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9-12-27

文化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村落村民传统

黄 璜

传统村落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具有民族文化的本源性和传承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传统乡村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发展才能使传统村落发展更持久、更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优秀文化,同时要正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通过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全新道路。

一、传统村落文化现状

(一)缺乏对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认知

当下,许多地区缺乏对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认知。在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建设的推土机推倒了大量富含特色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传统村落风貌逐渐趋同,面临着“千村一面”的窘境。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在同质化的产业发展中面临着巨大危机[1]。

(二)文化自信尚未完全树立

在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人们的文化自信尚未完全树立,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无法把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宜居等问题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关系;二是我国幅员辽阔,但目前传统村落建设与文化发展涉及的区域较少,文化自信未能深入国民心中,未能真正发挥其灵魂作用;三是相对其他领域的文化,传统村落文化的理论研究还较为缺乏,无法给各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四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思维和方式较为滞后。

(三)传统村落文化产业未实现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本地资本受到挤压,竞争力偏弱。为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当地政府通常会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这也使得外来资本过度注入本地经济,导致当地文化特色产业发展空间缩小,影响本地企业的发展,也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偏弱。我国新型经营主体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经营方式还较为单一,多数企业单纯追求利益而忽略了文化价值的开发,注重产品的销售而忽略了对文化产品的深加工,导致部分新型经营主体成长慢、创新性差,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此外,部分经营主体只关注自我发展,借机攫取国家惠农资源,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实质上只满足了外来资本谋利的需要,对当地村村民的经济及发展的帮助不大[2]。

二、保护及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意义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旅游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传统村落蕴含的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价值愈发明显。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也承载着许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的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给树立文化自信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需要国民和社会文化意识的觉醒,更需要文化产业作为重要支撑。可以说,文化产业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力量。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文化产业不仅注重文化的市场价值,更注重人民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的满足。大量实践证明,繁荣文化产业,可以大大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归属感,进而给传统村落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传统村落文化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具备不同的特征,其特殊的吸引力也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特色旅游、影视剧拍摄、餐饮行业等[3]。

三、保护及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对策

(一)重塑文化认同,激发传统村落文化的生命力

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沦丧,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我们无法苛求所有传统村落建筑都被保存得完好无损,但作为其精神内核的传统村落文化应成为社会的集体意识和集体共识。对此,政府应重塑国民文化认同,铸造传统村落的文化之魂。

重塑文化认同,首先应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文化只有被它的拥有者热爱和珍视,才能被传承。对传统村落而言,村民既是主人,又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优秀文化的主要力量。对文化产生认同,才能激发建设和发展家乡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中国传统村落历来重视道德教化,宗族家规、乡规民约即是先民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化,体现出一脉相承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这种打破血缘边界的“和文化”,团结乡村力量的“义文化”,是当今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急需构建的精神内核。需要注意的是,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要有政府的合理引导。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中,需要牢牢把握法治精神,不能在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中逾越法律的边界,要让传统村落文化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古为今用,不断强化其现代的解释力和合理性。

传承和发展传统村落文化就应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广大村民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可通过宣传教育来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和行动能力。善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传统村落文化相关的公众号、订阅号,定期发布传统村落文化和村落保护的相关信息;地方文化部门和宣传部门应联合农村基层,从民间收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出版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相关书籍,举办摄像展等,同时引导和鼓励村民参与其中;联合政府和民间力量,成立由专业学者、政府公务人员和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人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宣讲团队,定期宣传国家政策精神和国内外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宝贵经验,尤其要突出由村民作为主体的成功案例;强化村民法治意识。此外,政府也要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第一,政府应指导村民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认真学法,认真学习贯彻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法治精神,以法治精神的理念指导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第二,地方政府要系统学习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中央层面的政策性文件、法律法规和地方制定的具体行政规范,将法律法规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有机结合,消除产业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冲突的现象。

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体,既可以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守护者,也可以是文化的破坏者。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大村民基于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认同是激发传统村落文化生命力更基本、更深层和更持久的力量。

(二)秉承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繁荣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肯定和认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4]同时,文化自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引导着人民自发参与到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让传统村落文化从内化于心过渡到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传统村落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历史文化的底蕴也极为深厚。它是与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是一种生产生活中的遗产,体现了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依托于建筑、生活方式和身口相传的文化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更承载了悠久历史的变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政治体制下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同时,某一地区、民族的历史发展轨迹、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等内容也能蕴藏于传统村落文化中,它能给某一地区、民族的发展和延续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和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实际行动。

若要发挥传统村落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铸魂作用,就必须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凝聚传统村落文化的向心力[5]。为此,政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把握好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关系。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在以城镇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各地传统村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应和而不同。“和”即是都以农民为本、都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这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不同”即是发掘传统村落文化的多样性,将其运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做到各有特色。实现“不同”的关键在于凝练文化特色,而不是大而全、小而全。第二,进一步扩大研究保护范围。目前,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聚焦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所有民族形成共同的文化自信,因此,传统村落文化发展应将各个地区都涵盖进来,这样文化自信的树立才能范围更广、影响更深。第三,加强理论研究,通过系统性、全面性的理论研究,完善传统村落文化理论建设体系,进而增强其解释力和说服力,为树立文化自信打下良好基础。第四,创新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思维、方式,在强调传承优秀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传统村落文化。政府应运用政策发动社会力量,吸引社会资本,鼓励传统村落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传统村落文化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文化在延续和发扬的过程中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同时对周边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在这过程中催生出的产业及服务助力了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这也契合了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要求。因此,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传统村落的文化产业发展要与当下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动态保护,同时需要对村民进行良性的疏导,使他们意识到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使其真正变为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守护者。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加强指导,在外来资本投资方面,政府要牵头建立紧密联结机制,让村民分享更多红利,防止外来资本挤占本地资源。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公司—村委会—村民”模式,村委会与外来资本联合成立公司并占有一定股份,由外来公司进行生产和开发工作,村民从事文化经营或文化生产,共同带动本地文化产业的兴旺,不但没有挤压本地生产和就业机会,还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同时,提高文化产品加工水平,注重文化产品附加值的开发,政府应在这一转型中承担主导作用,为文化产品加工方向以及后续产品的销售提供多元渠道。

猜你喜欢

村落村民传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