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2-27张厚敏
张厚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四中心医院骨创伤中心,河南 信阳 464000
骨创伤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通常合并创面软组织损伤、神经血管破损等情况,导致感染风险增高;因此在对其治疗中需以外科手术进行干预。引流作为外科手术中常见的操作方式,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它对于各种急性软组织损伤与感染创面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在本研究中,将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8.5±18.5)岁,上肢创伤7例、下肢创伤9例、躯干创伤4例,给予常规清创后纱布包扎换药治疗。治疗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7.5±18.5)岁,上肢创伤6例、下肢创伤10例、躯干创伤4例,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所有患者与家属对该次研究皆知情同意,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后纱布包扎换药治疗,对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理,并行骨折复位,根据其具体病况对创伤部位的神经、血管与肌腱组织修复,但要注意尽量以临近肌瓣将裸露的骨质进行覆盖,再将其残腔敞开,以凡士林纱布对创面覆盖,在换药时可采用多侧孔引流管对其冲洗与引流。
治疗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其操作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在将患者残腔敞开后采用VSD技术,对其损伤部位用VSD材料覆盖,根据创口大小与形状裁剪适宜的带有多侧孔引流管的海绵,使其与皮肤紧贴不留空腔[1];然后以具有生物活性的半透膜进行封闭,确认引流管畅通无阻且无折叠情况时,将负电压电源接通,行负压封闭引流。同时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及血压等体征变化情况,还需注意引流物的流量、颜色,当引流瓶达到一定量时要及时更换;在更换时要先用止水夹将引流管夹住,关闭负压源,以免发生引流液回流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若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消失,体征恢复,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或红肿情况,即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改善,创口有肉芽组织生长,皮肤愈合尚可,即为好转;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与创口均无改善,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2]。②临床治疗情况:包括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与VAS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标准,以0~10分为准,其中0分表示患者无疼痛症状,10为剧烈疼痛感,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③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感染、骨髓炎、皮肤坏死等。
1.4 统计学分析组间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数据行χ2检验,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对比组间数据分析,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表2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s)
2.3 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治疗组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骨创伤所导致的创面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一种慢性损伤,因骨创伤创面软组织往往损伤面积较大,且相对部位深,还会伴随骨质外露,因而多容易发生创面感染情况;当其组织受创后会导致其出现无菌性炎症、微循环障碍,使得患处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如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准确处理,则会进一步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会造成截肢的后果。但在对其修复过程中却较为困难,且这一病症往往病情危急、合并伤多、出血量大,因而难以对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与出血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尤其是在转运过程中因病菌侵袭、无菌操作不到位等影响下,会导致其创口愈合缓慢,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骨髓炎[3],致使肢体残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尽早治疗十分重要。在以往的操作中,多以常规清创后纱布包扎换药治疗,但该方式对于较大面积的骨创伤且伴有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需要进一步对其组织损伤边界作出判断,若无法彻底清创,极易导致其创口无法快速愈合;且常规的游离皮瓣修复方式创面污染严重,发生感染的几率高,进而容易引起软组织坏死。同时一般清创后纱布包扎方式治疗时间较长,换药次数较多,在频繁更换敷料过程中不仅会对患者造成痛苦,也会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要有效提高针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需寻求更理想的治疗方式,以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临床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作为一种处理浅表创面与用于深部引流的新术式,它是在传统负压引流的基础上于患者创面部位置引流管,避免创面组织与引流管直接基础,并采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对创面进行封闭,使其形成一个密闭的引流系统[4];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腔隙或是创面的坏死组织与分泌物彻底去除,对于治疗骨髓炎等内部疾病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传统清创换药方式,其具有以下优点:①全方位的引流则能将坏死组织与渗出液体及时排出,通过可控负压使血流量增加,促进其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②封闭体系能够将骨创伤创面与外界相互隔离,起到人工皮的作用,从而明显减少感染发生,使创口尽快愈合;③腔壁的紧密贴合,能够避免死腔形成,以免出现脓肿等不良反应;而对于浅表创面而言,则能使创面缩小,减少植皮面积[5];④将被动引流转变为持续负压引流,能够更全方位、更高效地确保引流效果,使其不留任何腔隙;且持续负压引流的压力高低与患者生理条件的要求基本相符,有助于持续、有效促进气血运行,并避免对血液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VSD材料质地柔软,且有弹性,有较强的抗张力作用,内部含大量交互相同的空隙;因而具有生物相容性高、透水性强、可塑性高的优势,且不需要反复更换敷料,有利于减少对创面组织的二次损伤。
但这一治疗方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即对于骨外露的感染创面患者而言,VSD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手段,当患者创面感染得到控制,且在肉芽生长后还需采用其它方式对创面进行覆盖;同时因骨科创伤多发生于四肢,因此对创面进行严密封闭有一定的困难,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吸引器产生持续负压,以弥补代偿封闭不严密的缺陷[6]。因此在对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为肉芽组织的均匀生长发育维持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在VSD材料贴合时要确保完全清创后,并对贴合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确认,并发挥出VSD材料止血的效果;其三用VSD材料覆盖创面时,要超过创面范围5cm,始终保持空间密闭;其四注意做好对创口创面的感染预防工作;最后在治疗后要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以免形成负压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病痛。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负压封闭引流术对于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其临床效果理想,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改善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促进创面愈合,缓解患者痛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