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跌回升:四川生猪生产形势趋稳向好
——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情况通报

2019-12-27赵勇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12期
关键词:猪瘟养殖场疫病

赵勇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 成都 610041)

1 当前四川省生猪生产形势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各项生猪生产扶持政策落实,强化政策落地情况跟踪调度,加强对生猪生产和市场、饲料生产等情况的跟踪监测。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省出栏生猪3 582 万头,存栏2 930 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65.8 万头。目前,全省生猪出栏保持稳定,10 月份能繁母猪数量、猪饲料产量较9月份分别增长1.7%、1.2%,整体呈现止跌回升势头。

价格方面,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10月底全省生猪各项价格指标均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1月初开始出现下降。截至11 月中旬,全省生猪均价36.72 元/千克,较前一周下降2.92元/千克、降幅7.37%;猪肉零售均价56.98元/千克,较前一周下降4.04元/千克、降幅6.62%;仔猪均价56.89 元/千克,较前一周下降1.42 元/千克、降幅2.44%。

2 近期工作成效

2.1 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一是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自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省委书记彭清华、省长尹力、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四川省委常委曲木史哈、副省长尧斯丹先后50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产工作。二是及时成立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明确财政、交通、住建等17 个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市县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召开16 次全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9次省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三是成立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专家指导组,组织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和省市县三级技术推广部门的动物营养、疫病防控、繁殖育种领域权威专家,建立专家分区联系服务机制。四是强化责任落地落实。建立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片包市督导制度,将明查暗访等情况以“每周猪情”形式,专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压紧压实了地方属地责任。特别是9 月1 日起,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抽调38 人,组成了19 个侦查小分队,重点暗访各地疫病防控、生猪生产发展、存栏、猪肉价格、市场供给等情况。

2.2 全面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是落实“封、堵、防、控”措施,在44 个省际间道路、检查站和1 400 多个县乡道、临检站开展全天候查验,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切断病毒传播链条。严格执行生猪贩运车辆备案要求,及时备案运输车辆2 400多辆。二是开展大排查、大清洗、大消毒。以县为作战单位,开展大排查、大清洗、大消毒,全省共累计排查生猪13.5亿头次,检测非洲猪瘟样品20.59 万份。三是全力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秋防。9 月份以来,不断强化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决做好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派出21 个工作组,深入各地督导防疫工作。

2.3 全力推进生猪恢复生产和转型升级,保障市场供应 一是出台恢复生猪生产的“猪九条”。由厅主要领导带队,成立20 多个调研组,深入养殖企业蹲点调研,召开新希望、德康农牧、温氏股份等20家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座谈会,研究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8月下旬,经省政府同意,会同发改、财政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的通知》,从完善现代生猪良繁体系、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强化资金保障等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恢复生产提供政策扶持,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企业信心和养殖场(户)信心。二是集中推动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与新希望集团签订1 200 万头生猪产业化合作框架协议,引导大型养殖企业率先开展生猪复产和转型升级。9月20日,在眉山举行了全省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目前13市34个县(市、区)已经开工养猪场建设项目93 个,涉及投资101.21 亿元,项目建成预计新增生猪产能560万头。三是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突出生猪生产专项考核,划定生猪生产红线,将4 008万头的生猪生产基本保障任务落实到19 个市(州)。四是建立点对点调运办公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主动对接搞好服务,加强与重点地区和部门沟通协调,畅通种猪、仔猪“点对点”调运。截至目前,全省协调调运种猪仔猪68.73万头,为全省恢复生产奠定坚实基础。五是支持场(户)加快牛羊兔鸡鸭鱼产业发展,今年已改扩建和新建牛羊禽兔标准化养殖场400 个以上,建成特色水产基地100个,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

2.4 积极争取中省财政对生猪恢复生产的资金支持 一是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加大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生猪调出大县等项目申报力度,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6.29 亿元。二是争取2019 年中省财政专项动物防疫补助资金5.76亿元,用于强制免疫、强制扑杀、无害化处理。三是全省发放贷款贴息资金2 213.93万元,支持生猪养殖企业购买饲料、母猪、仔猪。四是落实专项资金3 729 万元,加强内江猪、成华猪、乌金猪、雅南猪、丫杈猪、青峪猪和藏猪7个地方猪遗传资源品种保护,支持7 个生猪遗传资源备份场建设和商品种猪场恢复生产。

2.5 加强对生猪生产重点环节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认真落实屠宰环节“两项制度”,全省984家屠宰企业按要求如期完成屠宰场企业官方兽医派驻,共计派驻2 839名,所有屠宰企业全部实现非洲猪瘟自检。二是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重点打击非法经营、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注药、非法调运生猪及其制品、“洗猪”等违法行为,查处案件500 余件。其中公安立案调查49件,移送起诉案件25件,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3 下一步工作举措

3.1 加速推动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落地 建立规模养殖场项目进展周调度机制,对已开工的93个项目,落实厅领导包干指导责任,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已开工项目2020年释放产能。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保、金融保险等部门,研究破解土地、环保、金融、保险等方面的问题,加大对各地政策落实情况督导,确保各项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落地,调动企业恢复生产积极性。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种猪、仔猪协调调运办公室职能,继续加强与重点地区和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种猪、仔猪跨区域调运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全省种猪、仔猪政策畅通。

3.2 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坚持“封、堵、管、查、扑”多措并举,严格执行生猪贩运车辆备案要求,强化生猪检疫出证管理,加大高速公路出口、省际间公路收费站、检查站查验力度,严防生猪违规调运;持续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加强重点场所、重点环节清洗消毒;对省内生猪养殖场(户)、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场所实行网格化管理,对疑似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跟踪、早处理,将疫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降低常规动物疫病死亡率。

3.3 开展“菜篮子”市(州)长负责制考核 省委、省政府已同意开展以生猪为考核重点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这是四川省“菜篮子”考核的第一年。将在年底前以“猪九条”贯彻落实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加大分值比例,将生猪生产考核比重加大到50%。对考核结果靠前的市(州),将在2020年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安排时予以倾斜支持。

3.4 推动生猪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加快实施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方案,重点围绕加快川猪产业向养殖、屠宰、冷链物流、加工一体化转型升级,加大产业发展、生产能力有效提升、现代设施规模养殖、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生态环保综合利用等方面支持力度。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农户”、农民养猪合作社等模式,推动散户集中联建,健全疫病防控机制,让农户积极参与到恢复生产中来。

3.5 继续强化科技支撑 省稳定生猪生产专家指导组即将编印《非洲猪瘟背景下新建规模猪场规范(试行)》和《养猪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相关技术要求出台后,将会从科技创新角度指导全省生猪产业在非洲猪瘟持久战背景下化危为机,实现跨越式转型升级发展,推动四川生猪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3.6 巩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 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中“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要求,督促各地依托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着力解决防疫工作落地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猜你喜欢

猪瘟养殖场疫病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