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研究

2019-12-27王瑞俊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风俗民俗文化莫言

王瑞俊

(长治学院 沁县师范分院,山西 长治 046400)

一、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又被人们称之为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民间的风土人情以及风俗文化。广泛意义上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区域的人民在一个集中的区域逐渐形成的生活习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民俗文学主要是指专门研究民众生活与地方风俗的科学。民俗文学主要包括的是理论民俗学、应用民俗学以及历史民俗学。主要指的是部分专家以科学认真的态度来研究当代民俗生活习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收集,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用自身的语言重新进行表达,在探求社会功能、本质结构与基本特征的同时,揭示其发展与演变的过程,这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与服务。民俗文学可以对人们认识历史提供很大便利[1]。

二、民俗文化发展现状

民俗文化主要指的是人们的信仰、口传文学、民族风俗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现阶段,中国国内已开始对民俗文化保护加以重视。但是,关注的重点只是集中于制定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一些制度,同时,国内的学术界也只是进行了一些表面化的调查工作。在对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上面,依然存在明显欠缺。对国内文化产业结构的研究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于文化结构中产业结构转化机制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民俗文化的重视,促进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民俗是一个时代或者地域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风俗的总体体现。文学作品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密切,这可以从远古时代开始研究,例如《诗经》中所经常出现的的大量的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形象的作品,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是民俗文化,描写的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主要体现的地方,包括乡土民俗、居住民俗、生活民俗、理解民俗。分析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时,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进行分析。莫言作为文坛为数不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中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作品里呈现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莫言能够获得表彰的重要因素。莫言运用其特有的文笔将中国民俗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莫言的大多数作品已经获得欧美国家的认可,可见民俗文化对于世界发展来说也有很大影响,也可以看出科学民俗文化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及至当代文学作品中,内容包含有很多地区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描写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关键部分,是抓住读者目光与心灵的重要因素。文学是经验下的产物,而文本拥有不确定性。民俗文化的分析,也是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解析。因此,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对民俗文化的作品进行重视,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2]。

四、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1.贾平凹作品地域民俗文化的体现

和古代文化作品进行比较,中国的现代与当代作品中的民俗文化更具有乡土气息,是具有现实主义人文色彩的作品。历史洪流不断向前,民俗文化依然是作家们重点描写的重要内容。在当代或者是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人文作品。尤其是有部分现实主义作家,会在其作品中不由自主地展现出民间风俗与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当地地域文化[3]。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中就有很多能体现民俗文化的描写,民情风俗是贾平凹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使用民俗文化来构筑自身的作品,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中详细描述民族形态,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一种文化创作新方式。在现实主义作品中,不仅可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气派,也可以体现出自身对于艺术的追求。在贾平凹的散文中,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作者并没有进行专家理论概念的描述,也不是那种丝毫没有根基、故作姿态的张扬自身的文化修养,而是通过自身文笔将历史上散落的文化以及具有民俗民情的鲜活作品跃然纸上。在其散文创作过程中,对于中国民俗文化的讲述更是细致入微,同时,也很有气势。在散文中,关于生他的地方的描写可谓是精彩纷呈,在养育他的黄土地,尤其还是具有悠久历史且是他隐居十九年的地方,在散文中可以看到当地的都市风情、乡村民宿,在《关中论》中描述关中人“喝西风、吃泡馍,唱秦腔”,关中的村居一般是“黄土版筑,墙高檐宽”。而在他的另外一首散文中《商州三录》中,展现了作者优秀的写作功底,描绘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与繁衍生息。在作品中,作者对于黑龙口旅店的描述,加深了人们对于作者的认识,在《黑龙口》这篇文章中,如“天黑了,主人会让旅人睡在炕上,媳妇会抱来一床新被子,换了被头,换了枕巾。只说人家年轻媳妇要到另外的地方去睡了,但关了门,主人脱鞋上了炕,媳妇也脱鞋上了炕,只是主人睡在中间,作了界墙而已”,通过不同的一项例如“上炕、脱鞋”可以看出北方人生活的习惯动作,通过“主人脱鞋上了炕,媳妇也脱鞋上了炕,只是主人睡在中间,作了界墙而已”可以了解到当地的生活习惯与主人的待客礼仪。

