配偶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然,孩子和老人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老人往往容易被忽视,老人是家庭代际关系中重要的一环,所以家庭教育中老人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通过家庭教育培育出良好的家庭文化,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要促进家庭成员的终身学习,要舍得抽出家庭时间和一部分财务,改变传统家庭教育方法,为家庭各成员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大力营造正确舆论导向
营造和谐家庭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媒体、家庭、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在当今这个网络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特别要重视和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其导向和宣传作用,为家庭和谐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各种通信手段越来越丰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手机等等,为我们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种公益性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宣传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家庭文体活动、家庭志愿者活动,宣传和促进家庭和谐的建设;我们要充分激发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舆论引导,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使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树立和谐观念,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我们要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对家庭和谐建设中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家庭和谐构建中出现的丑恶现象要进行揭露和曝光,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和谐家庭之构建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注 释]
①资料来源于《市场化转型中的青年择偶》课题调查数据库。
②案例来源: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主持人:王燕,2018-10-24 期。
③案例来源: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主持人:王燕,2018-09-12 期。
④案例来源: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主持人:王燕,2019-06-06 期。
⑤案例来源: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主持人:王燕,2016-06-17 期。
⑥案例来源: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主持人:王燕,2019-02-23 期。
⑦案例来源: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主持人:王燕,2018-11-06 期。
⑧案例来源:湖南都市频道《寻情记》,主持人:王燕,2019-01-2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