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枫荷套种八角莲生态效益及栽培技术

2019-12-27刘宗媚刘少轩蔡卫东韦蓉静

绿色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套种

刘宗媚 刘少轩 蔡卫东 韦蓉静

摘要:选用3年生的八角莲苗,分别在半枫荷林分郁闭度为0.3~0.5、0.5~0.7、0.7以上及空地种植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并对郁闭度0.5~0.7,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及空地种植之间八角莲的成活率差异性显著。八角莲成活率最高的是郁闭度为0.5~0.7有93.00%;最低的是空地种植,为37.67%。八角莲保存率,不同郁闭度之间的保存率差异显著,但郁闭度为0.7以上的保存率与空地种植的保存率差异不显著,保存率最高的是郁闭度为0.5~0.7,高达87.53%,最低的是郁闭度为0.7以上,只有31.35%。八角莲生长量,郁闭度为0.7以上和0.5~0.7与郁闭度为0.3~0.5和空地种植的根状茎生长量之间差异显著;地上部分生长量,林下种植的各种郁闭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林下种植与空地种植之间的差异显著;与半枫荷纯林相比,套种八角莲可以有效提高林地土壤的水分、孔隙度、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可以在高温季节降低土壤温度,在低温季节提高土壤温度。

关键词:八角莲;套种;生长童;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5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80-04

1 引言

八角莲(Dysosma versi pellis)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隶属于小檗科(Berberidaceae)鬼臼属(Dysosma Wood-son),又称荷叶莲、白角莲、大八角莲等[1]。八角莲的化学成分约有30种,主要为黄酮类、蒽醒类和苯丙素类化合物,还含有少量的有机酸;其主要活性成分鬼臼毒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作用,在流行性乙肝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及尖锐湿疣等疾病的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E2~81。八角莲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拔300~3500m之间,因其叶片较大,水分挥发快所以八角莲主要生长在落叶阔叶林或常绿阔叶林、竹林下阴湿与沟边,其主要分布地有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广西等地区[9]。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八角莲在第一批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三级保护植物,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列为渐危种[10,11]。

目前对八角莲的研究主要是在药理、化学成分及育苗方面。在八角莲林下种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有相关报道,开展八角莲林下种植技术研究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重要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设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国有林场都江镇拉揽工区,都江镇年均气温为17.5℃,夏季均温为26.6℃,冬季均温为4.3 ℃,极端高温为39.2℃,极端低温为零下3.8℃,相对湿度为85%,年降雨量为1300~1500mm,年无霜期平均为328d。试验林的海拔高度在380~560m之间,位于东南坡,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层厚度为75~90cm。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八角莲种苗为3年生苗,来源于黔南州林科所苗圃基地,经鉴定为贵州八角莲。

3.2 研究方法

3.2.1 种植方法及时间

2016年12月22日将八角莲苗木按株行距30cm×20cm,定植于10年生的半枫荷林下,半枫荷林定植密度为112株/亩,半枫荷的平均高度为13.5m。

3.2.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采用的是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半枫荷林分郁闭度为因素,郁闭度有0.3~0.5、0.5~0.7、0.7以上3个不同的郁闭度,以空地种植为对照,每个郁闭度随机布置3个小区,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八角莲100株。共植八角莲1000株。

3.2.3 生长状况测定

八角莲种植成活率调查时间为2017年8月,保存率调查时间为2018年7月;生长量测定,2018年10月在每种郁闭度的每个小区中随机选取10株八角莲,将其整株挖起,将根状茎和地上部分分开,用烘箱烘干后分别称根状茎和地上部分的重量。

