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文化数字化发展路径探析

2019-12-27宗少鸽刘子建

出版广角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互联网

宗少鸽?刘子建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类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也随之变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带来全新的机遇。文章以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基于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创新自身发展、打破传播壁垒,形成“科技赋能文化”的数字化造血模式,从而为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供养人”;丝绸之路;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宗少鸽,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刘子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届互联网大会上指出,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文化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色名片”,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搭建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体系,以丰富当代文化供给,摆脱传统文化“捧着金饭碗找饭吃”的尴尬处境,成为当下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用户年活跃量近年来呈稳步增长态势。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六成,移动互联网使用还将持续深化[1]。根据凯鹏华盈的数据,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人们在电子设备(计算机、手机等,不包括电视)上所花的时间,从2008年的每天2.7小时,增加到2017年的每天5.9小时。这两项数据充分显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和网络的联系日趋紧密,互联网已高度嵌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服务供给和共享平台。

19世纪,德国著名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将我国“公元前114年至公元前127年间中国与河间地区(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带)以及中国与印度地区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命名为Seidenstrassen,即“丝绸之路(Silk road)”[2]。總的来看,当前我国丝绸之路上的传统文化缺少与当代科技及互联网的有效结合。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是腾讯公司与敦煌研究院联合推出的一项基于新文创战略和互联网思维的数字化文保项目。项目针对敦煌壁画和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承,用“科技+文化”的形式衍生出数字化保护、公益、游戏、音乐、文创等多元化发展模式。该项目上线后,受到互联网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广泛关注,大批受众参与其中,成为敦煌文化当代的“数字供养人”。

二、科技连接未来,赋能文化发展

1.“合作+升级”:企业带动发展,升级传播平台

腾讯和敦煌研究院的联合从“企业+文化”上升为“合作+升级”的跨领域创新发展模式。在此趋势下,互联网平台和新技术使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改变了敦煌文化固有的“神坛”形象,使其更接近当代受众生活,为后续敦煌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打下坚实基础,使文化和企业实现共创共享。

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从公益、音乐、游戏、文创、智慧导览五方面着手实施,充分应用腾讯旗下QQ音乐、王者荣耀游戏、腾讯地图等产品,形成集图像、声音、服务三位一体的当代敦煌文化体验方式,同时还举办 “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解码敦煌——数字丝路文化展”等系列线下活动。线上线下交织发力,给敦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可能。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使传统文化打破传播壁垒,同时也为企业树立起高质互联网企业形象,大批年轻群体借此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中来,引来更多的粉丝流量,增强了企业的用户黏性。

2.“数字+保护”:寻找数字供养,留住满壁风华

在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时,“ 数字供养人+公益”计划是第一个落地的。用户通过观看手机H5页面的“敦煌数字供养人”创意小视频,随机获取“智慧锦囊”,可选择是否捐赠0.9元应用于敦煌莫高窟第55窟(敦煌石窟代表洞窟)的数字化保护项目。“数字+保护”如此简单易操作的用户互动模式,将传统文化用创意数字手段呈现出来,使得项目上线仅2小时就获得超过百万的用户关注。

敦煌壁画的保护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旅游的日渐升温,前往敦煌的游客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3],加之敦煌壁画特殊的形态构成和自然老化的必然趋势,使得敦煌壁画的保护成为莫高窟最大的痛点。数字化技术则使传统文化高保真储存、永久性传承成为可能。敦煌“数字供养人+公益”计划依托互联网优势和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面向社会大众募集资金对敦煌石窟壁画进行数字化保护。筹得的款项将用于制作300dpi的高分辨率图像,利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如三维重建、平面扫描、数字化编辑、AR等对莫高窟壁画进行数字化保存[4]。“数字供养人+公益”的创意互动方式,让每位用户在内容消费中形成共生意识,用户不仅可以了解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还可以受到敦煌文化的智慧启发,引发进一步思考。共生粉丝群不仅推动了敦煌文化本身的意义传承,也通过这些意义去寻找和重塑自我。“数字+保护”的数字化造血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平台再次被用户熟知,通过共生共享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不断发扬光大,让敦煌文化得以在数字化时代留住满壁风华。

3.“服务+融合”:服务传递温度,融合共创发展

“数字供养人+音乐”计划与QQ音乐、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发起“古曲新创大赛”,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一方创作平台,并遴选出优秀音乐作品举办线下“古乐重声”音乐会。以共创方式传递文化内涵,升级人性化服务水平,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人们从文化旁观者真正变成文化共创者。

“数字供养人”计划与音乐的结合,用更具生命力的培育模式进行文化传递,打破了传统文化单方输送的困局,让更多的用户真实参与并乐在其中,与敦煌文化“玩”到一起,增强了用户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自信心。“古曲新创大赛”分为曲赛道和歌赛道,曲赛道以敦煌壁画中的乐曲图像为基础,參赛者自主命题,结合古谱与当下音乐元素进行创作;歌赛道则以敦煌文献中反映敦煌文化的诗歌来进行歌曲创作[5]。线下举办的第三届敦煌文博会更将“古乐重声”音乐会作为重要序曲之一,众多明星也纷纷在此环节中献唱自己为敦煌所做的原创歌曲[6],全网则有超过1000万人次在线观看节目内容。“数字供养人”计划为敦煌文化与广大受众提供了共享共创平台,让当代年轻人在创作中主动寻找敦煌文化的深层价值,继而再传递给更多个体,共创内容成为敦煌文化内容传播中最强大的内核生产力。

