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干部形象建设的时代特质及现实启示

2019-12-2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时期党员干部干部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 江苏 无锡 214153)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选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这是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党员干部形象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继承和发扬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党员干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历史特质的时代精神,对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党员干部形象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

党员干部形象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依托,是党员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过程。具体来讲,党员干部形象建设就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具体体现,作风建设的过程, 也就是塑造党员干部形象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一直依托党组织内部的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得党员干部对外一直保持良好的形象,并以此赢得民众的认可与支持,夯实党的社会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正处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的形象建设就显得更具时代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党员干部形象建设是对优秀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国家建设与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蕴涵不同历史时期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的优秀革命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历史时期,党员干部只有带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先辈精神,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才无愧于革命先烈的浴血荣光,也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支持和拥护。其次,党员干部形象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做示范,团结带领党员干部齐步走、踏实干,使党员队伍尤其是党员干部队伍的形象与面貌为之一新,很好地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也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先进性的政党。第三,党员干部形象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内容。当前,我们党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就是党的细胞和基石,党员干部形象建设必然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内容。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看,有些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弱化,宗旨意识淡漠,工作作风漂浮,前进动力不足,日益脱离群众,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党员干部只有以优良作风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也才能为党肩负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继续前进的历史重任。第四,党员干部形象建设还是党员素质提升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既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也是党员干部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只有把好干部标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才能“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也才能带动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建党以来党员干部形象建设及其时代特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员干部形象建设及特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就非常注重发展先进分子入党,除思想追求进步外,出身与经历也成为发展党员的条件。中共一大党纲明确规定,党员必须认同党的纲领和政策,而且不能跨党和做官。时任中共中央局书记的陈独秀因此辞去了国民党广东政府内担任的职务,出身于旧军队的朱德在申请入党之初受到陈独秀的冷淡,直到1923年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时才取消了党员不能跨党和做官的限制,这也为非工人出身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打开了大门[1]。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要重视思想上建党,认为在农民占主体地位的中国不必过分强调社会成分,入党条件中明确了诸如忠实、有牺牲精神、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等具体内容,这在当时背景下,无疑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先进性形象。对照红军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服从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永不叛党是这些时期共有的内容。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5月专门就党的干部问题如此论述:“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2]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培养勤俭、廉洁、克己奉公的党员干部,严惩克扣、截留、盗窃、侵吞、浪费公用财物和挪用公款等行为,提倡勤俭节约,加强管理教育,严惩违法犯罪,党员干部中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景象。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地凝聚在连队党支部周围,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干部清廉,军纪严明,军民鱼水情深,与国民党官僚作风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我军的一大政治优势,为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在血与火的磨砺和洗礼中,用生命诠释党员干部的崇高形象,大批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用血肉之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并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精神财富。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转战二万五千里创造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贫困与封锁的“延安精神”,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之际以“两个务必”为精髓和灵魂的“西柏坡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时代性精神就是无数优秀党员干部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们为了正义而崇高的革命事业,把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他们信念坚定,意志刚强,抛头颅洒热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英勇献身,使历史上那些“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也为之逊色[3]。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员干部形象建设及特质

