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

2019-12-27成志强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文献图书馆

成志强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1]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16].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图书馆界应时而上,积极主动地将“互联网+”融入到图书馆事业的理论与实践中。2015 年至今,以“互联网+”和“图书馆”为主题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图书馆学界新的热点领域。同时,作为科研服务机构的高校图书馆,也跻身“互联网+”行列。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特点,整合“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不断改造和升级物理空间,为在校师生提供智慧型学习场所[2]邓李君.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智慧服务融合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2):60-63.;另一方面,优化高校图书馆资源,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致力于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型图书馆。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内容分析,挖掘该主题下的研究热点,为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CNKI 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区间限定为2018 年之前,检索时间为2019 年1 月26 日,共检索得文献444 篇。导出所有文献的题名、作者、关键词、发表时间等相关数据,并对导出文献进行清洗,剔除无关文献,最后得到有效文献428 篇。

从文献的发表趋势中可以看出(表1),该领域期刊论文最早发表时间为2015 年,文献数量为15 篇。随后笔者以“互联网+”为主题词进行检索,2015 年全年在知网发表的论文多达6800 多篇,以“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为主题的研究,在“互联网+”主题研究中的占比极小。从中可以反应出,在相同技术和新兴领域的研究上,高校图书馆在起步阶段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表1 文献发表趋势

(二)分析方法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信息的外部特征进行内容分析,进而揭示某一学科的研究主题特征或研究方向[3]刘甲学,冯畅.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内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情报科学,2016,34(11):173-176.。本文主要借助Bibexcel、 Ucinet 和SPSS 软件,对所选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中心性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主要的步骤为:①获取高频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清洗;②构建关键词共现矩阵和相异矩阵;③利用Ucinet 制作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并进行中心性分析,以提取研究热点;④利用SPSS 进行聚类分析。

二、词频分析与研究热点提取

(一)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

提取428 篇文献的所有关键词,对表述相近的关键词进行替换,如:“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替换为“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推广”替换为“互联网+;阅读推广”等,剔除无实质意义的关键词,如“意义”“战略”等。

最终得到有效关键词503 个,提取频次大于5 的关键词28 个(表2)。并将高频关键词通过Bibexcel 构建28*28 的共现矩阵(表3)。为了消除由共现频次间存在的差异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将共现矩阵转换为相异矩阵(表4)。

表2 高频关键词

表3 共现矩阵表(部分)

表4 相异矩阵表(部分)

图1 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二)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1)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将已构造的共现矩阵导入Ucinet 中,生成“.##h”格式文件,利用内置NetDraw 分析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网络共现图(图1)。从图1 中可以看出,图中共有28 个节点,每个节点分别代表一个高频关键词。相同颜色的小方块,表示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比较紧密;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共现关系。

(2)中心性分析。中心性分析主要有三种形式:点度中心性(Degree)、接近中心性(Farness)和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核心思想是测量个体在网络中的位置,个体的影响越大,其在网络中越处于中心位置[4]王晓慧,王康,成志强.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管理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17,35(10):172-176.。点度中心性可以用该网络中与个体具有直接联系的点数目来衡量,数目越多“权力”越大。接近中心性指该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和,距离之和越小则越处于核心位置。中介中心性指某个节点处于其他节点联系的路径之中,所处的路径节点越繁密,也就是说该节点的值越高,在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

其次,将“.##h”文件导入Ucinet 软件中,利用Centrality 功能进行中心性分析(表5)。从表5 中可知,三种不同角度的中心性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因此,结合共现图谱与中心性测度结果,可以得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研究主题集中于阅读推广、学科服务、创新服务、信息服务、微服务等图书馆服务几个方面。

表5 高频关键词中心性分析(部分)

