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红寺湖一带龙首山岩群地层含矿性浅析
2019-12-27何维嘉
何维嘉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5)
1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阿拉善分区。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白垩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等。其中以中~下元古界龙首山岩群(Pt1-2L)分布最为广泛,涵盖整个龙首山区[1]。
区域构造较为复杂,由许多不同种类和不同等级的结构要素(褶皱和断裂)表现出来。褶皱构造主要为龙首山复向斜,断裂构造以北西西向龙首山断裂带为主。北西西向构造控制着铁矿矿(化)体及岩体、岩脉的分布。
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产主要有铁、铜、镍、锰、磷、石膏、白云岩、石英岩等非金属及煤矿产。
2 龙首山岩群地质特征及含矿性
《甘肃省区域成矿及找矿》(张新虎等著,2012)将龙首山岩群在龙首山地区划分为A、B、C、D四个岩组,由于岩层经受了多次变形变质和变位,四个岩组间不具层位关系和对比性。红寺湖一带有龙首山岩群A、B、D三个岩组地层出露,地层特征及含矿性如下:
2.1 A岩组(Pt1-2LA)
A岩组(Pt1-2LA)是本区主要地层,在龙首山地区大片分布,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为北西走向,不整合于新生代地层之上,与上覆蓟县系墩子沟群地层断层接触。
主要出露岩性为条纹、条带状、变斑状、斑杂状、片麻状混合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钠长绿泥片岩,浅(变)粒岩,上部夹多层透镜状白云质大理岩。
红寺湖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了15种元素,元素分布特征见表1。与全区相比,相对富集元素为Fe、Sc、Co、Nb、Ta;背景或贫乏元素为Cu、Zn、Sn、Pb。
相对成矿指数可以看出,叠加(P=1.2~2.0)元素为W、Be、Sc、Co、Nb;其余元素相对成矿指数低。
表1 龙首山岩群A岩组元素分布特征表
2.2 B岩组(Pt1-2LB)
分布于红寺湖东部坡拉麻顶一带,主要为灰色、灰白色、灰绿色石榴石片岩、石榴二云片岩、石榴黑云片岩、局部夹石英岩、大理岩,下部夹硅板岩、千枚岩。
红寺湖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了15种元素,元素分布特征见表2。与全区相比,相对富集元素为Fe、Sc、Co、Nb、Ta;背景或贫乏元素为Cu、Zn、Sn、Pb。
相对成矿指数可以看出,叠加(P=1.2~2.0)元素为Sc、Cu、Nb;其余元素相对成矿指数低。
表2 龙首山岩群B岩组元素分布特征表
Mo 1.86 1.66 89.36 1.04 1.02 Sn 2.65 1.20 45.14 1.08 1.17 Ta 0.98 1.19 121.57 0.88 0.77 Pb 20.16 11.46 56.84 0.82 0.66 As 5.59 5.44 97.30 0.41 0.08 Sb 1.40 1.22 87.41 1.00 0.91 Hg 10.63 11.59 109.01 0.98 0.68
2.3 D岩组(Pt1-2LD)
分布于红寺湖以东悬山一带,主要为绿灰色、灰色、灰黑色绢云母石英片岩,含硅板岩、绢云母片岩、千枚状石英片岩、千枚状板岩、石英岩及大理岩。
红寺湖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了15种元素,元素分布特征见表3。与全区相比,相对富集元素为Ag、Sc、Cu、Zn、Mo、W、Pb、As、Sb、Hg;其余元素为背景或贫乏。
相对成矿指数可以看出,强叠加(P≥2.0)元素为Cu、Pb、As、Sb、Hg;叠加(P=1.2-2.0)元素为Ag、Fe、Sc、Co、Zn、Mo;其余元素相对成矿指数低。
表3 龙首山岩群D岩组元素分布特征表
Co 10.38 6.12 59.01 1.11 1.30 Cu 30.61 20.41 66.68 1.55 2.33 Zn 74.71 30.59 40.94 1.21 1.38 Nb 6.87 2.71 39.46 0.55 0.10 Mo 2.72 2.03 74.55 1.53 1.82 Sn 2.30 0.84 36.63 0.93 0.71 Ta 0.69 0.70 101.90 0.61 0.32 Pb 36.92 39.87 107.98 1.50 4.21 As 72.37 92.53 127.85 5.26 16.56 Sb 3.25 3.61 111.19 2.31 6.23 Hg 20.41 36.49 178.83 1.89 4.11
3 矿产分布
红寺湖一带与龙首山岩群有关的矿产地有黑山铁矿床、三岔赤(褐)铁矿点、悬山金矿(化)点等,均产于龙首山岩群D岩组中。黑山铁矿赋存在碎屑岩与碳酸盐层之间,三岔赤(褐)铁矿体主要赋存在硅质白云岩与北侧千枚岩接触带及白云岩裂隙中,悬山金矿(化)点产于D岩组层间破碎带内。
综上,D岩组为红寺湖一带龙首山岩群中含矿性较好,有一定找矿前景的地层。在龙首山岩群地层尤其是D岩组地层中的断裂构造,给岩浆热液的侵入,形成良好的通道,有形成热液铁矿、多金属等矿化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