4.“文化+共建”:树立优质IP,携手共建传承

树立优质IP是当下传统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去中心化”的思想让每个以IP为核心的文化在传播中与用户实现了真正的意义共建。腾讯在UP2018新文创生态大会上提出,未来文创发展要从“泛娱乐化战略”升级为“新文创战略”,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7]。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影响力首先体现在是否已成功实现了IP塑造。IP自身具有极大的流量势能,能让消费者卷入并增强参与感,增加粉丝的忠诚度和黏性[8]。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充分挖掘了敦煌文化的IP潜能,使用户在分享互动中唤醒了深层传统文化基因,在内容上实现意义共建。

“数字供养人+游戏”“数字供养人+文创”亦满足了不同互联网圈层用户的IP体验需求。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游戏为玩家推出了一款英雄杨玉环“敦煌飞天”皮肤,鼓励游戏玩家踊跃参与“数字供养人”计划。玩家打开游戏后便能接触到“敦煌飞天”皮肤、英雄手中所持的琵琶、主打歌《遇见飞天》等敦煌IP元素。英雄杨玉环的飞天皮肤上线不到一小时已有4000万人次竞相使用,敦煌文化正在以一种鲜活的姿态悄然飞入千万个王者荣耀的玩家心中。此外,腾讯文创与敦煌研究院还合作推出了“敦煌诗巾”小程序,用户可通过一款线上小程序DIY专属自己的敦煌丝巾。“敦煌诗巾”以敦煌石窟藻井图案为灵感,从中提取较具代表性的八大主题元素供用户任意组合、设计,经下单定制后,用户即可得到实物,也由此收获一份专属感和意义共建的心理模式。结合互联网平台的一些产品可以发现,当前,用户对文创产品本身的意义有着更大兴趣。新文创战略在研发上更加关注用户对产品本身意义层面的诉求,好玩、有趣、能分享、可参与、有内涵的文创产品更受当下年轻人的追捧。当代“网生代”用户是通过内容去寻找意义的人,“数字供养人+文创”计划对敦煌文化IP的树立和对产品共建意义的深度挖掘,有效激发了用户对敦煌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5.“智慧+共享”:科技联结智慧,5G赋能未来

随着5G时代的逐步到来,网络带宽技术的发展为科技应用提供了更多方式,为万物互联带来更多创新模式,也为大型场所中海量设备同时上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推出的智慧旅游项目,提升了游客对互联网时代的切身共享感,用科技联结智慧,赋能敦煌旅游发展。

敦煌“数字供养人+智慧”计划应用腾讯地图为游客定制莫高窟景区智慧导览地图,用小程序为游客提供手绘地图,推荐智能化路线,提供设施查找等智慧服务,为游客在莫高窟的深度体验提供了支持。5G的到来为AR、VR等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腾讯博物馆运用图像识别技术,结合敦煌研究院最新数字化研究成果为游客讲解莫高窟壁画。游客观光全程无须人工导游陪伴,“文物自己开口说话”技术实现了游客与敦煌文化交互式体验的全新升级。“数字供养人+智慧”计划在信息时代主动寻求推动智慧旅游的科技方法,提高了游客在景区内单位时间的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游客对敦煌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三、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的驱动要素和价值导向

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精准切入“网生代”用户心理,让传统文化变成当代数字符号。以“科技+文化”的方式,通过一整套数字化保护方式创造性地为传统文化有效传播带来更多机遇。如今,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已成为我国丝绸之路上成功传承“丝路精神”的典范,为丝绸之路沿线传统文化的弘扬开拓出一条新型创新路径。

互联网时代下,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衍生出更多创新驱动方式,整合腾讯公司的不同产品及服务能力,从敦煌文化的内容、意义入手,切合现代市场发展规律,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壁垒。同时,变单向发展为融合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时代互联网活力和科技动力,提高内容服务质量,提供多方共享平台,让传统文化与人们实现内容共创、意义共建。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的有效推动,让当代年轻人对丝绸之路文化实现认知重塑,提高了年轻人对丝绸之路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自信心,成为“科技赋能文化”的有力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9-08-30.

[2]邬国义.“丝绸之路”名称概念传播的历史考察[J].学术月刊,2019(5):145-167+184.

[3]王旭东. 构建负责任的敦煌莫高窟文化旅游模式[EB/OL].(2018-10-24)[2019-11-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5173772001832308&wfr=spider&for=pc.

[4]文物保护离你太远?动动手指,做一名“数字供养人”[EB/OL].(2018-10-01)[2019-11-01].http://www.sohu.com/a/257375879_99896256.

[5]蒋肖斌. 年轻人你要不要做敦煌“数字供养人”[N].中国青年报,2018-07-03.

[6]互联网科技和数字文创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数字供养人”计划成果首秀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EB/OL]. (2018-09-26)[2019-11-01].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8-09/26/content_36983664.htm.

[7]鲜活千年敦煌文化符号 敦煌文博会王者荣耀力担C位[EB/OL]. (2018-09-27)[2019-11-01].https://pvp.qq.com/webplat/info/news_version3/15592/24091/24092/24094/

m15241/201809/763057.shtml.

[8]沈国梁. 品牌跨界IP,需要开哪些脑洞?[J]. 中国广告,2019(9):108-110.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传统文化互联网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