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情韵与现代意味的融合
——论《闻香榭之玉露无心》中的爱情叙事
2019-12-27陈艳玲
陈艳玲
长篇小说《玉露无心》乃网络作家海的温度创作的“闻香榭”系列小说之第二部,主要讲述以制售胭脂香粉闻名洛阳的“闻香榭”老板娘婉娘、伙计黄三、沫儿、文清四人在做买卖过程中用香粉救人,揭露阴谋的故事。此系列小说共有四部,采取的是“冰糖葫芦”式结构,每一部都由几个小故事组成,“闻香榭”则是串联这些故事的“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人也逐渐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这种结构类似名剧“名侦探柯南”与“神探夏洛克”。《玉露无心》由六章组成,分别为“白玉膏”“群芳髓”“龟息香”“同心露”“忘忧香”“灵虚露”。这些都是“闻香榭”制作的香粉,正如小说封面所写的“每一缕异香萦绕一段回忆,每一抹脂粉抚平一个心愿”,小说大致一章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这些香粉都是解决故事中人物困境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有一条连续的线索则是榭中四人的特殊身份,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同时,婉娘四人的身份逐渐得以揭晓。因是系列小说,《玉露无心》最后并未揭示出所有秘密,而是在最危险的生死关头戛然而止,留待读者进入第三部的想象世界。小说兼具现实元素与玄幻色彩,现实生活中生动的细节极具真实性;而各种复杂、神奇的香粉制作原理、功效以及各类妖邪灵怪则让小说富有玄幻魅力。就像古洛阳这座神奇而极具包容性的古城一样,亦真亦幻,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历史真实感与玄幻想象感。
众所周知,“爱情”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在文学世界里,有数不清的爱情故事如夜空中闪耀的星星,散发出晶亮的光芒,陪伴着无数个热爱世界的人,让他们感觉到人生的百般滋味。无论是“宝黛”式的凄美动人,还是“简爱”式的自尊倔强,这些爱情故事无不表达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文学家们的爱情观、生命观。《玉露无心》讲述的几个故事都跟爱情有关。“白玉膏”写信诚公主与圆通方丈的爱情悲剧以及建平公主对圆通方丈扭曲的爱;“群芳髓”“龟息香”写黄三对香木堂主的爱,香木对易青的爱以及易青与妻子的爱;“同心露”写了公蛎对小公主的爱,小公主对柳中平的爱,柳中平对婉娘的爱;“忘忧香”写了胡十一与小朵的爱情悲剧以及张富贵对小朵的爱。这些爱情故事多为悲剧结局,形象地传达出作家对爱情及人性、生命的思考,具有古典情韵与现代意味。
一、“情”“理”兼具
《玉露无心》书写的爱情故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另一类是发生在人与灵类之间。
第一类如“白玉膏”中的爱情。信诚公主少年时被儒雅聪慧、为人善良的秀才李牧所救,后来二人倾心相爱。未料信诚公主的婚姻乃要由皇帝赐婚,无法自主。果然,几年后她被指婚嫁与他人,李牧痛苦万分无可奈何乃在静域寺落发为僧成为圆通和尚,后担任方丈。自此之后二人互相牵挂但无任何交往,只是每当信诚公主来寺里烧香,圆通则远远地看着,内心虽然情深依旧但只有凄楚无言。正如圆通所言:“我已经很知足了,至少我知道她就在我附近,一切安好。①”45然而,这样无言的美好还是被爱上圆通的建平公主所打破,她因“爱”生“妒”,当她知道永远无法代替信诚在圆通心目中的地位时,采取伤害信诚的方式来报复,使得信诚失去心智,命不久矣。她的报复也带来了最终的悲剧。圆通得知建平的所为,想法破除了她的诡计,还设计除掉了建平的帮手杨沙与怀香。但是为了救被伤害至深的信诚以及保信诚后来的平安,也为了身为佛门高僧的心安,圆通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第二类如“群芳髓”“龟息香”中黄三对香木的爱情。黄三是普通的养花人,香木则是海陵香木修炼成的灵类。黄三自孩童起就曾割破手指,用血浇灌香木,一直悉心将其养护修炼成人形。未曾想香木并非善类,她功力渐深,可以完全脱离本形,但又贪恋美貌财物,以索魂吟害人性命、夺人钱财,后来被官府清剿,遭受重创。黄三虽知其罪有应得,但还是不舍她就此香消玉殒,舍身将其救出,且为了保全她的性命,将自己的容貌、声音、魂魄等都赠予香木。最后还是由于婉娘等人的巧计谋算,彻底铲除了害人的香木,拯救了濒死的黄三。还有“忘忧香”中胡十一与小朵的爱情也是发生在人与灵类之间。憨厚老实的胡十一本是一只修行多年的成年黑狐,他修成人形后靠勤劳的双手编织竹制品为生。他钟情于邻家美丽善良的农家女子小朵,小朵也爱上了善良、淳朴的胡十一。但是由于胡十一贫苦的家境及孤僻的个性,这段感情遭到了小朵父亲的反对。柔弱的小朵经过多次反对无效后无奈与张富贵定了亲,胡十一在明知无法改变小朵父亲的主意后曾经想通过伤害张富贵来阻止小朵的出嫁。在最后关头,本性善良的胡十一幡然醒悟,他自知与小朵不是同类,自己的坚持只会带给小朵痛苦,于是悬崖勒马,遏制了内心的恶念,在婉娘制作的“忘忧香”的帮助下逐渐让小朵走出感情的痛苦,自己则怀抱对小朵的祝福,远走他乡。
