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照护概念下的中国养老文化
2019-12-27徐冰
徐 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养老服务应向着“养老照护”方向发展。持续照护概念的产生,与中国养老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还应加强持续照护概念下的中国养老文化分析,以便更好地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持续照护概念
持续照护是指在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不断下降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变更养老服务,使需要不同程度照顾的老人能够获得持续照顾。持续照护理念的提出表现了对老年人生命历程中不同方面需求的关注,能够使老人长期持续地居住在熟悉环境中,通过实现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间的有效衔接提供持续照护服务[1]。在持续照护概念下,将形成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围绕长期照护目标推动养老设施体系和配套标准的建设,从而使养老服务不断发展。
二、持续照护概念下的中国养老文化
持续照护概念是建立在融合中国传统养老文化和现代养老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既体现了中国孝文化,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养老需求。
(一)中国传统养老文化
在中国养老文化中,孝文化是基本原则和理念。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都提倡儒家思想中的孝道。从古代积淀至今的孝文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中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接受孝文化的约束,才能实现从制度到文化的交互发展。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各种故事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二十四孝的故事。目前,在较多城市的文化墙和公共设施上,依然对孝敬父母的故事进行宣传[2],但从社会现实来看,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使得中国社会空巢老人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家庭对父母的孝敬缺失。按照持续照护理念,采取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能够将孝文化与养老制度结合在一起,弥补子女对老人缺乏关爱的现状,在弘扬社会孝文化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以机构养老为辅,能够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使家庭关系保持和谐,继而使中国社会孝文化得到较好传承。
(二)中国现代养老文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养老文化面临着发展困境,催生了中国社会现代养老文化。目前,中国社会多元文化盛行,传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年轻一代无论是观念还是行为上都难以体现崇老敬老的意识。提出持续照护理念推动现代养老文化建设,引导年轻人在继承、发展和创新前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尊重过去的价值创造者,才能使社会盛行养老、敬老和助老的文化理念。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导致现代家庭结构发生改变,形成了“421家庭”模式,使得两个青年要赡养四个老人。在较大的经济压力下,老人在家庭中逐渐处于弱势地位,部分年轻人甚至无法经济赡养老人,更遑论对老人进行精神慰藉。发展以社区为辅的养老模式,在保障社会供给的同时,由社区机构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能够加强青年人与老年人的联系,弘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敬老爱幼、父慈子孝文化,从而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和谐文化氛围,因此,采取持续照护模式能够使现代养老文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养老的文化依托。
三、持续照护概念下中国养老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在持续照护养老模式广泛施行的情况下,中国养老文化将取得发展,能够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使老年人老有所乐,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老年人进行持续照护,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而实现中国养老文化的进步。
(一)改善老有所养
采取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能够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得到个性化的照护服务。照护意味着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士或普通人照料及护理老年人,以确保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老年人采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和选择饮食,并结合老年人身体情况对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帮助身体存在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尽快恢复健康。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推行该模式能够保证老年人有家人或专业照护人员的护理,解决居家老人基本生活需求,使患有严重疾病的老人身体得到一定程度康复。在机构协助和监督下,能够使每个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得到解决,并且使老有所养的效果得到改善。
(二)实现老有所乐
除了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推行持续照护模式有助于养老达到老有所乐的境界。居住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能够使老年人感到自由,不会因为环境陌生感到精神压抑。子女在家照护老人或不时看望老人,也能使老人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对于能够生活自理的老人来讲,可以照护儿孙或为社区服务,从中体会到身为社会大家庭一员的乐趣。在社区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可以组织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服务队中,达到尽善尽美的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从而实现老有所乐。此外,打造持续照护养老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工匠精神”,在照护老人过程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帮助老年人客观看待“生老病死”问题,确保老年人能够体会到晚年生活的乐趣。
四、结语
持续照护概念能够促进中国社会传统养老文化与现代养老文化融合,使中国养老文化取得发展与进步,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乐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从而在传承与发展中国孝文化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