2.鲁迅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在鲁迅的众多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鲁迅是很看重民俗描写的。例如在《阿Q正传》中,对于主角性格的描写,在《祝福》中,作者所描画的祥林嫂的性格与悲惨命运,在《药》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血馒头可以治疗肺病的一种讽刺。在这些作品中,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描写与人物性格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这对作者想要体现出民俗文化的一些现象提供了很大便利[4]。

3.王鲁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王鲁彦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状况与人民精神信仰。对于精神的洗礼作用,作者也已经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在《鼠牙》中主要讲述的是鼠信仰以及鼠婚风俗,通过对动物的描写体现出部分民俗习惯对于人们心灵带来的束缚,运用民俗文化来体现出人们性格中的一些缺陷,例如人性自私的一面以及狭隘的一面,同时,也可以间接的看出民俗中的一些好的风俗文化。作者具有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给人们带来反思的同时,为现代文学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榜样。在王鲁彦部分作品中,主要描写了人们为了求雨而举行了大型壮观仪式,体现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于雨水的急切渴求与愿望。从《菊英的出嫁》这部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地方风俗生活,以及主角的人生悲剧。

4.陈忠实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对于文学作品,需要的不仅仅是向人民传递自身的价值观,还需要注重价值观传递的方式。陈忠实在作品《白鹿原》的描写过程中,对于乡土民俗进行了充分的讲述,这是一部具有北方色彩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在描写白鹿原时,作者对主人公的长子与长女诞生过程的描述格外生动。在陈忠实作品中可以看到礼仪文化,将作者的内心想法通过描述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优良品德,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表现。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礼的诠释,促使人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白鹿原是被读者评价为最有中国味道的一部文学作品[3]。

5.莫言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

二十世纪,有一部作品红遍大江南北,就是莫言的《红高粱》。《红高粱》这部文学作品被拍成电视剧之后,文学作品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好评,这部作品被很多读者亲切的称之为最爱的作品。在《红高粱》中,对于一些场面的“真刀、真性情”的语言描述,塑造了主角鲜明的性格色彩,对于地方民俗文化也进行了详细描写。作品本身就透露出浓浓的乡土情结,例如对于九儿在出嫁之前的一段描写:“喜娘正为九儿‘开脸’。一股拧成麻花状的丝线在九儿光洁的脸上滑动着,为她刮去脸上的汗毛,把眉毛修成两条弯弯的细线。喜娘手持梨木梳子,把九儿的一头秀发揽在手里,一绺绺、一节节地梳理。尔后,把梳顺的头发紧根儿扎住,挽成几个大花,塞进黑丝绒编织成的密眼发网里,用四根银簪子插住”,通过这段描写,读者可了解到民俗文化的一些现象,对于女子出嫁之前需要开脸,可以看出民俗文化对于作品的深刻影响。坐着花轿去出嫁,对于花轿的描写,可以将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作品中还有酿酒、饮酒、高粱地的一些描写。在这部作品中有充满斗志的少年余占鳌,也有聪明理性的九儿,在这部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例如文章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民众团结一起共同抗敌的描写,还有部分人物思想发生转变的描写,例如朱县长对于抗日的思想改变。从作品中展现出人们的思想、心态,将民俗文化、地域风情、历史等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酒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从对高粱酒的描写中,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作品中的民俗文化,对于乡土风俗的着力描写,体现出更加可贵的民俗文化与民族特色。莫言的作品是存在精神力量的,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性格与心态。可以通过对作品的阅读,看到想象中的画面,给人带来想象力的同时,在脑海中形成比较直观的画面,促进人们对于知识的更深理解,提升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在作品描写的背后,可以发现作品中蕴含着一种精神上的力量。通过《红高粱》,可以了解到作品具有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作品的励志作用会对青年人产生带动作用,尤其是对于余占鳌的成长历程描写,余占鳌从一个土匪转变为一个抗日积极分子,为青少年成长树立了榜样作用。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反应的是民族气节,这对民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风俗民俗文化莫言
太平风俗美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跟踪导练(四)4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莫言:虚伪的文学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