可以说,爱情也是网络小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奇幻的修仙题材;无论是一生一世的日常生活还是三生三世的生死相随;无论是爱情的神圣感还是爱情的被消解,从民间到宫廷,从人世到仙家,“爱情”都成为网络小说世界中人物活动的重要部分,也带给读者各式各样或情深缘浅或有情人终成眷属或爱情根本不值得一提的阅读感受。小说《玉露无心》虽不算纯粹的爱情小说,但人物间的爱情关系是情节发展的基础,成为小说审美构成的重要部分。从这些爱情故事来看,小说具有网络文学爱情描写的共性,也有作家对爱情、人性、生命的独特认识。小说从爱情的发生与表现来说,这些爱情故事具有“奇”与“痴”的特点。“奇”表现在爱的对象常为非一般的“人”。如“白玉膏”中信诚公主一直深爱着李牧,哪怕他后来变成圆通方丈,建平爱上的则是和尚圆通,圆通也一直深爱着信诚,即使成为和尚后也内心无时无刻在牵挂信诚,甚至最后为了救信诚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群芳髓”“龟息香”中黄三爱上的是一株香木;“同心露”中描写的是人与灵类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公蛎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鳌公的孙女小公主,小公主则一直将芳心托付给了柳中平,作为人类的柳中平则爱上了身为灵类的婉娘;“忘忧香”中也是写灵类与人类之间的爱恋。“痴”则表现在爱情中的情深意切,哪怕是一个修成人形不久、功力尚弱的公蛎,在爱上小公主后的卑微、努力都令人感动。显然,这些爱情故事具有超现实的幻想色彩,使小说建构出故事纯属虚构但是情感十分真实的审美世界,读者欣赏到的不仅仅是玄幻的想象空间,还有非常真实可感的情感体验。小说披着玄幻的外衣,更想表现的则是对人类感情世界非常重要的部分——“爱情”的艺术想象。
众所周知,网络小说中的爱情表达呈现出非常自由的态势,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不但反映了现实中的种种爱情模式,也创造并引领了新时代的爱情关系潮流,现实社会中青年人的爱情都受到网络小说的影响。不同的爱情故事呈现出小说不同的爱情观。《玉露无心》中的爱情叙事首先说明了小说对纯粹之“爱情”的肯定,只要爱了,哪怕是失去生命都无怨无悔。小说主要通过婉娘等人的行为、态度来表现对不同爱情的态度,如他们对圆通方丈的帮助,对黄三、胡十一等人的同情。同时,小说提出了“舍”的爱情观。“舍”即放下、舍弃,因为“爱”而舍弃“爱”。也就是说,小说书写动人的爱情,但并不认为“爱情至上”,而是认为爱情需要适度。当年信诚与李牧的爱情无法圆满,后来的信诚与圆通哪怕是爱得再深,也要保持距离,相顾无言,这是“舍”;婉娘与柳中平相爱,但是婉娘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从不言“爱”,这是“舍”;胡十一用谎言让小朵放下心结,自己背负爱而不得的痛苦远行,这也是“舍”。相反,黄三不惜一切代价追随残酷无情的香木,最终成为香木的帮凶,自己也险些失去生命,后来在婉娘的帮助之下才得以解脱,这是“不舍”;香木爱上并不爱她的易青,最后害死易青夫妻,自己的心理变得扭曲,这是“不舍”;建平因爱生妒,差点害死信诚,间接害死圆通,这是“不舍”。小说通过不同人物形象对待爱情“舍”与“不舍”招致的不同结果来传递出这样一种爱情观:爱,需要克制、适度,不应任意妄为;爱,不是占有,而是需要忍让与成全。
这种爱情观既传统又具有现代意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爱情关系的书写不尽相同,在中国古代文学世界为数不多的爱情叙事中,无论是“才子佳人”式还是野夫村妇式,都是书写爱情难遇,而一旦发生则如汤显祖所言般令人神魂颠倒、生死难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②”。这种古典的爱情书写既反映了传统社会禁锢天性的两性文化,又明确表达出爱情作为人性本能之重要以及爱情的美好与强大力量。《玉露无心》虚构的故事背景是唐朝时期的神都洛阳,人物活动基本按照彼时的历史情境来设计,对爱情关系的书写自然也符合传统社会对爱情的理解。小说肯定了爱情的可贵,也肯定、同情那些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中人。