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谊日相求:王阳明友朋观探析

2019-12-27

文化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子夏阳明志向

李 强

阳明学士人重视在日常人伦日用中体求天理,在此背景下对于“友朋”这一为学中的重要助力有着独特的阐述。已有的研究或强调阳明学士人友朋观与阳明学讲会的密切关系,或重在将阳明学士人友朋观与利玛窦《交友论》进行对比考察,且多涉及阳明后学的友朋观。本文重在对阳明心学开创者王阳明的友朋观进行考察,并尝试阐释其重视友朋之原因所在。

一、友朋相处之道

在古代典籍中,“朋”和“友”各有所指。清人段玉裁所作《说文解字注》引《周礼注》言“同师曰朋,同志曰友”[1],大体可明“朋”与“友”之别,而当“友”“朋”连用时即可泛指同学与友人。王阳明少负圣人之志,成圣是阳明的第一等事,故而阳明所称之友主要是包括同学与友人在内的共倡圣学之友。王阳明认为友朋相交与年龄和地位无关,重在德行与识见。在写给储柴墟的书信中认为“夫友也者,以道也,以德也。天下莫大于道,莫贵于德。道德之所在,齿与位不得而干焉”[2]。好友难得,所以必须放下身段去寻找。阳明言:“凡朋友必须自我求之,自我下之,乃能有益。若悻悻自高自大,胜己必不屑就,而日与污下同归矣。”[3]只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主动去追求,才有可能寻找到理想之友。门人薛侃曾请教阳明“子夏门人问交”章句。《论语》记载,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请教如何与人交往,子夏认为必须对相交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可以相交的朋友就与之相交,不可以相交的则须拒绝;而子张认为如果自己足够优秀,那么别人的一切就都可以包容。如果自己不够优秀,那么别人就会拒绝与自己交往,也就谈不上去拒绝别人了。对此,阳明回答说:“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张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4]也就是说,在王阳明看来,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友朋相交应当清楚谁人可交、谁人应当远离,同时与友朋交往之时也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是否有不足之处。

友朋之间相处应当彼此谦逊,遇事须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传习录》中言:“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5]对待友朋也应该多一些劝导鼓励而少一些批评指摘,所谓“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友朋之间讨论学问当以宽相待,保持谦和的态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常快活,便是功夫”[6],只有保持彼此的宽和与谦下,才能进行有效的学问讨论。由此不难发现,阳明主张的友朋相处之道是谦虚内敛的,应该彼此放低姿态以宽和的态度相处。阳明认为:“朋友群居,惟彼此谦虚向下,乃为有益。”友朋间彼此低姿态、彼此谦逊才能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也才能有所长进。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诗经》中所言“谦谦恭人,怀德之基”[7]的境界。友朋论学若是偏执一边、固执己见,甚至凭借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之短处,“粗心浮气,矫以沽名,讦以为道,挟胜心而行愤嫉,以圮族败群为志”,那么友朋之间的讲习便毫无益处。友朋论学之时即使遇到不同意见,也应当“从容涵育,相感以成”,而不能动气求胜,“务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8]。友朋之间的冲突需要彼此理解、彼此忍让、彼此配合。《易》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9]可见阳明认为即使友朋间产生不同意见,也应当默然修行,以自己的美好德行取信于人,而不在于言语上的争论。

友朋之间有柔和谦虚的一面,亦有果断刚毅的一面,作为朋友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发现朋友的不足时要果断指正。王阳明认为,朋友之道在于“责善”,也就是批评、劝勉朋友从善。父子兄弟之间太过亲密,常常无法直接指摘过错,或是指摘效果不佳,所以劝勉从善“其任乃在师友之间”[10],王阳明赋予师友批评指正的重要职责。作为朋友,有责任指正友人的错误与偏颇,但王阳明同时认为对朋友的劝告应当讲究技巧,当以委婉的方式指出。比较理想的方式是“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11]。由此言之,作为朋友,一方面要善于采用合理的方式避免矛盾,另一方面要尽到朋友的责任,帮助朋友发现并改正缺点,以加强其道德修养。

