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2019-12-27石瑞

绿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摘要:指出了作为一门融合文学、艺术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课程,设计专业本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以及应用性。但是从江苏独立学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以江苏独立学院为例,分析了该校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并从优化整合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进设计类专业急促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完善的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255-03

1 引言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公益事业,在民办高等教育当中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型事物体。一直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技能素质上,这是当前江苏独立学院一直以来的目标与办学宗旨。实践证明,独立学院的出现在改善我国办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上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从当前江苏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来看,其办学时间较晚,导致课程的文化积淀不够浓厚,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上力度不足。为了实现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必须优化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1~2]。

2 江苏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

2.1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课程大多使用知识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知识,虽然也穿插实例,但是对于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说,这些实例的使用并没有实质的联系,是孤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看到所学习知识的用途,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且不利于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再者学生在学习中抓不住重点,常常因为过分重视细节,而加重工作量。最后,学生学习完课程之后,即便是考出好的成绩仍然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对于整个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并不清楚,很难形成完整地知识体系[3~4]。

2.2 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

学生学习设计基础课程不仅仅是要学习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学会运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和技术核心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开发能力。对于学习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使用多种学习模式启发学习,重视实践环节的学习,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在长期的实践和开发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项目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以设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完整的设计基础课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设计构建为基础作为线索安排教学步骤,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任务作为驱动。学生在学习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围绕分析设计实现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上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由此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去学习,而是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傳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促进学生提高设计的实际水平。

2.3 基础课程设置目标不够明朗

江苏独立学院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基础目标设置不够明朗是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在制定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侧重于学生的绘画技能。同时,为了方便学生的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设置成为统一的格式,过于重视其表面的教学效果,并不注重内在的教学过程。此外,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上缺少沟通与交流,以至于学生在无形当中逐渐向一个标准模式上靠近,教师也会自觉地向一个统一的模式转化。教师自身并不清楚应当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因此,江苏独立学院设计基础课程必须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知识与技能等一些关键的教学目标得以体现。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设计基础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朝着多种专业方向努力,对于完善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促进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5]。

2.4 没有形成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教育理论

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型的事物,一直注重规模性的发展,对于设计基础课程的梳理和整合关注力度不够,许多理论大多是照搬其原母校的教学模式。但是因为独立学院培养的是技术性以及应用型的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当紧密结合现实实际,以理论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础。虽然独立学院在建设之处适当地借鉴经验是应当的,但是如果照搬母校的经验,这种做法必然无法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会使得设计基础课程的教育失去活力与生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素质不高。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独立设计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之家产生一些交叉,在授课的过程中这些知识出现重复,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出内容老化而且僵化。甚至一些内容近十年来都没有发生变化,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会在一定程度上摧毁独立学院设计专业的发展。同时,各个课程之间缺少有效地沟通与联系,无法体现系统培训的目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思维导图,无法对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6]。

3 江苏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原则

3.1 适应性原则

当前,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大多受到“包豪斯”的影响,但是其并不是万能的,其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发展。因此,独立学院在设置设计专业课程的时候,必须建立在适应性的原则上,与市场的变化相互融合,制定出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通过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

3.2 实用性原则

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不同,其紧密联系生活,无法脱离市场,学生设计出来的产品,参与的项目都可能会成为产品等。因此,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注重自身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这一点上,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遵循实用性的原则。自从江苏独立学院建立以来,一直处在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当中生存,但是要想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实用性价值。时刻关注设计专业课程的最新动态,从而紧紧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用具体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掌握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从而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3.3 综合性原则

独立学院在设置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时候必须遵循综合性的原则。综合性原则就是综合分析市场对于设计专业人才的真正需求,收集并整理数据,以此作为依据调整课程的依据。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繁荣发展,社会分工的精细化逐渐加深,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强。面对当前这种激烈的人才竞争状况,独立学院必须打造属于自身特色的课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技能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夹缝中得以生存[7]。

4 优化江苏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

4.1 优化整合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优化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就是对设计基础课程结构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地教学模式,对于培养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从纵向结构上来看,在课程设置上应当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原则,加强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开设课程的时候,方便学生对于后续课程的熟悉与了解。并打破传统固有的模式和课程安排的顺序,调整原先学生和教师已经习惯的课程设置,将原先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逐渐向从复杂到简单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演进。在这个纵向结构中最终形成一个回环的模式,让学生理解设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会发生什么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设计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事实上,纵向结构就是在当前已经有的课程结构上看整个学习过程,形成系统的整体。虽然这种模式还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规范性的操作,但是让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一起进行,对于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加深对于知识的认知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从横向结构来看,就是将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共性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避免课程生硬以及过于精细化对于学生学习产生影响。找到课程之间的交叉点,填补设计基础课程上的空白点,借助这些课程交叉点,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实现有机地整合。实践得出,通过联系设计基础课程纵向结构的整合,让学生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充分理解课程的意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改进设计类专业急促课程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学术思想愈加活跃,在当前这个观念更新的大环境之中,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必须从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出发,在学校当中创设优良的氛围,提高学生设计创新性。在当下这个宽松的氛围当中,外在的鼓励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很有必要。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在创作和欣赏自己设计的作品中,会产生一种良好地成就感。因此,独立学院应当看到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学生的特殊技能,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此外,还应当从整体人手,合理设置作业的难易程度,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一直以来,“包豪斯”的教学模式对于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根据其理论,不给学生训练的材料和工具,不讲解方法,只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借此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优化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让每一位學生自由发挥,使得学生充分享受努力带来的愉悦感。因此,教师应当改变原先教学方法,打破程式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条主义”,从而使得原先单一固定的课程表现形式转化为多元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独特的设计思维上训练学生。此外,还可以将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在一起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当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而不是在书桌上动脑筋思考。而且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传统文化当中寻找关于设计基础课程创作的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4.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直是设计类基础专业的核心,并在设计教育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学生主观上认为基础课程就是在奠定基础,比较枯燥,对于专业的设计意义不大。因此,一旦走人专业的设计课程的时候,学生很难一下子进入状态。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对学生进行常规基础教学训练的时候,让学生从不同的对象和艺术作品以及日常的生活当中寻找设计的灵感。教师还可以将设计课程的特征融入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当中,从而丰富表现形式,以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大胆地对事件和一些意境做出努力与尝试,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挥学生的设计创造力与想象能力。

5 结语

在深入认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当适当优化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重新调整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使得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可以真正成为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课程。江苏独立学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当时刻跟上时代的发展,根据市场上对于设计入才的需求,实现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的联系,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促进学校独立课程的完善与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桉.综合试点改革背景下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构建——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8):176~177.

[2]李晓梅,何健.独立学院基于校企工作室的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探究[J].艺术科技,2019,32(8):216.

[3]信建英.浅析信息技术在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6):60~61.

[4]谢寒.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5):261.

[5]马腾飞,鲁子爱.独立学院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改革研究——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港航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4):84~86,99.

[6]赵俊丽.独立学院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性实践与思考——以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4):226~227.

[7]尹璐,孔庆君.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以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1):119~122.

收稿日期:2019-09-3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编号:2017SJH2101)

作者简介:石瑞(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发现式教学”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