同时,在描写爱情关系时只注重精神性之“情”的美好、忠贞,显得朦胧、婉约,且完全过滤掉了“性”的成分。唯一写到的是杨沙与怀香的爱情,但是主要勾画出杨沙自私扭曲的欲望,没有丝毫的美感,作者明显是对其持批判态度的。正如《红楼梦》中表现“宝黛”崇高的精神之爱与灵魂之爱一样,小说显示出作者对传统古典式“爱情”的青睐与传承,与小说古典题材的设计相呼应。这种爱情叙事也承袭了网络小说开端之作《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模式,相比较同时期另一些网络爱情小说中种种吸人眼球的露骨细节,甚至完全不顾小说反映的历史生活基础,勉强植入各种程度的“亲热”片段,这种爱情小说别具一种纯净、雅致、清新之美。同时,在当前社会逐渐物质化、肉欲化倾向的爱情关系风气下,阅读此类小说也算是一种洗涤与补充,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真挚爱情的渴望。
然而,小说中的爱情观又具有十足的现代意味,作家显然具有十分的现代理性意识,更加尊重爱情中每个个体的权利,认为爱情应该要勇于“舍”,在爱得浓情蜜意时要有理性的认知,要懂得克制。正如婉娘对柳中平的态度,她不是不爱,而是知道二人身份殊异不能爱,若仅凭有情就放任自己的情感,结果必会害人害己。所以她选择放手:“一眼便可望见结果的事,无谓的尝试只会伤人伤己。只愿他一生幸福。①”都说爱情是自私的,往往都希望能够占有对方,所以常常会看到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人们也常常认为“执着”就是爱情应有的姿态。但若是爱情本身就会带给对方伤害,该如何取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是“知难而退”,保全对方,把悲伤留给自己?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小说给出了一个答案,即是“舍”。爱情虽然美好,“爱情至上”却容易使人迷失。这种“舍”不是因为自己的功利之心,而是在充分的理性思考后,为了保全对方,克制自己的私欲,所以更难得,更动人。这种“舍”也不是传统社会中因为礼教束缚而带来的心灵枷锁,而是具有平等意识的现代人性、人权观念。虽然爱情没有最后的圆满结局,但是勇于“舍”的那一方亦能十分美丽,这才是真正的现代人性之美。这其实也是爱情的道德性,正如瓦西列夫所言:“只有人才把道德带进了两性关系。他一旦爱上一个人就承担了尊重这种亲昵的友谊,并且要把它看作最大的幸福而珍惜它的义务。当一个人体验到真正的爱情时,他就会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③”此外,虽然小说并未表现出作家明确的性别意识,也可以发现小说描写的爱情关系比较突出男性对女性之爱的热烈执着与理性成全,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身为女性对现代理想男性与爱情的诗意想象。如前文所述的圆通大师对信诚的爱,黄三对香木的爱,胡十一对小朵的爱,柳中平对婉娘的爱,公蛎对小公主的爱。他们无论是人类还是灵类,是儒雅还是粗鄙,是强大还是平庸,都十分尊重女性,他们情深意切、可以为爱人付出一切。这样的人物设计也充分满足了现实中女性读者对理想男性与爱情的期待,为现代社会两性和谐提供了一种相处方式。
瓦西列夫也认为,人类的爱情表现机制“内在地具有这样一种高尚的能力:窥探生活的秘密,照亮人性的非理性深渊,及时地发出危险警告,纯洁感情,使它变得更深沉、更富于目的性、更富于理性”③。这样,《玉露无心》中的爱情叙事就呈现出既重“情”又重“理”的兼容态度,不同于一般玄幻小说所着力呈现的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架空世界”,表现出作家在现代语境下对传统的、古典的爱情言说的继承与发扬,也蕴含着对现代人性的独特思考。
二、万物有灵、众生平等
黑格尔曾说:“想象围绕着爱情的关系,创造出一整个世界。现实生活的一切,都由于与爱情的关系而获得价值。④”其实,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可能仅仅是一件漂亮的外衣,它包裹着作家对生命、对人性深邃丰盈的思考。网络作家海的温度是河南人,那里积淀数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滋养了她,成就了她。虽然她选择以通俗故事的方式来书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是一位有情怀的写作者。“闻香榭”系列第一部《脂粉有灵》中就宣扬了一种“侠义”精神,肯定了婉娘等人坚守的“天道”观。同样,《玉露无心》借助一些奇异的爱情故事传达出万物有灵众生平等、惩恶扬善大爱无疆等观念。小说中不完全是正面描写处于爱情关系中的两性,而多是通过旁人如婉娘等人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中加以揭示,甚至可以说,爱情故事并不是小说主角,但它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叙述工具,通过婉娘等人对待这些爱情关系的态度,小说隐藏的多种意蕴得以呈现。
