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牺牲在白公馆、渣滓洞的7名“孩子烈士”

2019-12-27

新传奇 2019年50期
关键词:渣滓洞小萝卜头苏菲

1949年9月至11月,国民党反动派在溃逃前夕,对关押在重庆的数个集中营,如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等处的革命志士实施了系列大屠杀。其中包含8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以及其他6名无辜儿童。这些孩子也被称为“孩子烈士”。

“孩子烈士”中,最小的仅9个月大

在那个充斥着战火和动乱的年代里,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却有一个年纪很小、也是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小萝卜头”宋振中。

很多朋友未必知道,“小萝卜头”只是宋振中的“外號”,并不是小名,他的小名叫森森。

1949年9月8日,在重庆白公馆旁的松林坡,“小萝卜头”牺牲了,只有8岁。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父母宋绮云和徐林侠。

1949年9月至11月,国民党反动派在溃逃前夕,对关押在重庆的数个集中营,如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等处的革命志士实施了系列大屠杀。

解放后,挖出的死难者遗骸就有331人。这其中,既有我党同志,也有民主人士;既有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许建业、陈然等著名烈士,也有不少普普通通的革命者和革命的同路人,他们是教师、学生、记者、工人、农民和游击队员等。

而除了8岁的“小萝卜头”之外,还有至少6名无辜儿童,在此殉难,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以年龄大小为序,他们是:13岁的蒲小路,男;8岁的杨拯贵(杨虎城之女),女;3岁的王小华,男;1岁零3个月的卓雅(小说《红岩》中的“监狱之花”),女;1岁的王幼华,男;9个月大的苏菲娅,女……他们也被称为“孩子烈士”。

他们被黑手扼杀在高墙内

在这些“孩子烈士”中,除了蒲小路,所有人一出生便生活在黑暗的牢室里,从没见到过高墙外的世界,直到被黑手扼杀在高墙内。

“小萝卜头”是被国民党特务刺死的,连捅数刀,杨拯贵是被掐死的。

蒲小路的童年,可谓凄苦。6岁就死了亲妈,续弦的后妈经常毒打他,亲爹也不要他,把他卖给地主家当放牛娃,最后成了重庆街头的小乞丐,之后又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当壮丁,给长官当勤务兵。一次,他因不小心摔碎一个水罐子,官太太没头没脸把他往死里打,小家伙顶撞了两句,就被送到了渣滓洞。

在这里,这个没人要的孩子成了“党的孩子”。大家都同情他、关心他、爱护他,像对待自己的弟妹、子女一样,还找来铅笔,用草纸订成练习簿,教他识字、算术。

敌人用机枪扫射时,他侥幸活下来,却被特务发现,用冲锋枪杀害。1950年,蒲小路被评定为革命烈士。

卓雅的父亲是川东临委书记王璞烈士,母亲左绍英,由于两个叛徒的出卖锒铛入狱,当时还怀着七个月大的卓雅。

孩子早产在监狱里,可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毫无怜悯之心,所以一切全靠难友们周济:有同志从身上脱下还带有体温的绒衣,有同志从被窝里抽出来热烘烘的毛毯,有同志送来做尿片垫的旧衬衫、崭新的毛巾、完整的罐头、还剩下小半桶的奶粉、草纸、白糖、两角钱的狱中“代用券”、小纸包的鱼肝油……

1949年11月27日晚,卓雅母女同时遇害。

母亲和孩子同时遇害的,还有苏菲娅母女,面对9个月大的女婴,国民党特务也没有心慈手软。

苏菲娅的母亲彭灿碧烈士临死前,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试图用后背抵挡特务的子弹保护孩子。母亲牺牲后,孩子侥幸逃过一劫。可当特务进入牢房补枪时,发现苏菲娅还在动,于是拔枪就要抠动扳机。

见此情景,腿部受了伤的狱友罗娟华硬挺着坐起来,以带血的身躯为孩子挡枪,想用最后的挣扎保住这个9个月的孩子。可国民党特务在杀害罗娟华后,拖开她的遗体,对着苏菲娅连开数枪。苏菲娅是渣滓洞大屠杀中最小的殉难者。

此外,还有王小华和王幼华,特务当着他们父母的面,用刀戳死了王小华,又掐死了王幼华,然后开枪打死了孩子的父母,他们一家四口全部罹难。

国民党特务的卑劣用心

为什么这么干呢?国民党特务就是要让孩子的父母心疼到死,死不瞑目。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是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他们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然而,他们的孩子最终难以保全,让人痛心。

新中国成立后,宋振中的遗骸,被从地下挖出时,大家发现他的两只小手,在胸前死死地握着。当把他那已经腐烂的小手轻轻打开时,发现里面攥着的是一支短得不能再短的红蓝铅笔头。他是多么渴望上学,但是,在敌人的监狱里,他没有机会上学。经过地下党的斗争,“小萝卜头”只能在监狱里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将领做他的老师。他没有纸、笔,没有教科书,但他学习非常努力、刻苦,进步很快。然而,他的进步也永远地停留在8岁。

如今,七十年过去了。如果这些“孩子烈士”都还活着,也已经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了。

(《中国青年报》2019.11.28等)

猜你喜欢

渣滓洞小萝卜头苏菲
小萝卜头的故事
开悟
开悟的障碍
小萝卜头在狱中
参观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旧址感怀
苏菲的故事
谒重庆歌乐山渣滓洞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
红岩(节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