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探索*

2019-12-27黄晓龙陆柳延贲卉贝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价值观核心

黄晓龙,陆柳延,贲卉贝,陈 璇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受各种价值体系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些多元分散、甚至对立的价值观,同时存在于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里。分化的价值观非常不利于国人凝心聚力,不利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体现了国家、民族和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层次核心价值观,蕴含着团圆、忠孝、和谐、仁爱、诚信、爱国等精神内涵,很好的满足了我国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建设要求,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自身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自身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节日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将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载体。

1.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传统节日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合思想,圆满至善等观念,以传统节日的表现形式,耳濡目染地内化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许多层面共融共通,说明了核心价值观并不是现代社会主义时期的新生产物,而是我国几千年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历史深远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对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2.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和生活化,将外化的价值观体系内化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以及指导个人言行的价值规范,最终形成全体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为国家提供文化综合实力。传统节日文化崇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向往,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正面引导的功能。传统节日所具备范围广、贴近生活、隐形文化等特点,能够让人们在过节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价值认同,这将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3.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载体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功能。以传统节日为载体,能够使民众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节日文化,增强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知,在现实体验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直观的、现实的体现载体,有助于推动民众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认同。

二、传统节日面临的现实困境

1.传统节日的时代困境

作为上层建筑的中华传统文化必然是基于中国传统的经济形式,意味着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也是根植于农业经济。随着国家进入现代化,工业取代农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化广度和深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大量人口成为城里人或在城里务工,这些人对传统节日越来越淡化,重视程度逐年降低,仅仅在春节等为数不多的重要节日返乡过节。新一代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出生和生活在城市,远离乡村的人们也远离了基于农村的传统节日文化。而在城市,传统节日所要求的宗族关系、仪式、地缘、农历计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难度,在城里保护并强化传统节日文化缺乏具体可操作性。

2.传统节日的社会困境

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追随市场经济进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许多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狂热追捧以过西方节日为荣,举办各种西方节日文化活动,校园内充满了西方节日文化气息,中西方节日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其次,在市场经济利益驱使下,传统节日逐渐被商业化,功利色彩越来越重,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意义被抽离,被包装成单一的“美食节”、“购物节”,节日本身蕴含的精神精髓被抛弃和遗忘,逐渐沦为商家获利的工具。

3.传统节日的教育困境

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教育系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和引导程度明显不够,缺少时间、空间、载体和资金等必要保障机制,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传统节日文化体系。高校在推动传统文化时,教学上主要依赖于语文老师,其他课程基本上不涉及,而且大部分年轻老师对传统节日自己都不了解,无法推动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活动上主要依赖团委,活动大多以讲座、报告和海报宣传为载体,缺乏整体氛围与真实体验,效果并不明显。

三、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路径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加强理论研究,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

文化需要代代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往往作为对立面而存在,导致几十年来对自己文化的否定,中国人的文化特性越来越空心化。在高校,担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主体责任的老师,都成长于这个年代,从他们的教育经历来看,并没有接收比较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从生活经历来看,改革开放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化的过程,他们大多数都是城市化的一代,对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节日了解比较零散。而高校老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决定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因此,学校应当推动教师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加强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领悟,整合学校相关教学和研究力量,培养一批理论骨干,在教师层面全面系统化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价值观内涵。在研究的基础上,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有效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机融合,使二者教育资源有效对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力推进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建设,开设传统节日文化选修课,或在已有传统文化选修课程中增加传统节日文化模块,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2.结合时代特征,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现代化“重构”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现代史中,曾经背上了让国家落后挨打的罪名。进入21世纪后,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内核,才发现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在不断演化但不会消亡。在这一认识的支持下,传统文化又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但是面对中国传统节日这一传统文化的显性标志,当然不能全盘照搬全盘接收,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糟粕取精华的加工,同时还要结合现代社会扬长避短,对传统节日内涵进行有意识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重构”。首先要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进行重构,将传统节日中的封建迷信等落后因素剔除,弱化传统节日的经济内涵,强调传统节日的积极意义,赋予传统节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将爱国、富强、和谐等时代精神融入到传统节日中,使传统节日成为传播正能量,培育价值观的文化标识。比如清明节除了缅怀先人的意义之外,赋予清明节纪念革命烈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现代意义。其次,要重构传统节日的表现形式,改变节日的传统、迷信的外在形式,将中国现代文化符号融入到传统节日中,将现代生活方式与节日庆祝方式相融合,增强传统节日的影响力和现实感染力,使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托和载体,比如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冬至时学校组织学生包饺子、中秋节提倡网络、视频话团圆等。

3.丰富融合形式,建设校园核心价值观文化

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除了课程体系中进行核心价值观建设外,高校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助于建设基于传统节日的校园核心价值观文化。首先,打造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平台。利用在学生中影响力较大的微信、微博等平台着力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打造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文化产品如微电影、微动漫、微游戏等,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宣传平台的制作、互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度,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意义。其次,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的实践。在传统节日期间,让学生亲自参与节日实践,使传统节日文化与社会生活接轨,组织学生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互动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接触和亲身体会,去感知自己、了解社会、认识国家,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从而形成来源于实践的思考与理论,并最终指导个人的社会活动。最后,开展多样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在打造校园文化体系时,将传统节日融入其中,如将“宿舍文化节”和“中秋节”融合起来。鼓励学生在传统节日时创造出不同的纪念活动形式,引导大学生组织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社,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开展论坛、沙龙、辩论等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