小说在爱情叙事中体现了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生命意识。
《玉露无心》深受女性读者喜爱的一个原因是叙述了婉娘通过各种奇思妙想制作出许多既可以作为女性日常涂抹、护肤养颜,又可以解忧祛病、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甚至摄人心魄的胭脂香粉。这些香粉的主要原料是各种奇花异草,如白色曼陀罗花、茉莉花、赤金王菌、龙鳞花、蛇吻果、蔷薇等。婉娘采用蒸、煮、晒、煎、炒、炙、烘等方法,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性将之配伍在一起,炮制出沁人心脾的灵丹妙药。在这方面,也显露出作者丰富的花草知识与丰赡的奇思妙想。此外,《玉露无心》中的许多角色都是“非人类”——“灵类”,实乃蛇、狐、鲤鱼、香木等动植物修炼成的人形,作家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塑造出许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灵类形象。“他们”通过经年的苦修,最终幻化成人形,拥有各种强大的“异能”,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与人类发生各种关系。即使是一只普通的小花猫,也对主人有情有义。
如前文所述,这种构思显示出作者超强的想象力,也为小说构筑了坚实的浪漫主义审美特征,这在网络小说中也很常见。其实,相比较那些令人脑洞大开的玄幻文学而言,小说在这方面是比较内敛、克制的。小说并不打算以此作为吸引读者的噱头,所谓的灵类与异能似乎仅仅是某种道具,作者真正想传达的是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生命意识。灵类虽然不是人类,但是他们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价值,都有爱的权利;他们与人类是平等关系,有些灵类甚至比人类更可爱,他们能够为爱牺牲。比如身份卑微、灵力弱小的公蛎,因为对小公主的爱而愿意从头开始去做绸庄的学徒,甚至拿出自己精气所凝的内丹来为她制作香粉。胡十一也曾将自己的内丹为代价去购买能让小朵忘忧的香粉。此种情义,实在令人敬佩,是人非人又有何关系?因此,小说借主人公婉娘之口道出:“万物皆有灵。别说是花草,就是路边的石头,也是有灵魂的……这世上,人总是自以为人,而将其他的称为物、畜或者妖。却不知这都是人自己的一厢情愿,万物平等,有些人,还不如畜和妖呢。①”所以我们在小说中看到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以及由各种花草之魂制作而成的脂粉,就如一个个舞动的精灵,释放出生命的力量。小说由此凸显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虽然对那些花草与动物的想象并非现实真实,但是作家还是在不动声色之中实现了人与万物彼此尊重、彼此对话的深度思考,显露出认识生命以及构建和谐生态世界的崇高境界。小说主要通过婉娘的视角进行叙述,而她本身就是修炼千余载的灵类。这也是小说构思巧妙之所在,灵力高强的婉娘既有商人的聪明狡黠,更有悲悯众生的胸怀,作者以她为代言人最好不过了。
当然,小说中的生命观是一种很朴素的对不同生命形式的认识,不是当前民间宗教思想中神的意志,也不同于蒙昧的原始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论”。我们知道,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出“万物有灵论”,如他在考察神话的发生时认为:“日常经验的事实变为神话的最初与主要的原因,我对万物有灵的信仰,而这种信仰达到了把自然拟人化的最高点”⑤。宗教的产生也是源于此。他相信原始民族因为尚处于蒙昧状态而相信“万物有灵论”,认为世上万物都有灵魂,而且神灵强大可以影响、控制人类生活。后来的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也同样提出并论述了万物有灵论。