二、友朋相处之益

王阳明认为,在与友朋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时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朋友相处,常见自家不是,方能点化得人之不是。善者固吾师,不善者亦吾师,且如见人多言,吾便自省亦多言否?见人好高,吾自省亦好高否?此便是相观而善,处处得益。”[12]此与孔子“见贤思齐”之句略同,认为应当在友朋交往中体察自己的不足。阳明曾勉励龙泉寺中天阁诸生,希望他们定期聚会,使友朋之间的相观之善发挥最大的作用,相会之时“务在诱掖奖劝,砥砺切磋,使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近,则势利纷华之染亦日远日疏:所谓相观而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13]。《论语》中,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4]子夏以工匠完成自己的工作来比拟君子通过学习以成道,显然阳明此处即认为友朋间的相观之善是修身成圣的一种日常课业,长期坚持友朋间的聚会论学即可日益亲近道德之境。虽然“为仁由己,固非他人所能与”,但若要论及友朋间相观砥砺之益的发挥,“则友诚不可一日无者”[15]。

阳明之学极重立志,在王阳明看来立志是为学的首要任务。“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16]然而,无论是确立志向的过程还是立志之后保持志向的长期坚定,都离不开友朋的帮助。在写给戴子良的书信中,王阳明说:“学之不明,已非一日,皆由有志者少。……故朋友之间,有志者甚可喜;然志之难立而易坠也,则亦深可惧也”[17]。信中细数京师中友朋共志于圣人之学者,并感慨自古以来有志之士,没有不向师友求助的,可见阳明认为立志实有赖于友朋的帮助。王阳明进一步认为若是人在仕途之中,则面临的诱惑更多,常常容易受到俗务的困扰,比在山林之中保持志向还要难十倍,这时友朋之助力就显得更为重要。“非得良友时时警发砥砺,则其平日之所志向,鲜有不潜移默夺,驰然日就于颓靡者。”[18]由此观之,友朋不仅可以帮助确立志向,亦是维持志向的重要助力,良友的警发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不忘志向。

志向既定,尚需时时去向着志向努力用功,而在修习圣学、精进学问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友朋的帮助。阳明曰:“学问之益,莫大于朋友切磋,聚会不厌频数也。”[19]也就是说,友朋间应当时常聚会以切磋学问。王阳明在给弟弟守文的书信中曾详细描述友朋对于学问的重要作用。立志是为学的第一步,但志向虽立,若是独自钻研学问,恐怕志向难以维持,不多久即会纵情肆志。所以,“趋向既端,又须日有朋友砥砺切磋,乃能熏陶渐染,以底于成。”[20]可见王阳明认为在立志之后需要有友朋的监督、需要友朋间相互切磋砥砺以精进学问。在王阳明这里,友朋间的砥砺切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为学功夫。友朋间的砥砺切磋至少有两种益处。其一,可以克己之私、查己之非。在与黄宗贤的书信中,阳明急切地表达与诸友相聚切磋的愿望:“京师诸友,迩来略无消息。每因己私难克,辄为诸友忧虑一番。诚得相聚一堂,早晚当有多少砥砺切磋之益!”[21]阳明希望借助友朋的力量来克己私欲。童克刚欲上八策,阳明极力讲明其非,克刚放弃了这一想法,而后来童克刚“意求删改前策,将图复上”,与先前阳明的叮咛相违背。对此,阳明怀疑,这可能是因为童克刚这段时间“切磋无力”而陷入迷误,希望诸同志“为克刚焚此魔障”[22],可见友朋间的砥砺对于克制私欲是极为关键的。其二,可以加深对圣学的体察与理解。事实上,王阳明时常写信关心弟子的“切磋砥砺”,如曾致信陈国英曰“君子之学,非有同志之友日相规切,则亦易以悠悠度日,而无有乎激励警发之益”,并热切地询问国英“山中友朋,亦有以此学日相讲求者乎?”[23]与叶子苍的信中也问道:“彼中朋友亦有可相砥砺者否?”[24]可见阳明认为在体察圣学之道的过程中友朋间的砥砺不可或缺,这已成为阳明心学修习过程中的一种基本方式。

