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政类短视频融合生产与传播探索

2019-12-27刘飞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电视台时政短视频

刘飞

摘  要  以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相关实践案例为研究样本,从以机制激活内容生产、以时效抢占舆论先机、以好感考量传播实效、以微视角透视大主题、以创新丰富表现形式、以矩阵传播扩大影响等方面探索时政类短视频的融合生产与传播。

关键词  省级;电视台;时政;短视频;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21-02

近年来,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的新媒体平台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制作精良的时政类短视频。其中,2018年央视制作的《初心》系列短视频全网总阅览量超过12亿①。新华社打造的《红色气质》观看量超过2亿次②。在中央媒体的带动下,省级媒体也纷纷开始了时政类短视频融合生产和传播的探索。

1  以机制激活内容生产

时政报道是政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省级电视台是当地党委政府方针政策、重要会议以及领导讲话精神的主要采制力量和传播渠道。可以说,时政新闻视频是省级电视台的核心资源、独家资源。但近年来,由于受到媒介传播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带来的影响,再加上时政报道自身一直存在的程序化、模式化以及概念化的问题,省级电视台的这种核心资源、独家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吉林广播电视台近年来不断深入推进媒体融合,通过采编发流程再造,以台融媒体指挥中心融媒早会为抓手,以融合机制激活内容生产,逐步形成了时政新闻图文报道、短视频报道在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所运营的网、端、微等平台上随采、随审、随发,晚间《吉林新闻联播》再详细跟进的融合生产和融合传播机制,时政类短视频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时政融合创新报道的生力军。

2  以时效抢占舆论先机

新闻报道讲时效,移动传播时代新闻时效性更加强化,尤其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媒体如果能够第一时间将当地党委、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权威声音有效传播出去,就能很好满足公众知情权,引导舆论挤压谣言等负面信息传播空间。和文字通稿相比,短视频报道因其直观可视的特点往往传播效果更佳。2018年5月28日1时50分,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7级地震。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赶赴震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立即启动突发应急融合报道预案,根据前方记者第一时间回传的相关视频,后方编辑立即加工制作了一条23秒的短视频,通过画面和现场原声,及时将震情和省领导深入受灾群众家中查看灾情并指挥抗震救灾的真实场景展现了出来。鲜活的视频画面和现场声让权威信息更生动,更有可信度。这条短视频报道当天在全网共获得17万次点击,被多家媒体转载,抢占了舆论先机,很多网上谣言不攻自破,与当晚电视端《吉林新闻联播》播出的详细报道一起形成立体传播合力,很好地引导了舆论。

3  以好感考量传播实效

时政报道政治性强,在时政类短视频创作上,既要考虑新闻性,更要考虑其严肃性、敏感性、特殊性。因此,在内容选取、制作形式、发布时机上,就要求把关人必须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传播的把控力。在时政类短视频的创作上,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一直坚持时度效原则,秉承温度呈现、好感传播的准则。首先,在语言、视频字幕上坚决摒弃“强调”“指出”“要求”等时政报道惯用词句,尽量接地气,有温度。其次,多用客观描述少作人为拔高,务求好感传播。2019年8月14日,吉林省东辽县遭遇强降雨导致部分房屋、农田被淹,吉林省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受灾最重的东辽县泉太镇。前方记者通过手机拍摄了这样一段现场视频:省领导在过膝的洪水中涉水前行,现场声为“雨再下,这水就要上炕了”。后方编辑立即据此制作了一条8秒钟的短视频。在视频字幕审定时,有人提出要用动情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场景,但带班审核领导经过反复斟酌,认为视频已经非常生动,增加任何描述性语言都显画蛇添足,便决定除“时间”“地点”外,仅保留领导查看雨情这样的客观描述。这条短视频发布后一小时,仅在吉林广播电视台官方企鹅号上的阅读量就超过了66.5万,全平台吸引1 000多位网友留言,且绝大多数都为正面点赞。

4  以微视角透视大主题

对于时政类短视频来说不仅要短小,还要在主题表现上能够做到以小见大,即用微视角来透视大主题,防止“大”而“空”。2017年5月,为迎接吉林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制作了12集系列短视频《花开吉林不负好时光》在大屏、小屏融合传播。5月正值东北地区大项目开工建设的黄金期,5月同时又是东北地区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系列短视频以“花开吉林”美不胜收这一“微”视角入手,通过“不负好时光”一语双关将大项目建设的火热和春暖花开的美景结合,展现了吉林人民生活幸福,努力建设家园的美好图景,给网友带来美的体验和视觉享受。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短视频《吉林一分钟》以“一分钟”的微视角配合相应数据从经济、人文、生态等不同方面,全景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吉林省的发展变化。继《吉林一分钟》之后,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又制作了短视频《吉林24小时》,以一天24小时内吉林发生了什么作为切入视角,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吉林省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展现了吉林人拼搏奋进筑梦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两条短视频在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各大商业媒体平台以及吉林省内媒体平台推送后全网播放量超过1 000

万次。

5  以创新丰富表现形式

在内容创新的同时,时政类短视频也需要不断丰富表现形式。近两年来,在重大主题宣传上,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将沙画、MG动画、VLOG、手语、MV等网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应用到时政类短视频的创作中。比如,在吉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制作了一条四分钟的沙画微视频《报告里的新吉林》,通过将报告描绘未来五年的美好愿景变成一幅幅真实的沙画场景来呈现,就使得原本相对抽象的党代会报告,经过这样可视化的解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短视频推出后24小时,全网播放量接近40万次。2017年6月,外交部吉林全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精心策划推出原创主题MV《美好吉林幸福家》,歌词采用地道的东北方言描写活力、开放的吉林,邀请来自丹麦、俄罗斯、尼日利亚、塔吉克斯坦的国际友人进行演唱,产生强烈视觉反差,让人耳目一新。同时,MV配有中英文双语字幕,既接地气儿又国际化,生动地诠释了“精彩吉林、相约世界”的主题。这首MV被作为外交部吉林全球推介会暖场片在现场播放,吸引了外国驻华使节和跨国企业高管的关注。除了注重探索视频的表现形式,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在实践中还经常利用H5的多媒体属性特点,将视频、图片、文字等集纳于一体,丰富时政类短视频的传播载體。

6  以矩阵传播扩大影响

为充分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传统媒体纷纷开拓新媒体传播平台,多端覆盖、多频共振,让时政报道融入全媒格局,通过新媒体矩阵发挥不同平台的传播优势,形成功能互补的传播格局。近年来,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除了重点打造吉视通新闻客户端,还先后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企鹅号、大鱼号等平台开设新媒体账号,全网合作平台超过100家。同时,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全省融媒传播矩阵。在历次重大宣传中,这些平台矩阵共同发力形成传播合力,实现了新闻传播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多终端呈现的移动传播新格局。正是有这样的矩阵平台为基础,才能保障包括时政类短视频在内的新媒体报道得到全方位传播,最大限度扩大影响。

7  结束语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将迎来再次爆发,中长视频也将越来越受欢迎,这也给时政类短视频的融合生产与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不论传播形态如何改变,只要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时政类短视频一定会在政治传播中更好传播主流声音、传递主流价值。

注释

①《初心》系列时政微视频全网总阅读量超12亿次——央视网2017年03月28日。

②新华社微电影《红色气质》观看量超2亿人次——新华网2016年09月28日。

猜你喜欢

电视台时政短视频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