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橡胶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2019-12-27肖宇王林
肖宇 王林
摘要:指出了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从而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基于此,探讨了红河州橡胶林下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河州;橡胶林;经济发展;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169-02
1 引言
红河州由于天然橡胶生产工艺水平低、规模小、布局散,天然橡胶产品的开发一直处于初加工生产阶段。此外,随着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下滑,胶农收入开始大幅度下降。为改善低迷的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在分析国内林下资源开发的基础上,结合红河州实际,探索了橡胶种植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以期在确保橡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林下经济来增加胶农收入。
2 橡胶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1 国内发展现状
林业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对林下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林下经济经营呈多元化发展,主要有林禽、林畜、林菜、林草、林菌、林药、林油、林粮和森林生态旅游等多种发展模式。
橡胶树原产于亚马逊森林,1904年引种到中国,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海拔在500m以下的平地、台地或山丘栽培,但在某些高原区,海拔700~1000m高处通过加强对橡胶树的管理,也能生长良好,产胶正常。其中,海南为主要植胶区。目前,海南省已探索出多种橡胶林间种植模式,如林畜[禽)模式、林粮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蜂模式、林花(卉)模式。
2.2 云南省内发展现状
云南省是仅次于海南省的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橡胶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红河、临沧、德宏等州市。
据了解,近年来西双版纳对橡胶林下种植模式的探索步伐逐步加快,其中,景洪市景洪农场橡胶幼林地无眼菠萝套种长势良好;景洪市东风农场益智果套种也喜获丰收;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广橡胶幼林套种魔芋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以上。临沧、德宏等地也逐步开始探索橡胶林下种植模式。2013年,红河州金平县建立了首个橡胶林下套种经济作物实验基地。3红河州天然橡胶产业存在的问题
从2015年红河州农垦局调查的情况来看,红河州天然橡胶产业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3.1 种植技术不规范
云南植胶海拔以不高于900m,坡度不超过35。为适宜。前些年橡胶市场价格可喜,一些胶农出于对利益的追求,违反橡胶生物学特性和热区气候特点,高海拔和陡坡地种植的情况尤为突出。绿春、金平、河口、元阳4县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胶园近20万亩,一是橡胶生长发育不良,橡胶开割时间延后,增加了种植投入,延迟了投资回报期。二是高海拔地区的橡胶易受冻害。三是陡坡地种植橡胶不利于保水保肥和割胶管理。此外,良种品系参差不齐也对橡胶管理帶来一定的难度。
3.2 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
(1)除了国营农场管理技术相对过硬外,自发种植胶农及大部分对橡胶育苗、台地开挖、抚育管护、割胶、病虫害防治、胶乳保鲜等技术一知半解,主要管理技术大部分来自相互口传学习,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致使橡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足。
(2)割胶技术不规范或缺乏割胶技术。多数胶农缺乏割胶技术或随意性较大,严重影响胶树的经济寿命周期。据了解,国营橡胶亩产量普遍在100kg,而民营橡胶的亩产量普遍在50kg左右,相差接近一半;绿春县大黑山乡老农场1966年第一批种植的1048亩橡胶,2014年才到更换砍伐期,历时48年;而有的民营橡胶,20年左右就已割不出胶来。
(3)病虫害防控能力弱。相当一部分胶农存在“重割轻养”、“多割多得”的不正确思想,造成病虫害蔓延,产量低,投产年限短。
3.3 加工业发展滞后
目前,红河州橡胶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是产业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因素。
(1)橡胶加工厂与橡胶种植面积不匹配。绿春县现有胶园40万亩,按开割率40%、每亩平均产胶50kg计算,年产胶量达1.2万t。但在2012年前没有一家投产的橡胶加工厂,胶水只有运到江城、版纳交售;至今也只有一家小规模制胶企业投产,并且只能加工二级胶,也就是说,一级胶也只能按二级胶来收购(每吨一级胶价格要比二级胶高1000元),胶农每年要因此损失850万元以上。在金平县,年产干胶水平仅0.62万t,但有9家制胶企业。橡胶加工厂的相对过剩,导致原料无序竞争,胶厂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难发挥。
(2)橡胶加工工业技术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环保代价大,没有摆脱初级原料工业的水平格局。在工业技术层次上,当前红河州的橡胶加工业,基本是只能进行干胶加工的原料型工业,产品附加值低,没有橡胶产品深度加工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橡胶市场持续低迷,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的影响突出,干胶价格从2012年最高20000元八降到目前的13500元八,胶农收益甚少,同时受香蕉价格持续走高影响,有的胶农受比较效益影响,出现了砍掉橡胶种植香蕉的情况。
4 橡胶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结合红河州的海拔及地理气候条件,借鉴海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等地经营模式,红河州橡胶林下经济发展可从以下几种模式探讨。
4.1 林药模式
红河州目前可开发的南药有板蓝根、大黄藤、砂仁、小白芨、金钱草等。目前,金平县等少数地区已有农户自发种植。
4.2 林畜模式
在橡胶林间种植饲草、圈养或者放养家禽。林下养鸡的模式较为普遍,有放养和舍养两种方式。该模式既能节约土地,鸡粪也是很好的肥料,且橡胶林的遮阴能为鸡舍降温。
4.3 林粮模式
海南省橡胶林幼龄期间种菠萝、香蕉的林粮种植模式已逐渐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红河州河口、金平、屏边等县部分地区属于低海拔热带季风雨林温热型气候,气候与种植的经济作物与海南相似,近年来主要以香蕉、菠萝为主,橡胶林幼龄期间种菠萝、香蕉、木薯的模式不仅能增加前期经济收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毁林种橡胶的矛盾。
4.4 其他模式
林菌模式:橡胶林枝叶茂密不透光,正好满足食用菌需要荫蔽的生长环境。林蜂模式:即开割林下饲养蜜蜂,既能带来经济收入,而且蜜蜂的传粉过程又能实现生态效益。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快天然橡胶产业转型升级
依靠林业科技指导橡胶种植提质增效,加快橡胶种植良种、开荒定植、割胶技术的整合,实施标准统一的技术规范,加强橡胶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改变橡胶品种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此外,可结合“三区”人才培训计划和扶贫工作,在重点县、重点乡镇实施橡胶科技培训计划,加强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胶农“种、管、养、割、防”的技术水平。
5.2 推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红河州南部县市多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当地经济欠发达,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思想认识不高。因此,可结合国家、省、州相关政策,制定适合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具体操作措施,选择合适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
5.3 招商引资,带动加工产业发展。
目前,红河州橡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随着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桥头堡战略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红河州独特的前沿区位优势为招商引资营造了难得的机遇,通过引进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和低能耗、低污染的橡胶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发展林下经济,提高胶地的利用水平,加快对橡膠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增加橡胶附加值,带动橡胶产业的健康发展。
5.4 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
积极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扶持和加大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林下项目开发等支持水平;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资金不足的问题,调动各地林下产业建设的积极性。
6 结语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人,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林业经济领域、促进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保护林木资源、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新型生态产业,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林、种、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17):151~152.
[2]许延国,李美凤.我国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247.
[3]林运萍,陈兵,朱智强,等.海南农垦发展林下经济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热带农业,2008(6):13~15.
[4]王均福.红河州橡胶林的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8(5):185~186.
[5]李鹏程.关于红河州橡胶林经济发展对策的探讨[J].四川建材,2017(12):139~141.
[6]王勇.橡胶林的发展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8(8):151~153
收稿日期:2019-09-12
作者简介:肖宇(198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