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减轻脊柱手术患者焦虑、疼痛效果的研究
2019-12-27姜燕
姜燕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脊柱科,江苏 镇江 212001)
脊柱手术难度大、创伤强,患者多出现烦躁不安的心情,降低了预后效果[1]。近年来,认知行为干预逐渐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它可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减轻患者疼痛,并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讨对象,分析研究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对减轻脊柱手术患者焦虑、疼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讨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年龄23岁-63岁,平均(48.48±4.18)岁;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27例;年龄24岁-64岁,平均(49.18±4.5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视觉障碍、语言障碍、心脏病、精神病。
1.4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初步掌握患者资料,并消除患者紧张感;观察组患者在这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营造舒适的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日进行适量的运动。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状态(SAS)和疼痛情况(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焦虑自评量表:0分-50分正常,50分-59分轻度焦虑,60分-69分中度焦虑,70分-100分重度焦虑。疼痛评分标准:0分-2分正常,2分-4分轻度疼痛,4分-6分中度疼痛,7分-10分重度疼痛。且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SAS和VAS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SAS和VAS评分均与观察组患者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SAS和VAS评分均没有观察组患者低,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7.27%)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6%)。两组患者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脊柱损伤多由交通事故引起,伤情严重,并发症较多,预后差,患者常会产生不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3]。脊柱损伤表现症状有脊柱骨折、腹痛腹胀、运动障碍等,患者生命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近年来,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在临床上逐渐开始使用,有认知理论表示认知过程决定了人的情绪与行为,是一种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状况[4]。有研究表示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是心理、行为与连带共同作用,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引导患者向护理人员倾述,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心理护理[5]。关注患者平时的行为,一旦发现不良行为,及时提醒患者改正,使患者了解行为习惯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积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患者亲近的人,对他们及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熟练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SAS和VAS评分(Mean±SD,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n(%)]
本研究显示,护理前,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在SAS和VAS评分上均与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护理的患者没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护理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在SAS和VAS评分上均比认知行为干预护理患者低,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总有效果为48例,其总有效率为87.27%,采取认知行为干预护理的患者总有效果为53例,其总有效率为96.36%。两组患者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脊柱手术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情况,临床效果好,预后不错,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