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的干部。党中央决定通过教育改造原国民党政府机关职员、选拔培养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等方式,吸收大量的新干部进入党内,以解决干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有些投机分子也乘机钻进党内,在工作中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党员干部中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的作风开始流行;一些干部对工作不负责任,严重脱离群众,采取蛮横态度去完成工作任务;骄傲自满的情绪严重,经不住权力的诱惑,甚至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党与人民政府的威信[4]。党在革命年代形成和保持的优良作风却在革命胜利后受到了极大挑战。在此形势下,中央于1950年5月初在全党范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克服党员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自傲情绪和“革命到头”思想。1951年12月掀起了一场以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反”运动,清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如上海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相继开展了整风运动、“三反”运动,并建立了纪委监察机构惩治腐败分子,追缴了大量赃款,对党员干部起到了教育作用,使腐败现象大为减少,逐渐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清廉形象[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央把“又红又专”作为党员干部选拔和任用的标准,从理论、政策、业务文化、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既懂政治又懂业务“红专并进”的党员干部。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赋予“又红又专”更加科学的时代内涵,即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懂具体的业务工作。此后,又红又专的选人用人思想,成为干部考察的重要标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有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向穷山恶水开战的山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有“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钱学森、朱光亚等,有大庆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有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有“人民的勤务员”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有江阴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等等,这些形象同样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质的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唐山抗震精神等。这些优秀的党员干部及他们身上集中展现的坚定信念、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服务人民的时代精神特质,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向前。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党员干部形象建设及特质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并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势在必行。邓小平同志把实现四个现代化比喻成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并指出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江泽民告诫全体党员干部,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党员干部更要注重学习。为了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十六大以来,在胡锦涛同志领导下着力完善党员干部的学习制度,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任务。可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取得重大成绩,重视学习,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事业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简洁明确地概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2001年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十八大后,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中央于2012年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严厉整治“四风”的基础上,2013年6月又掀起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4月中央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的“四个意识”,也为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发展和民生幸福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先后形成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精神。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任长霞、“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他们是党员干部的典范,是时代的先锋,是社会的楷模,更是引领时代前进的航标灯。这些精神都是一大批身处时代大潮中的先进人物、英雄模范或群体,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或在特殊的任务或困难面前,胸怀国家民族的利益,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这些精神的中流砥柱。因此,这些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党员干部和革命力量的形象写照,它们是相互联系一脉相连的,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升华的,其精神内核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新时期党员干部形象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思想建党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形象建设的根本任务

思想建党历来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大革命时期当革命处于“白色恐怖”的低潮时,很多革命立场不坚定、政治信仰迷茫、贪生怕死的党员甚至干部成为可耻的叛徒;革命胜利之后,随着流血战争的结束和国家建设的开始,有些人乘机钻进党内,成为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这些现象都给党的事业和党员干部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十九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但部分党员干部仍然存在思想不纯、党性不强、精神懈怠、脱离群众等问题,使党员干部和党的形象受到损害。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思想建党工作,以塑造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一是把好思想入党关,听其言观其行,加强考察与指导,更要重视干部思想上入党;二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党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做有机衔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把理想信念内化和固化为党员的政治信仰;三是在党性教育与业务工作中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的红专并进的党员干部。

(二)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形象建设的核心要素

优良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在炮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影响深远的好作风,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却高高在上、脱离群众、颐指气使、“四风”盛行,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感,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也极大地损害了党的执政形象。如何推进作风建设呢?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新的形势下,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一句话,走群众路线是改进作风的唯一路径。要沉到群众中间去,下到基层下到底层,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百姓诉求,认认真真为人民群众、困难个体或群体做好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工作作风改善了,服务意识增强了,群众观念长驻心间了,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也就自然树立起来了。

(三)反腐倡廉是党员干部形象建设的重要抓手

方志敏在《清贫》中展示的共产党人形象与国民党的高官形成鲜明的对比,至今让人感动不已,堪称革命者清廉的典范;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也雷厉风行地进行反腐,1932-1933年瑞金苏维埃政府对犯有严重贪污犯罪的高官判处死刑,毛泽东亲笔签署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延安时期惩处黄克功、肖玉碧等虽有战功但腐化堕落的干部;建国初期中央坚决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等等。历史证明:反腐倡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习近平同志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清廉风气与良好形象的关系。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对当前反腐形势做出科学的判断,明确表达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坚定决心。党员干部时时刻刻要保持头脑清醒,警钟长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优化自己的言行,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做勤政为民的表率,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加强党员干部的形象建设。

(四)舆论宣传是塑造党员干部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

土地革命时期,受政治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局限,没有有利的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往往被敌人歪曲甚至妖魔化,导致民众缺少认知甚至被民众误解。对于这种情况,中共中央虽然也利用一切机会做广泛的宣传鼓动工作,但当时国民党控制着国家的舆论工具,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几乎没有传播的空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这样描述:“中华天朝的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因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6]而当一些西方记者考察延安后,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相比是光耀四射的,整个抗战时期共产党用英明的领导,不仅抗击敌军,保护人民,而且使人民脱离苦难。正是这样的一些西方记者让国统区乃至全世界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形象。由此足见舆论宣传对于形象塑造的重要。当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工具应有尽有,网站、QQ、微博、微信各种新媒体平台应接不暇,在新形势下有效利用媒体工具,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思想教育,加强工作交流,进行舆论宣传,必将成为提升工作效果、塑造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时期党员干部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