可以肯定的是,作家多少会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但是小说《玉露无心》中更多地体现为现代人对动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理性尊重,所谓“万物有灵”并不强调非人类的神秘,并不强调他们高于人类之上的地位,而是尊重他们与人类的平等关系,希望人类能够平和地看待这些异类,和谐共处。小说并没有构建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图景,而是将背景置于洛阳这个惘惘红尘中,描述灵类与人类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作家试图在爱情故事中挖掘出灵类身上美好的“人性”部分,如对爱情的坚贞与成全,同时对香木堂主、元镇真人、鳌公等灵类为满足一己私欲残害他人的丑恶行为则进行了明确的否定。这也是继承了中国文学中对精灵形象如狐女、螺精、花精、树怪等形象描写的传统,他们变幻成人形,具有一定的人性。所以,小说虽然谈论的是灵类,实质上指涉的还是人性,最终表达出作家对美好人性的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
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上文在论及小说爱情观的时候,我们发现作家既尊重灵类的生命主体价值,又严格恪守人与灵类的差异。如婉娘内心对柳中平是有感情的,即使一个人神情寂寥,她也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表情。因为她认为:“一眼便可望见结果的事,无谓的尝试只会伤人伤己。只愿他一生幸福”①。小说也用黄三与香木、胡十一与小朵等人的爱情悲剧说明对婉娘坚守的肯定。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小说虽然强调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但是也强调不同生命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在做出爱情抉择的时候。很明显,作家认为生命体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否认实际差异,而是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谋求和谐共存,这是一种极具现实基础与现代意味的生命观与生态理想。范伯群先生在谈网络小说的渊源时曾说道:“网络小说实际上是上承变文、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鸳鸯蝴蝶派和金梁古、琼瑶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的轨迹,而它又比前辈眼光更为阔大,还嫁接了日本动漫、英美奇幻电影、欧日侦探小说等多种国外元素。⑥”的确,古代文学中,我们也曾见过灵类与人类结为夫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浪漫想象,如东晋郭璞的志怪小说《玄中记》,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任氏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中就有描写人与灵类相爱而结合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想象奇特,完全打破了人与灵类的界限,个性鲜明的灵类就是人类的象征,也从一个方面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婚姻关系,具有社会意义。显然,《玉露无心》并没有对这种叙事传统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创造性,她思考的不是爱情的自由与否,而是生命体本身的自由权利。因此,小说的爱情叙事虽然承袭了古代人与灵类爱情婚姻想象的题材,但是充分体现出新世纪作家身上对生命认知的现代理性成分,对现代生命个体价值的体认。于是,同样面对人与灵类的爱情,作家并不简单宣扬“爱情自由、唯爱至上”,而是在肯定其人性的基础上义无反顾地做出理性的抉择。所以,这样的爱情描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新世纪情境下的现代爱情婚姻关系:爱情自由很重要,但是并非唯一;当遇到生命的尊严与自由时,爱情往往成为应该被舍弃的牵绊。
三、惩恶扬善、大爱无疆
小说在爱情叙事中明确宣扬了惩恶扬善大爱无疆的侠义精神。陶东风先生曾对流行的玄幻文学表示出担忧,认为许多作品“价值世界是混乱的、颠倒的”⑦。由此来对照《玉露无心》,我们很欣喜地发现,小说完全延续了“闻香榭”第一部《脂粉有灵》中宣扬的邪不胜正、惩恶扬善等价值观。也可见作家是有意识地去传承通俗小说中的优秀传统,她借助玄幻的爱情故事向人们传达出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让人们对人性、对未来充满希望。
