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2019-12-27林聪华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供给侧改革传播

林聪华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起伏的浪潮中融合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必由之路,县级媒体作为基层舆论宣传主阵地,融合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如何在融合中寻找最佳的发展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传播;融合;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6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21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中央的顶层设计已把媒体今后一段时间的融合方向正式确立,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融媒體”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①。

1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

1.1  相加总是简单,相融刚刚起步

2018年下半年,各地大干快上,县级融媒体中心宛如雨后春笋一样蜂拥而上,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上亿的投资规模屡见不鲜。买设备、建机房,一批又一批的融媒体中央厨房快速建成。各地加速以县广播电视台为主体,整合广播电视事业局、党委报道组、侨刊乡讯报等机构,合署办公,实现了机构、人员的第一步快速融合。然而,这样的融合显然不是真正的融合,就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充其量仅仅是人、财、物的简单相加,多数仍然存在着广播、电视记者依然只做广播、电视节目,报道组依然是只做平面媒体业务,稍好一些的就是生硬地把广播、电视新闻直接挂在微信公众号里推送,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个别高大上的媒体中央厨房迟迟不见点火,甚至对中央厨房的功能简单理解成一个大屏幕而已。

1.2  良莠不齐,相融尚未形成合力

由于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都有广播、电视、侨刊乡讯等不同的发布平台,自然就有了调频广播、电视节目、报纸、乃至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不同的发布形式,产生了一时难以避免的技术隔阂等诸多问题。虽然记者们多数新闻采编功底深厚,但是本位思想依然较为严重,在融合的行进中,很容易就掉队,短时间整合后的队伍,难以形成真正的合力。

2  县级融媒体中心大有可为

每次的技术革命,总是激起一次浩瀚的时代变革,在媒体行业中,何尝不是这样的一番景致。

多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县级广播电视机构成为了时下各地党委、政府舆论宣传最主要的阵地,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影响了几代人,其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较国家、省级的媒体而言,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距离群众最近的舆论阵地,具有距离新闻现场更近、运营成本更低、机制更灵活等诸多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县级广播电视台目前都基本具备一支较为过硬的新闻采编队伍,在当地都具有较高的声誉。以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主阵地,建立引导服务群众的融媒体中心,把最后一公里的事情办实、办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大有可为。

3  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引导和服务功能

3.1  强化准确定位,寻求突破口

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后,准确的定位显得十分重要。这既要认真解读上级的有关政策,同时也要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发展规划。例如:2015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整合了广播电视、乡讯社、报道组、龙文新闻网4家单位,组建漳州市龙文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实质上就是融媒体中心的雏形。整合后,龙文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迅速把大部分的精力向新媒体倾斜,提出了“聚力新媒、移动优先、后发赶超”的战略,发挥主流媒体“一手资讯、权威发布”的优势,经过三年时间的摸爬滚打,共享原有广播电视第一手素材,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生成,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逐步成为漳州八县两区新媒体发展的“排头兵”。

3.2  强化内容为王,让受众“为情所困”

内容为王,无论是哪一种发布形式,发布内容始终都处于核心地位。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灌输式的宣传方式,用更加生动、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就需要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始终具备分众传播的思维方式,在节目的创作、发布中,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需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进而把同一新闻素材烹制出不同的媒体作品,在不同的平台发布,寻求宣传工作效果的最大化。问世间“情怀”为何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如果把时政新闻、干瘪的经济指标数据、产品广告都恰到好处地植入情怀,那么作为情感动物的人类,还会拒绝吗?在情感泛滥的时代,为什么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岁月这一类的融媒体产品老少通杀,深受欢迎?因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能让许多人共鸣,终究是“为情所困”!时政新闻都能卖萌,其他类别宣传还有什么理由说“臣妾真的做不到呢?”

3.3  强化技术支撑,磨刀不误砍柴工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民规模的增长。2017年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手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移动上网设备。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人均周上网时长27个小时,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47亿人,主流新闻网站更具公信力。2017年中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47亿人,主流新闻网站在公信力方面更胜一筹。微信目前是社交媒体领头羊,网络直播市场规模继续扩大,预计2019年用户规模将突破5亿[1]。

技术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媒体的命运。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全景AR、VR、直播、短视频成为许多融媒体中心的当家花旦。县级融媒体中心更是如此,它们基于广播电视台比较成熟的音视频采编制作和直播技术、专业出镜记者等资源,生成并为网络、移动终端平台提供各种视频信号的接口,几乎都能做到触手可及,无需另外增加太多的投入。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发布平台资源获取的便捷性,恰恰又对传统媒体形成更多的反哺。

人工智能也是當前许多县级融媒体中心大胆采用的一种创新技术,打造融媒体中心智能机器人,植入新闻、政务、服务信息,用户采用互动式地查新闻、问天气、或者刷脸进客户端,刷到了属于自己的存在感。同时,大数据表明:当受众打开感兴趣的资讯,如果技术支撑不尽如人意,那么用户一般在10秒以上的“转圈圈”缓冲后,果断地选择——离开!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未来的发展,技术创新十分重要。

3.4  强化服务功能,拉起更大的“朋友圈”

融媒体中心的成立时间很短,没有可抄袭的模板。尤其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虽然距离群众最近,但是人员思维方式僵化、人才引进难、创新能力较差、资金投入保障力较弱等短板是十分突出的。我们认为:在融合的初期,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借助 “今日头条、新华网、央视网、搜狐、百度、优酷”等媒体大腕,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平台发布空间,也可以积极与上级的融媒体中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作机制,增强互动,搭建立体宣传矩阵,不断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把更多的便民服务资源接入融媒体中心平台,强化政务、便民等领域服务功能。

3.5  强化经营理念,培养“造血”功能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县级融媒体中心整合后,造血创收能力尤为重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几乎囊括了区域内官方媒体的资源,平台更多了,是不是创收能力也就随之增强呢?显然是不一定的。融媒体中心更需要强化经营理念,整合更多的广告创收平台,根据不同平台的优势,培养不同的受众群,精细化、分门别类维系好对应的广告客户,吸引更多的用户群、广告客户,可以探索成立实体的运营公司,增强创收能力,反哺融媒体中心的各项投入。

总之,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的大幕刚刚开启,如何才能真正融、融得好,真正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引导基层群众、服务基层群众,同行认可、受众欢迎的平台,还有一段艰辛的路程,只有树立顺应新时代的正确指导思想,统筹发展因素,勇于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未来一定能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注释

①360百科.融媒体,https://baike.so.com/doc/5732393-5945135.html,2019-01-05。

参考文献

[1]网络传播杂志.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EB/OL].(2018-11-06).http://www.cac.gov.cn/2018-11/06/c_1123672145.htm.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供给侧改革传播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