三、王阳明友朋观的深层内涵

明代理学出现了诸多转向,商传认为随着明代生产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流通,人们产生对于新事物的需求,同时产生对社会变化现象的疑虑,而理学家的新责任就在于改造旧有的理学思想、找寻新的理论去引导社会思潮,当时的理学家们认为只有通过加强个人修养,才能够面对社会思想与生活的变化[25]。明代理学之较为显著的变化,一是面对宋儒之说空疏的弊病更强调践履笃行,二是由朱子学格之外物的求学路径转向反求诸己。阳明心学是在明代整体性的学术转向背景之下产生的集大成之学。王阳明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学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26],所以必须在日常用功中体察本心、在切实之处用功。阳明弟子钱德洪在《论年谱书》与同门魏良弼论学言“但愿简易直截,于人伦日用间无事拣择,便入神圣,师门之嘱也”[27]。聂豹在其《重刻大学古本序》中也说:“予始受学于阳明先生,骇而疑之,犹夫人也。已而反求诸身心日用之间,参诸程、朱合一之训,涣然若有所觉,而纷纷之疑亡矣。”[28]从中都可看到阳明心学重视在人伦日用之间体会圣学,在此背景下,作为五伦之一的朋友之伦便成为心学关注的焦点。

明代官方尊崇程朱理学,永乐十三年(1415),明成祖颁布《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科举考试中亦只能遵照朱子之学。在此背景下,王阳明想要传播自己所悟的与朱子学有异的学问是极为困难的。王阳明在早期传播学问时经常感慨“圣学不明”,如《送别省吾林都宪序》中说:“今天下之不治,由于士风之衰薄;而士风之衰薄,由于学术之不明;学术之不明,由于无豪杰之士倡焉耳。”[29]阳明认为,当今学术之不明在于缺乏豪杰之士倡导圣学,而体悟圣学之后的王阳明事实上自觉承担起倡明圣学、挽救士风的责任。圣学之传播离不开友朋的共同协作,需要凝聚力量进行讲学活动以传道。王阳明与李道夫信中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诚得弘毅如执事者二三人,自足以为天下倡”[30],与郑启范信中言“某愚不自量,痛此学之不讲,而窃有志于发明之。自以劣弱,思得天下之豪杰相与扶持砥砺,庶几故每闻海内之高明特达,忠信而刚毅者,即欣慕爱乐,不啻骨肉之亲”[31],都足以窥见阳明欲求友共倡其学的迫切愿望。就阳明学派的传播方式来看,亦是以师友间的讲学活动为主,阳明生前即创立龙山会、惜阴会等一系列讲会,阳明身后其心学同志更是彼此合作,扩大其讲学活动以增强其学说影响力。阳明心学在明代中后期的大规模传播实离不开与王阳明志同道合之友朋的共同努力。

四、结语

王阳明主张的友朋相处之道是谦虚内敛的,注重从己身发现问题,友朋实为修行圣学过程中的重要助力。对于王阳明友朋观的考察应当将其置于中晚明的历史背景中,王阳明对友朋的特别重视是其反求诸己的为学方式的重要体现,也是其学说传播的需要。对于王阳明友朋观的研究有助于理清中晚明士人友朋观的发展脉络,也有助于对中晚明阳明学士人讲学活动的进一步认识。

猜你喜欢

子夏阳明志向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论语》知多少?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确立适当的志向
孔子借伞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孔子神算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