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泽厚《美的历程》看史料运用的方法
2019-12-27余桐萱
余桐萱
一、《美的历程》中引用史料的分类
(一)实物史料
作者为了向读者展示远古图腾之美,特意在书中附了几幅图片,其中有仰韶文化的人首蛇身壶、战国楚帛画、舞蹈纹陶盆和鱼纹陶盆,这些都是具体的历史文物,历史悠久,具有深远的年代感,是第一手史料。它们的展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器物之美,还了解了古代图腾审美心理的变迁[1]。
李泽厚先生在描述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时,还引用了河北正定唐开元寺钟楼、北京故宫、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日本唐招提寺、万里长城、大雁塔、小雁塔、苏州留园曲溪楼、扬州个园,更可以看出古代建筑物的整体美。
为了展示魏晋时期“力屈万夫,韵高千古”的书法笔意体势,作者举出了陆机的《平复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羲之《奉橘帖》的唐代摩搨版和《姨母帖》,这些书法作品的实物图片表现了优美丰富、错综变化的线条与结构,从侧面揭示了飘逸飞扬、俊逸超群的魏晋风度[2]。
在《佛陀世容》一章中,作者列举了敦煌壁画《割肉贸鸽》和《舍身饲虎》来展现佛教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大同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北魏雕佛像、龙门唐雕本尊像、龙门奉先寺大门、龙门唐雕阿难像、敦煌唐窟迦叶像、龙门唐雕天王像来展示唐代佛像雕塑的不同特征,比如本尊的严肃祥和、阿难的朴实温顺、迦叶的沉重认真、菩萨的文静矜持、天王的威武强壮、力士的凶猛暴烈,使得具体化、世俗化的佛像形象更加深入人心[3]。
(二)文献史料
《美的历程》中引用了很多他人著作中的观点、研究成果和篇章,很多文献资料都很有说服力,不但充实了读者的理论学识,还进一步佐证了作者的观点。
比如:为了研究远古图腾艺术,李泽厚先生从《考古》和《文物》杂志中选择了《河北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三篇文章来论述新石器时代人们石器工具进步中体现的对形体形状的初步感受。除了这些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杂志篇章,作者还引用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贾兰坡的《“北京人”的故居》一书中的段落,借以表明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对形体的光滑规整、对色彩的鲜明突出、对事物的同一性有了最早的朦胧理解、爱好和运用(并附上了山顶洞人“装饰品”的实物图片)。
在《青铜饕餮》一章中,作者同样运用了《文物》杂志中的《关于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一篇文章,因为这章和前一章一样,都涉及年代较远的远古时代,故而引用的文献史料具有考古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同时,还引用了图书《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以及《中国史论集·论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还有《易经》和《尚书》两部直接史料,为了展示古人的社会活动,作者还引用了《左传》和《史记》两部很有史学参考价值的史书[4]。
作者还借鉴了黑格尔《美学》中关于荷兰小画派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和细节的精心描述是对自己征服自然(海洋)的肯定和歌颂这种观点,来印证汉代艺术中如此丰富的题材和对象意味着对自己征服世界的歌颂。
在《魏晋风度》一章中,作者引用了《昌言》(仲长统的哲学政治著作)、王符《潜夫论·交际篇》等具有哲学思辨的作品,还引用了《宋书》《新唐书》等史书,《四民月令》(有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手资料之称)、北朝颜之推的《家训》、古诗十九首等与社会民众关系密切的作品,这样可以使观点更加充分完整,不会因仅代表一个阶层而失之偏颇[5]。
在《盛唐之音》一章中,作者引用了《新唐书》《旧唐书》两部描写唐代的史书,《文物》杂志的《昭陵陪葬墓调查记》,还有钱钟书《谈艺录》、闻一多《唐诗杂论》等理论性很强的大家之作,在唐代代表作品的引用上,既有《代悲白头翁》《春江花月夜》这种初唐清新歌唱的诗歌典型,又引用了“四杰”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具体歌唱,还有代表盛唐之音的李白的诗句以及《上韩荆州书》,在介绍李白诗歌时,引用了龚自珍研究李白的作品《最录李白集》[6]。
二、引用史料的价值
在介绍《美的历程》一书中的史料分类时,已经涉及部分史料在书中的价值,现在将这些史料的价值作一个具体的分类。
(一)增强观点可信度
比如:引用史书、诸子百家作品等直接史料,就是对观点的有力佐证。今日之史学观点无不是从这些直接史料中研究得来的。当然,有些同时代的作品,如学者诗人之间互相品评的作品,有些也有夸张的成分,未必尽是真实历史,还有一些经历历朝历代党争影响的史书(以及后人修复的断简残篇)、可信度较低的民间传说(话本、志怪)等,虽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朝代的面貌,以及同时代人的生活境况(尤其是市井生活),但毕竟戏剧色彩浓厚,很多人物故事是为了满足大众审美心理而捏造的(如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因此引用时要谨慎,多以修撰的正史为参照,不能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二)使观点更加全面、完整
很多史料在今天看来就是研究古代历史、社会面貌、市井生活的教科书,有了这些实物史料或是文献史料,古代人的世界才在我们眼前鲜活起来,引用这些涉及古代方方面面知识的史料(如诗话词话、《山海经》和《风俗通义》等),可以使观点更加全面,涉及古代的衣食住行天文地理。可以说,没有史料的罗列搜集,观点未必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时代面貌。
(三)对理论观点具有指引归纳作用
书中很多理论观点的阐发描述都是引自史料,可见史料对理论观点的指引作用。有些史料中的篇章段落描述十分简洁生动,从中可以直接归纳概括出合适的观点。比如:《美的历程》中《先秦理性精神》一章,作者列举了《论语·阳货》《孟子·离娄上》《孟子·告子上》中的选段,归纳出艺术在先秦已不是外在的仪式形式,而是具有自身特点的观点。其特点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其次是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