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平气和,放松身体和心情

2019-12-27王育梅王学义

大众医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绪稳定焦虑症老先生

王育梅 王学义

身边故事

张老先生3个多月前接受白内障手术后,逐渐出现全身发紧、手发麻、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常感觉心烦,坐立不安,身体活动不灵活。他担心自己得了大病,就到当地医院就诊,做了很多相关身体检查,结果没问题。

不过,张老先生还是觉得心里乱糟糟,全身不舒服,乏力,总担心医生没有认真检查、遗漏了问题。他变得不爱出门,在家里不愿意一个人待着,让老伴儿女轮流陪自己,不然“心里不踏实”。最近,他扭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紧张、头晕等表现明显加重,不停地向亲人“诉苦”。家人让张老先生看电视,想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但他却说看不下去……于是,家人带着他辗转多家医院求医问药。有位医生建议他看精神科,最后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住院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

分析点评

张老先生有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患上了“焦虑症”。焦虑是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患有一种成多种慢性疾病,再加上刺激性生活事件较多,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下降,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焦虑情绪如呆未能得到及时疏导,则可能加重,发展为焦虑症。

焦虑症表现复杂、变化多端,主要分三大类症状。①躯体症状: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失眠、疼痛、头晕、乏力、出汗等全身症状,以及心悸、胸闷、呼吸怠促、喉部鼻腔堵塞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②情感症状:与处境不相符的紧张不安、过分担心、心烦、害怕或恐惧、易怒等;③行为症状:坐立不安、搓手顿足、颤抖、身体僵硬、深长呼吸、经常叹气、反复询问、言语急促、过度要求医师给予安慰或保证、警觉性和敏感性增高、注意力难集中等。

三大因素,易致老年人焦虑

1.躯体健康问题

许多躯体疾病容易与焦虑“共同出现”。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开始困扰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下降,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同时,躯体疾病本身的发病机制涉及情绪相关脑区,神经递质、激素等改变也容易诱发焦虑症状。

2.应激性生活事件

许多焦虑障碍患者发病前往往经历过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发现自己身体出现异常状况、生活环境突然发生改变、子女未能达到自己的期望等。在性格层面,做事犹豫、瞻前顾后、谨小慎微、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急脾气、好钻牛角尖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3.遗传因素

焦虑障碍具有遗传性。有研究显示,本病遗传度约为30%。

四种手段,排解焦虑

1.维护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有利于身心健康。研究表明,维持情绪稳定、注意心理减压,有助于维持老年人神经、心血管、呼吸、胃腸道等系统的健康稳定,预防或减轻焦虑情绪。轻度焦虑可以通过倾诉、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加以应对。老年人平时应注意心理保健,发现情绪问题及早干预;对待生活中的事件或问题不要反应过于激烈,尽量保持心态平和。

2.合理看待焦虑情绪

易受焦虑情绪影响的老年人容易出现两类“逻辑错误”。其一是过高估计负性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尤其是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其二是过分戏剧化或灾难化地想象事件的结果。老年人要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看出自己想法的不合理性。另外,要多了解心理知识,了解焦虑的原因和表现,做到对焦虑问题不恐惧。

3.学会放松心情

老年人平时可听听音乐,适当运动,放松心情,以减轻焦虑情绪。具体的放松方式可结合自身情况摸索,也可向精神科医生请教,还可以在医院接受专业的生物反馈治疗、音乐治疗等。

4.接受综合治疗

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较长者,要警惕患焦虑症的可能,应到医院精神科就诊。明确诊断为焦虑症的患者要接受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老年焦虑症治疗的重要方法,大致可以分三期:第一期为急性治疗期,需要2~3个月,主要目的是缓解或消除焦虑症状、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第二期为巩固期,需要2~6个月,药物治疗剂量同急性治疗期;第三期为维持期,至少需要12个月,仅以小剂量药物维持治疗即可。巩固期和维持期对于预防复发非常重要。焦虑障碍的总疗程为2年左右,不少老年人因为难以坚持服药而导致疾病复发,以致治疗难度更大,疗程更长。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医生会对患者实行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

猜你喜欢

情绪稳定焦虑症老先生
神回复
怀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绿洲里的老先生
哲理漫画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继续向前跑
现代人当警惕知识焦虑症
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