3.2.4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于2018年3月25日,2018年6月25日,分别测量套种八角莲半枫荷林和半枫荷纯林内各地块地下15cm处的土壤温度,0~20cm处土壤水分和土壤孔隙度,测定半枫荷林分的郁闭度为0.5~0.7;采用棋盘式取样法取0~20cm土层的土壤,测定其速效N,速效K,速效P及有机质的含量。环刀法测土壤孔隙度,105℃烘干法测土壤水分,火焰光度法测速效K,重镉酸钾容量法测土壤有机质,碱解扩散法测土壤速效N,用0.05mol/LHCL-0.05mol/LH2SO4法测速效P。

3.2.5 数据分析

运用SPSS18.0和Excel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郁闭度对八角莲成活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1)顯示:郁闭度为0.5~0.7,八角莲成活率为93%,生长发育状况最优;空地种植,八角莲成活率仅为37.67%,生长发育状况较差;郁闭度为0.7以上,八角莲成活率为73.67%,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郁闭度为0.3~0.5,八角莲成活率为61.33%,生长发育状况一般。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郁闭度为0.5~0.7、郁闭度为0.7以上、郁闭度为0.3~0.5及空地种植之间的成活率差异均显著。可见,在林下种植八角莲在郁闭度为0.5~0.7的林分较为适宜。

4.2 不同郁闭度对八角莲保存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2)显示:郁闭度为0.5~0.7,八角莲保存率为87.53%,生长发育状况最优;空地种植,八角莲保存率仅为32.67%,生长发育状况较差;郁闭度为0.3~0.5,八角莲保存率为53.67%,生长发育状况良好;郁闭度为0.7以上,八角莲保存率为31.35%,生长发育状况一般。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郁闭度为0.5~0.7与郁闭度为0.3~0.5、郁闭度为0.7以上及空地种植之间的保存率差异均显著,郁闭度为0.3~0.5与郁闭度为o.7以上和空地种植之间的保存率差异均显著,郁闭度为0.7以上和空地种植之间的保存率差异不显著,根据保存率指标的显示,在郁闭度为0.5~0.7的林下种植八角莲较为适宜。

4.3 不同郁闭度对八角莲生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3)显示:郁闭度为0.7以上,根状茎的生长量为3.82g,地上部分生长量为0.76g,生长发育良好;郁闭度为0.5~0.7,根状茎的生长量为3.26g,地上部分生长量为0.81g,生长发育最优;郁闭度为0.3~0.5,根状茎的生长量为2.36g,地上部分生长量为0.86g,生长发育一般;空地种植,根状茎的生长量为1.97g,地上部分生长量为0.38g,生长发育较差。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郁闭度为0.7以上的根状茎生长量与郁闭度为0.5~0.7之间无差异,但两者与郁闭度为0.3~0.5和空地种植之间有差异;根状茎生长量郁闭度为0.3~0.5与空地种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林下种植八角莲地上部分生长量之间差异性不显著,但与空地种植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差异显著,结合八角莲的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情况,林下种植八角莲的适宜郁闭度为0.5~0.7。

4.4 套种八角莲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孔隙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4)显示:当气温较低时,半枫荷林下套种八角莲可以有效提高土壤15cm处的温度,而当气温较高时,半枫荷林下套种八角莲可以有效降低土壤15cm处的温度;套种八角莲的半枫荷林能提高0~20cm处土壤的含水量,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套种八角莲的半枫荷林的土壤孔隙度比半枫荷纯林的高,说明套种能提高土壤的孔隙度。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套种八角莲可以改善半枫荷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同时还可有效调节15cm处土壤温度。

4.5 套种八角莲对土壤有机质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5)显示:套种八角莲的半枫荷林速效N含量提高了37.6%、速效P含量提高了21.4%、速效K含量提高了24.5%、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65.9%。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半枫荷林下套种八角莲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

5 结论与讨论

(1)研究发现,在半枫荷林下种植八角莲时,林分郁闭度为0.5~0.7的种植成活率与保存率最高,造林存活率为93.00%,保存率为87.53%,因八角莲属喜阴植物,在一定的遮阴条件下生长较好[12];本研究结果表明八角莲在林分郁闭度为0.5~0.7时的生长条件最好,这与甘国菊等[13]及韦蓉静等[14]在八角莲的研究中对八角莲的生长条件要求基本一致。从试验的结果看,适宜种植八角莲的半枫荷林分最佳郁闭度为0.5~0.7;在这个郁闭度之间八角莲的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都较好。

