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技术和服务:数据库出版的科技创新应用路径研究

2019-12-27孙晓翠

出版广角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数据库科技融合

【摘要】  数据库出版作为一种集成式出版业态的数字出版类型,对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科技是数据库出版产业价值释放的重要创新引擎,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和企业持续创新竞争力提升这两个方面。文章从资源型、技术型和服务型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数据库出版+科技”深度融合的应用路径。

【关  键  词】科技创新;数据库出版;应用路径

【作者单位】孙晓翠,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3.003

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变革。5G时代的科技创新更是如此,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给包括数据库出版在内的出版产业带来了巨大变革,进一步促进新旧业态模式的叠加和跨界重组。

数据库出版作为一种集成式出版业态,主要以集聚海量出版内容为其产品和服务基础。准确地来讲,数据库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种,是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模式。数据库将零散的信息、知识和经验加以整理汇编,通过高效、快速的检索方法,使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使用这些信息资源[1]。数据库出版对数字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研究科技创新对数据库出版的作用及科技创新在数据库出版中的应用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科技创新对数据库出版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并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行业,而是赋能产业经济,成为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助推器或者催化剂。这是科技创新显而易见的核心特质。科技创新是促进数据库出版价值释放的重要突破口和创新引擎。科技创新对数据库出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企业持续创新竞争力提升这两个方面。

1.提升产业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2019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等六部委共同研究制定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从中央层面开展“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2]的重要战略部署。数据库出版作为新闻出版这一文创产业的细分领域,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可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即生产策划、商业运营和产品供给等产业全领域、全维度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配置资源的有效性”[3],主要涉及产业链上游生产者、产业链下游消费者之间生产和消费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科技创新在产业链上游的应用,于数据库出版而言主要是指其对产业存量资源的赋能效应。比如,传统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和教育出版社,可利用自身在某一细分领域的内容存量形成特色数据库出版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技创新在产业链下游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消费者的知识服务质量上,在数据挖掘的同时,借助数据仓库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知识图谱等服务。

2.提升企业持续创新竞争力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推广,数据库出版产品和服务价格、质量、用户体验等信息披露的范围在扩大,时效性在增强。这些相关产业市场信息的逐渐透明,产生的溢出效益让数据库出版市场主体之间相互模仿和追随的可能性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垄断绩效,形成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壁垒和差异性,进而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竞争力。

作为新型的信息技术智力型产业,数据库出版在适应科技的创新迭代更替方面是优于传统实体经济的,其基于科技创新的持续创新竞争力可被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的核心产品——全文在线科学研究数据库Science Direct(简称SD数据库)为例,其一直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应用,使用了全流程大数据平台——HPCC大数据技术。该技术有着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处理多种类型的海量數据,从而极大地缩短处理复杂的查询和分析任务所需的时间[4]。目前,SD数据库用户已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数千万科研人员,拥有很大的用户流量。

二、科技创新在数据库出版的应用路径

科技创新作为数据库出版业态的核心发展要素,是“数据库出版+科技”深度融合的关键。以科技为引领,构建以创新为关键要素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是数据库出版业态发展的实践逻辑和必然。资源型、技术型和服务型均是数据库出版运用科技创新,实现传统出版资源新价值、科技出版要素新动能和流量出版应用新体验的可行性路径。

1.资源型路径:释放传统出版资源新价值

在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市场主体中,传统出版机构并不是很多,尤其是那些对科技敏感度较低、自身内容资源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出版机构更为少见。反之,一些出版集团和大型专业、教育出版社对数据库出版的参与度较高。版权内容、媒体渠道等一直是传统出版机构的核心资源。这些传统出版机构利用科技创新力量走资源型道路,可使资源存量释放新价值。

(1)内容资源的立体呈现

传统出版机构可依托多媒体技术创新引擎,实现内容资源的多元呈现。传统出版机构通过将同一出版内容进行多种形式开发,可提高内容资源的集聚和利用效率,使内容资源释放新价值。传统出版模式中的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领域,由于其产品和服务具有刚性的市场需求特点,最适合基于自身的内容资源特点,在多元立体呈现的特色数据库上布局。中南传媒旗下的天闻数媒公司,通过对其传统教育出版内容的自主开发,形成了多媒体在线教育内容资源数据库,包括课件、动画和音视频等素材百万余条。依托这些多媒体素材数据库,该公司同时推出题库、学科应用和数字地理教室等主题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很多传统出版机构也在加强VR、AR等技术的应用,如皖新传媒、中文传媒和粤传媒。

(2)媒体资源融合发展

传统出版机构要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促进媒体资源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出版融合理念的深入,很多出版集团和专业出版社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开始基于媒体资源融合涉足数据库出版领域,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全网多屏模式下的跨媒体发展,即从传统的纸质、广播和电视等大众媒体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跨界发展。时代出版早在2014年就以项目为引领,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布局落到实处,重点打造了跨界互联网社交数字平台——“时光流影 TIMEFACE”。该平台同期刊、图书、影视、印刷以及线下实体店进行“O2O”互动融合,通过融合发展实现再出版,从而带动衍生产品,将平台建设成为覆盖出版资源整合、创意产品延伸和信息服务推广等功能的内容数据库。

(3)版权资源合作探索

传统出版机构面对数据库出版领域的发展瓶颈时,要积极探索版权资源合作模式,与数据库出版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并积极“走出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数据库“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中国司法档案数据库·江津卷》等得到多家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购买或试用[5]。同时,该社从2001年便与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海外出版机构探索版权内容合作模式,并积极促进数据库出版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传统出版机构可通过这一路径介入数据库出版业务,延伸其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价值链。