“惩恶扬善”是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从读者阅读接受的心理来说,无论什么故事,他们都希望能够出现“惩恶扬善”的大结局。文学也常常自觉肩负起宣传善良正义,谴责邪恶的教化功能。正如莎士比亚借戏剧人物所言:“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⑧”这不仅仅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要求,这也是世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普遍价值。表面上来看,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大都没有圆满,并未满足读者希望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阅读期待,但是在每个爱情故事的发展、结局中都宣扬了善,惩罚了恶。如杨沙与怀香因为私欲作恶害人,最终被圆通设计惩治,杀人后的圆通方丈既为保全信诚也为佛法信仰而死,建平因私恋圆通而不得陷害信诚,最后悔悟了;邪恶的香木堂主也被彻底铲除,痴心善良的黄三被婉娘治愈;差点伤害他人的胡十一也在危急关头及时醒悟,守住了善心;柳中平也坚守自己的良心,宁愿伤害自己也不出卖婉娘,女儿最后也得到救治;小公主在追爱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成熟懂事了;易青夫妻也为保爱拒恶服毒自杀了。我们也注意到,小说在表现爱情时,除了直接聚焦爱情关系中的种种,更侧重从婉娘等人的视角写其间的善恶、是非。这样,小说采用全知视角与婉娘等人的有限视角相结合的叙述角度,清晰、坚定地表达了扬善惩恶的侠义精神。纵观整部小说“冰糖葫芦”式的结构中,前面几颗“葫芦”都与爱情直接相关,最后一颗用来收束全书的“葫芦”有些例外。这个故事名叫“灵虚露”,叙述了身为金龙的婉娘制作出新款香粉“灵虚露”,在龙门帮助灵类跃龙门,揭露、阻止鳌公、元镇真人因个人私欲而伤害洛阳百姓的惊险过程。期间还揭开了文清的父亲逴龙公子十二年前,为了拯救百姓而被鳌公囚禁的秘密。读到此处,我们才明白这些人类与灵类为了保护洛阳百姓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经过前面几个故事的铺垫,最后这个故事恰如山之巅峰,将前面如登山一样的过程中逐渐被发现的爱情观、生命意识、善恶观等各种迷人“风景”全部汇集为悲天悯人、大爱无疆的价值观。从开始的婉娘利用香粉帮助处理各种爱情关系,到最后婉娘等人既保护灵类跃龙门以提升修炼的境界,又竭力阻止鳌公等人伤害洛阳普通百姓,小说在释放出浓郁的侠义精神处戛然而止,余味悠长、感人至深。总体来看,小说结构设计如此巧妙又如此自然,看似松散,实则逻辑非常严密,令人感叹。
迟子建曾说:“我认为文学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具有宗教情怀的精神活动, 而宗教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达到真正的悲天悯人之境。⑨”从这个角度来看,《玉露无心》也达到了这种高度,整套“闻香榭”系列作品都闪烁着作家深沉的悲悯情怀,体现出一位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作家应有的品格。
我们知道,自网络小说兴起以来,对其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一边是读者的热烈追捧,一边是批评家的严肃质疑。正如范伯群先生所说:“通俗文学实际上有两重门槛,一重是有形的,另一重则无形。⑥”作为中国传统通俗文学传承的当代网络文学,要向优秀传统通俗文学学习。无疑,《玉露无心》表现出了作者向优秀文学传统学习的努力。它巧妙设计了通俗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丰富生动的人与灵类形象,传达出既有古典情韵又具备现代意识的爱情观、生命意识,最终凝结成胸怀宽广、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表现出作家身上丰厚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及鲜明的现代个性色彩。此外,小说还有许多艺术魅力值得肯定,如丰富细腻的人物动作、神态描写;随处可见、字字珠玑的成语,如青青草地上盛放的繁花点点,读来让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