(2)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孔隙度可间接影响土壤养分、水分、和空气的可利用性和移动性,从而影响土壤的有效养分及有机质的含量[15,16]。在本研究中,半枫荷林下套种八角莲,对林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土壤速效养分及土壤有机质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林下套种主要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土壤的孔隙度,能在低温季节提高土壤温度,在高温季节降低土壤的温度,均能提高半枫荷林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这与董成森等[17]研究表明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茶一杉复合茶园气温、土壤温度低于单一茶园,湿度高于单一茶园,以及章家恩等Ds]对幼龄果园套种牧草的研究和谢云等[19]浙南山区果花套种生态效益分析的研究有相似的效果。

半枫荷林下套种八角莲不仅能提高八角莲的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而且还能改善半枫荷林分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起到培肥地力的效果,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八角莲的栽培技术及套种后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含水量、速效养分含量及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研究,林下种植八角莲对八角莲的药理有效成分影响如何,对半枫荷的生长及药理成分的影响如何还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应俊生,陈德昭.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九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朱培芳,汪云松,赵静峰,等.2种八角莲中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521 525.

[3]廖矛川,王有为.西藏八角莲的化学成分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1):71~74.

[4]尚明英,李萍.秕麟八角莲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0(6):412~414.

[5]时岩鹏,韦兴光.姚庆强.六角莲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5(4):484~486.

[6]张杰,周春山,向大雄,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八角莲中鬼臼毒素含量[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4):101~102.

[7]尚明英,徐珞珊.鬼臼类中药及其木脂素类成分的药效学研究[J].中草药,2002(8):722~724.

[8]张杰,周春山,向大雄,等小八角莲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7(4):517~518.

[9]刘海华,唐春梓,由生文,等.恩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资源调查报告[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53~4657.

[10]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1]解焱,汪松.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23~324.

[12]蒋向辉,余朝文.侗药八角莲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0):44~46.

[13]甘国菊,廖朝林,林先明,等.八角莲人工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5):170~171.

[14]韦蓉静.徐浩峰,田华林,等.濒危名贵药材一八角莲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2(4):64.

[15]秦华军.西南喀斯特山地林下经济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14.

[16]肖娜,胡少伟.农林复合经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4(9):21~26.

[17]董成森,肖润林.彭晚霞,等.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杉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应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198~202.

[18]章家恩,段舜山,骆世明,等.赤红壤坡地幼果园间种不同牧草的生态环境效应[J].土壤与环境,2000,9(1)42~44.

[19]谢云,汪和远,郑本军,等.浙南山区果花套种生态效益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10,30(3):61~63.

[8]凌云天.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透光伐和整枝效果分析[J].武夷科学,2007,23:110~114.

[9]曹汉洋,陈金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产力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20(2):158~161.

[10]王青天.闽南山地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2,32(4):321~325.

[11]余孟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生长过程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0(1):27~30.

[12]施恭明,李宝银,洪端芳,等.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积方程检验与修订[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5,35(1):81~86.

[13]施恭明,江希钿,林力,等.福建省阔叶树二元材积方程修订[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3):10~14.

[14]林銮勇.福建柏地径一元材积表编制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1997(2):4~6.

[15]叶宝鸿.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疏伐效果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7(1):33~36.

收稿日期:2019~09~17

項目基金:黔南州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编号:黔南科合农字[2015]11号)

作者简介:刘宗媚(1983-),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相关工作。

通讯作者:刘少轩(1986-),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套种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浅谈农田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与案例
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
马铃薯间作套种模式效益对比试验
桃苗行间套种收入稳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慈利举行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