2.技术型路径:打造科技出版要素新动能

在我国,数据库出版产业的领头羊多为科技公司,如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方正集团、北京超星公司、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等[6]。这些科技公司以科技出版企业身份来整合传统出版机构的内容,并依靠技术这一要素优势,通过批量代理发行数字内容来盈利。

(1)关键智能技术的研发推广

数据库出版机构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数据库出版产业关键智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基于产业发展问题和市场需求,传统出版机构要对一些关键智能技术,如智能标引和检索技术、语义出版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进行研发推广,推动类人语言、思维等科技创新在数据库出版领域的应用。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龙源期刊网等国内知名科技出版企业的数据库出版产品,除了提供海量的知识内容,还会重点关注在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和知识创新等重要环节的关键技术。其中,中国知网以智能标引与文献检索技术、XML碎片化技术和语义相似性检测技术等為重点,同时积极探索知识图谱、大数据技术在行业的创新应用并寻找有效路径。

(2)完善科技创新标准化体系

科技创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十分重要。数据库出版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和推广,需要完善的、标准化的流通格式和体系作为基础支撑。在产业融合和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数据库出版市场主客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国际化合作发展的阶段,我们要加快推动该产业的行业标准研制与推广,并积极与国际标准对接。维普资讯旗下的《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作为中国第一个中文期刊文献数据库,支持OPENURL等国际标准协议。OPENURL技术规范可实现同时对异构数据库或者信息资源进行上下文数据关联,是一种开放链接框架。通过该技术在国家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项目中的成功应用,维普资讯成为国内首家支持该协议的大型数据库企业。

(3)重视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和人才培育

智库建设和人才培育是数据库出版机构或者企业需重点关注的工作,因为科技创新迭代快、系统性强,研发和应用风险无处不在,需要智力支撑为其保驾护航。数据库出版通过智库建设可实现数据库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咨询,为机构和企业建立管理运营的决策咨询机制。作为智力型和内容型数字信息产业,数据库出版对高端复合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建立和健全跨界创新型、外向型和融合型科技人才培育机制,需要政产学研界共同努力。

3.服务型路径:激发流量出版应用新体验

数据库出版机构要创新数据库出版产品服务模式体验,利用科技创新建立全流程、定制化和共享性的服务体系,实现流量出版的服务型应用路径。数据库出版产品因其前期海量内容集聚和后期科技创新研发应用等因素,需要依靠流量获利,来支撑其较高的构建和运营成本。服务型路径通常并不是机构或者企业独立采用的路径,其一般与资源型路径和技术型路径联合,通过不断激发产品应用新体验,以吸引新用户和增强老用户黏性。

(1)提高服务全流程包容性

数据库出版产品的全流程主要涉及知识信息内容的采编、生产、分配、接收和反馈等环节。提高数据库出版服务的全流程包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库出版机构通过加快“数据库出版+科技”的融合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激发和再造科技创新应用新业态,扩大产业链的应用范围。二是数据库出版机构通过打造泛在、融合式的数据库出版体系,增加产品的用户流量,并可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计划促进知识信息获取的公平化,弱化阶层、行业的应用鸿沟。以龙源期刊网为例,其通过云借阅、知识文库和电子期刊阅览室等多元立体渠道和载体布点,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构或者个人用户最大范围通过PC和移动端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包容性得以扩大。

(2)实现用户关联服务推送

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数据库出版机构或者企业正在从知识提供商向知识服务商转变,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应用可实现用户关联知识服务推送。通过内嵌文本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工具,数据库出版产品可实现用户在内容资源检索和查阅的一定时间维度内,结合自选关键词等方式提供关联知识内容的可视化呈现服务。

(3)开展数据共享公共服务

根据网络经济学原理,包括数据库出版在内的数字经济,其外部性相较实体经济更加明显,这是规模经济和流量经济的直接表现。数据库出版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协同模式,开展数据共享服务十分重要。具体而言,数据库出版利用大数据技术等科技创新可实现信息知识的协同共享,追求个人利益和被追求协同共享利益取代。中国知网从协同创新模式上实现大数据可用性[7]。2015年,中国知网推出一款基于大数据研究范式的机构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是知识创新服务的平台支撑,协同创新所代表的共享数据服务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功能之一。数据库出版产品通过开展数据共享公共服务,可最大限度提升数据库平台上的知识大数据使用率和可用性。

三、小结

面对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对信息技术等科技的创新应用是数字出版产业重要的经济活动转变路径,数据库出版也不例外。通过资源型、技术型和服务型科技创新应用路径,数据库出版机构可实现对传统出版资源、科技创新要素和流量出版应用等方面的新价值、新动能和新体验。

|参考文献|

[1]邓婷,沈波.纸质数据库和数字化数据库出版模型的对比[J].科技与出版,2007(10):46-48

[2]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EB/OL]. (2019-08-27)[2019-10-20]. http://www. gov. cn/xinwen/2019-08/27/content_5424912. htm

[3]范合君. 产业组织理论[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88.

[4]梁冬莹. 爱思唯尔出版集团Science Direct数据库在华版权保护研究[D]. 北京: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

[5]刘敏,贾子凡. “内容为王”同样适用数据库“走出去”[N]. 国际出版周报,2019-06-24.

[6]贺子岳. 数字出版形态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7]中国知网三招突破大数据应用困境[EB/OL]. (2016-04-29)[2019-10-20]. https://mp. weixin. qq. com/s/nDFqLskwhEa-CxtFQH3HWQ.

猜你喜欢

数据库科技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