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构建高三一轮复习高效课堂
——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例

2019-12-27

生物学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细胞膜物质结构

林 英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 厦门 361021)

高三一轮复习往往课时紧,知识容量大,需要教师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即: 在有限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地促进学生获得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达成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课堂。高三一轮复习课的目标与新授课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前后知识的联系,突破思维误区,促进思维和能力的提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笔者在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用了“问题引领、思维拓展”的教学策略,即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在问题引领下逐步达成知识目标,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1 纵向延伸的问题——实现知识网络结构的构建

细胞膜的知识在人教版必修1第3章的第1节和第4章整章。在第3章的第1节主要简述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而第4章则详细介绍了细胞膜的结构的研究历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方式。作为一轮复习课,需要根据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用纵向延伸的问题整合串联细胞膜有关的核心知识。纵向延伸的问题是指体现课堂教学主线的问题。本节课中,大的纵向延伸的问题有: ①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②这些化学成分如何形成细胞膜的结构?③细胞膜的结构决定了细胞膜有哪些功能?从①问题跨到②问题的过程中就把知识从第3章第1节的内容联系到了第4章的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这里可以增设一些小问题,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把化学成分和结构又紧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③的过程中,提到细胞膜的第二个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时,增加一些小的纵向延伸的问题,如: 哪些物质能够进出细胞?这些物质如何进出细胞?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物质运输速率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什么是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的哪些结构?上述的物质运输方式如何体现选择透过性?通过这些问题把知识延伸到第4章的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纵向延伸的问题引领下把第3章第1节和第4章的全部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构成一个以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为主线的知识网络(图1)。

图1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知识框架图

纵向延伸的问题,不仅使课堂教学逻辑性强,避免学生知识破碎化,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深度得到发展,逐步形成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2 横向拓展的问题——促进章节间和模块间知识的联系

必修1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知识的基础,前后章节之间的知识或模块之间知识的联系往往非常密切。在新授课时,学生知识体系没有完整,很难很好完成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而一轮复习课,由于学生已经完成了所有模块的学习,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横向拓展的问题把原来隐性化的知识联系显性化,让学生能更好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有一定的流动性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能体现细胞膜有流动性的生命现象有哪些?学生回忆并总结出变形虫变形运动、质壁分离和复原、分裂、分泌蛋白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胞吐)、白细胞吞噬细菌(胞吞)、受精作用(细胞融合)等与流动性有关的生命现象。又如,在学习细胞膜的第三个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时,可以提出问题: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例有哪些?利用教材中的图3-2,学生联系必修3激素的调节,以及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等内容。横向拓展的问题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章节间和模块间知识的联系,而且也让学生运用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广度上得到发展。

3 辨析比较的问题——突破知识的易错点和易混点

新授课时,学生对概念可能没有理解透彻,知识混淆,会产生思维误区。一轮复习课的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能突破学生的思维误区,解决易错点和易混点。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回顾学生在新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点,总结出本节课的易错点和易混点,设计辨析比较的问题,进行突破。例如,本节内容中,教材的第4章第1节中讲述了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而在第4章的第3节提到水是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学生就很混乱。因此,可以提出问题: 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属于自由扩散吗?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针对水这样的溶剂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自由扩散就是渗透作用,两者并没有矛盾。又如: 胞吞胞吐的内容教材是小字体部分,会被学生忽视,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有何异同点?还有就是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的发现,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进出细胞的方式,对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利用提供的材料条件,用进出细胞不同方式的特点做出判断。利用辨析比较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同时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得到提升。

4 解决生产实际的问题——提升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都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的问题。教材中的一些栏目如“与生活的联系”“相关信息”“知识链接”还有课后练习中的“思维拓展”“知识迁移”等,都是很好地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在上新课时,由于时间紧,没办法用上,在一轮复习中,可以发挥大作用。我们可以把这些栏目中的内容,转化为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 ①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进行有计划的更换,称为轮作。这与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什么关系?②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植物会枯萎,引起烧苗现象?③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你能解释“染色排除法”的原理吗?④小肠绒毛细胞能够从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特性?这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内外因素和策略研究”,No.FJJKXB17-350)

猜你喜欢

细胞膜物质结构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系统的边界—细胞膜”教学设计
论结构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