(三)系统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更加直观地表现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引入SPSS 聚类功能进行分析。聚类分析是将数据或个体,按照距离远近的方式区分类别,把距离较近的个体聚为一类[5]朱晋伟,邹玲.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的战略管理研究热点分析[J].现代情报,2015,35(10):111-116.。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 23,选择“分析”-“分类”-“系统聚类”,聚类方法选择“沃德联接”,测量区间选择“欧式聚类”,得到聚类树状图(见图2)。如图2 中所示,变量值取15 时,聚类最为合理,大致可分为6 类(由于检索主题词即为“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故此分类可忽略):信息服务、大数据;阅读推广与微服务;智慧图书馆;图书馆服务转型;创新服务;学科服务与信息素养等。

综上所述,通过中心性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最终得出的热点关键词基本相同,证明了利用以上方法对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识别,具有可靠性。

三、研究热点分析

(一)阅读推广路径与模式

图2 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李燕燕、王喜明等人通过对在校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环境以及阅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研,提出了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扩展阅读推广形式、优化阅读环境、以“深阅读”为主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策[6]李燕燕,王喜明,史海嫣,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8,48(3):56-61.。王春晓构建了“4231”阅读推广模式,即四大主体、两大空间、三大受众、一大机制[7]王春晓.基于“互联网+”的“4321”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2):154-156.。匡奕森从渠道、资源、主客体以及个性化等多个维度构建了阅读推广模式[8]匡奕森.高校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推广”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159-161.。金吉晖、麦笃彪等学者从传统阅读推广和高校图书馆现状出发,结合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探索新的阅读推广实践路径[9]金吉晖.“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J].山西档案,2016(5):108-110.[10]麦笃彪,温小明,周天旻.“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11):48-50.。

(二)学科服务模式探索

微信平台、云计算、物联网平台的搭建和整合,推动学科服务从传统型向智慧型转变[11]钟思.“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38(8):89-91.[12]刘江红,贺延辉,赵桂荣.“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智慧型学科服务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1):15-18.。谌志成从用户体验和需求、资源建设、学科馆员、服务平台以及管理体制等多个层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对策[13]谌志成.“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以长株潭地区高校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6(6):71-75.。张以舒认为,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应该以满足师生用户教学与科研为首要前提,打破学术交流壁垒,依托高校资源将学科服务社会化[14]张以舒.“互联网+”时代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5(05):34-37.。

(三)服务创新体系构建

信息技术的变革,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而且也改变了用户的学习方式,高校图书馆求新应变,将MOOCs 课程引入到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中[15]郑红京.互联网+MOOCs+服务=高校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策略[J].图书馆,2016(6): 65-68,74.,积极引导用户尊重知识版权,协助教师制作MOOCs 课程,为翻转课堂提供创新型服务。黄美龄从图书馆采编对象、方式以及工作重点的转变,进而探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理念、模式和体系的构建[16]黄美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6):65-66.。徐阳认为,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该聚焦于知识服务创新,通过构建知识创新服务体系、搭建移动交互式平台、提升馆员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等途径,打造智慧型图书馆[17]徐阳.“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8):190-192.。

(四)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周建芳、刘桂芳和沙玉萍认为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如服务效率低、边缘化现象等。针对这一现状,他们提出了微视频创新型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旨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之上,强化个体之间、用户之间的关联,促进高校图书馆跨界融合,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等信息素养实践为例进行了阐述[18]周建芳,刘桂芳,沙玉萍.“互联网+”视角下基于微视频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19-25.。张立滨分析了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变化,从信息的四个维度: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论述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要素[19]张立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12):130-132.。沈晓将信息素养线上与线下两种教育模式相结合,分别对线下传统课题讲授和线上多元授课模式进行深度分析,探讨了针对学生和馆员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模式[20]沈晓.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8,40(6):10-15.。

四、总结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可视化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对“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最终对共现图谱、中心性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图进行整合分析,并结合文献,概括出该主题下的四大研究热点领域,即阅读推广路径与模式、学科服务模式探索、服务创新体系构建以及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此外,本研究发现,图书馆学界对新兴技术和概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互联网+”概念自2015 年提出以来,图书馆学界对其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对这一概念的阐述阶段。

由于仅对2015-2018 年的中文期刊论文进行分析,并未完全反映出“互联网+”在高校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全貌,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以密切关注未来发文情况,结合国外该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利用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这一领域的发展概况。

猜你喜欢

互联网+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