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美丽乡村风景线》媒体联合采制有感

2019-12-27◎赵

文化产业 2019年20期
关键词:风景线广播融合

◎赵 凤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北京 100022)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被大大削弱。传统媒体出现的危机既与新技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有直接关系,也与自身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落后紧密关联。传统媒体直接转型新媒体,从机制体制到人员配备等诸多方面来看,可行性极低,引进新媒体运营模式和专业技术人员受到多方面掣肘。发展至今,尽管传统媒体都受到了新媒体的极大冲击和影响,但能做的也就是开通运营媒体自己的两微一端,粉丝数和影响力与商业的新媒体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对自身的传播和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对于传统广电从业人员来说,新媒体是全新的领域,审视我们自身体制内是否可以有所改变,修炼内功以应对外部激烈竞争呢?近几年,各地广播电视台的融合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融合后媒体资源共享,统筹管理,多渠道分发,从影响力和传播力上都有良好成效。北京广播电视台在2019开始进入实质性合并融合阶段,可以说为实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

一、《美丽乡村风景线》媒体联合采制

节目生产的一线编辑、记者,也都从意识、行动上往融媒体思维转型。2019年我作为广播版节目统筹,参与了由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首都文明办等共同主办的“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大型新闻公益行动。“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大型新闻公益行动创办于2014年,旨在创新“三农”宣传平台、展示“三农”发展成果、培育提升文明乡风,促进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不断深化。今年的主题为“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文明实践”。活动以媒体融合传播的方式,共同挖掘发现、宣传推介由乡村振兴典型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亮点”连接而成的52条“风景线”,北京广播电视台与13个涉农区融媒体中心联动,共同启动了活动宣传推广联动平台。通过媒体融合传播、全媒体推广等方式,从不同视角集中展示了乡村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这次全媒体宣传推广活动可以说是媒体融合联动的一次集中练兵和有益尝试,有节目选题策划—和采访对象沟通联络—制定采访计划分发—联合采访录制—后期制作播出—多媒体分发等一系列流程。在采访过程中北京电视台记者、北京故事广播记者、新媒体记者多路出击各条“风景线”,大家克服时间紧、线路多、任务重等困难,协同合作,深入乡村基层驻扎蹲点,采制了丰富的一手音视频素材,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首批40条线路的采制工作,大大提高了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二、《美丽乡村风景线》融媒体报道特点

通过这次媒体联合采访实践,我对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此次融媒体报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角度挖掘乡村振兴亮点

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组织的52条“风景线”的联合采访中,北京故事广播与北京电视台团队、新媒体团队密切配合,同步行动,分头发掘,根据自身传播的特点,多角度记录乡村振兴中的生动事例。广播和电视台团队、新媒体团队协同采访,各有侧重,有主有次,亮点的挖掘深度和广度得以兼顾。这些线路多在远郊区,每次采访要用2-3天对沿线各乡村点进行深度信息挖掘和采集。记者深入挖掘视频画面外的信息,充分采集现场丰富的声音素材,以鲜活的话语、清新的文风,报道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新作为、新气象,并充分运用各媒体的平台资源,给世人展开一幅山清水秀、日益富足的美丽乡村画卷。

以延庆千家店镇百里山水画廊景区这条线路采访为例,景区包括一环三区十二个空间节点,涉及滨河环线几十公里,区域广、景点多。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各个媒体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各取所需,从不同角度发掘风景线的精彩之处。广播选取有特色代表性的声音素材如滴水、瀑布、鸟鸣等音频,捕捉典型故事、典型人物等;电视通过视频画面展现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而新媒体更不拘泥于形式,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发现景区的独到之处,可以说同一条风景线从不同平台,用不同形式展现给听众、观众、网友。

(二)提升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

融合报道是一次难得的大练兵,下车采访、上车编发,是记者们的工作常态,除了广播记者标配的采访机、录音笔外,视频和图片资料也需要采集,声音内容在广播节目中呈现的同时,也将在北京电台新媒体客户端“听听FM”以及《美丽乡村筑梦有我》微信公众号中呈现。记者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和报道的水平,也在和同行的交流切磋中提升了业务能力,获得融媒体发展的经验和思路。为了符合移动端受众的特点,故事广播对节目的时长和形式有“短平快”的要求,用10分钟来展现每条风景线中三个典型村、点的亮点。这种“短平快”的形式正好适合网络传播,相应的内容会经过编辑在“听听FM”再度呈现,开设专栏,实现融合传播,提升报道的影响力、传播力。

以昌平区十三陵镇上口村采访为例,上口村以驴打滚宴闻名,这里不仅有诱人美食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记者们在采访中纷纷拿出手机录制小视频,拍照记录,然后多渠道分发积累素材和内容。记者通过联合采访在完成采制任务的同时增强了新媒体传播的意识,积累了融媒体传播的经验和思路。

(三)培养适应媒体融合要求的新闻工作者

日常工作中,因为传统流程和固有思维,广播记者与电视记者、新媒体记者联合采访的机会较少。在联合采访开始过程中,有些记者不习惯,觉得不同媒体的节奏和关注点不一样,要互相迁就和适应。在采访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实践,记者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大家求同存异,互通有无,各取所需。通过此次采访活动,记者们边走边看,边交流边思考,深刻意识到新闻工作者只有步履不停,到基层、在现场,才能看到真实、感受真实、表达真实;在每天紧凑的行程里,在共同采访中,不仅锤炼了“脚力”“眼力”,也锤炼了“脑力”“笔力”。在行进中锤炼“四力”,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在报道里讲好中国故事、记录伟大时代。此次融合采访,通过多样化、丰富的报道内容实现集群效应,拓展影响力,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随着北京广播电视台合并融合的不断深入推进,今后的工作中媒体融合采访会越来越多,作为编辑记者,通过这次的锻炼,我会积累经验,时刻准备投入到一线采访报道中[1]。

在传统媒体面临新的发展格局和新的挑战形势下,如何理顺各种关系、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管理结构和改进运行机制,如何开拓事业发展的创新点,如何构建受众喜闻乐见的良性发展新型传播业态,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不断探索[2]。

三、结语

没有旧媒体,只有旧思维,媒体应该按其特性发挥其长。接下来我们要做的节目、新媒体、活动、经营都将不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彼此联动,互相融通。我们应抓住这次契机,实现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新飞跃。

猜你喜欢

风景线广播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靓丽风景线——关工委科技指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