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与高职专业课教学融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12-2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院校信息化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工程系,辽宁丹东 118009)

1 引 言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中已经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高职教育是高层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注重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面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人才培养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加快职业发展新要求“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明显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2 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教育指导下,各教育部门、高职院校和教育服务行业都在思考如何推进职业院校的教学信息化,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职专业教学中,提高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借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化技术影响着现代高职学生,他们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也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传统的课堂让他们兴趣缺失,课堂成了教师的舞台,高职教学质量很难满足社会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和学生都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途径来改变现状,因此研究信息技术如何促进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政策法规,积极推行高职信息化建设。各教育单位和高职院校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高职信息化教改立项、信息化教学教研指导、信息化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助推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发展[1],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职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3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

南国农教授在信息化教育内涵中提到信息化教育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2],而是乘法关系。那么落实到职业教育中就是:

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信息化技术=职业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下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就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将信息化技术有目的地与高职教育教学相融合,相互渗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职业教育的成果,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实现学习型社会为核心的动态的系统过程。

但高职信息化教育无论是从信息化技术还是教育理念上,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就高职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3.1 客观方面

3.1.1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1)基础建设存在差异性。国家(省)示范(骨干)院校已基本建成了校园网平台,实现了网络全覆盖,配备完善的多媒体终端,多地甚至建成了智慧教室、智慧校园。但条件较差的普通院校在网络覆盖面和传输速率等方面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传统教室仍占据主导地位,多媒体设备质量不高,且有老化和破损现象,严重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2)信息化建设缺乏个性。信息化教学设施配备不合理,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方式和设施完全照搬照抄,而很多专业和课程对多媒体的要求不尽相同。顶层设计缺乏对专业和学科的具体分析,对差异和个性化要求置之不理,造成部分多媒体设备成了摆设,需要的信息化技术无法实现。

(3)忽略高职教育本质。高职教育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很多专业技能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专业课程要根据实际需求配套实训设备和场地,建设多功能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但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即使配备了完善的信息化设施也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1.2数字化资源建设[3,4]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资源匮乏不高。职业教育专业多而杂,各高职院校也存在着差异性,具有自己的特色,即使专业相同也会因为应用方向、职业或岗位差异很大,教学侧重点和教学目标也是千差万别,真正能在专业课堂上实施的专业资源十分匮乏。

(2)校本特色资源建设困难大。各高职院校也正在积极开发适合自己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和校级精品课程,但由于资金、教师、教学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建校级教学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高,有的资源在教学上几乎无法实施,最终成为摆设,利用率不高,实施效果不好。

3.2 主观方面

3.2.1信息化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教育思想认识不足,易走“全或无”极端。很多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仍采用保守的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过于简单,与课程整合度不高,很难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或者认为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越多,信息化教学效果越好,从而忽视了处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本身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与教学方法手段有机结合。

(2)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理解,难以本土化。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不同课程具有差异性,现有信息化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高职教师缺乏获取专业理论培训和指导的途径,只靠教师也很难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本土化,系统化,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2.2教师信息化水平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不全面、不系统,针对性不强,对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等软件的使用能力欠缺。教学资源也是通过下载得到的,资源与实际专业教学不配套,教师也不具有教学资源自主开发能力。

(2)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对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很难形成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另一方面开展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资金和精力,依靠教师很难独立完成。

4 推进信息化视野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1 总体规划、分层逐步优化信息化环境建设

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做好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确定高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开发规划与发展思路。比如:环境建设按专业类型和课程特点分层次规划设计,形成二维信息化环境建设规划,总结出不同课程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侧重点,设计出适合专业课程的增强型信息化教学环境。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可以建设VR增强型智慧课堂;电气类专业课程可以建设网络增强型智慧课堂等。设计好顶层规划后,采用分步优化建设,即建设一批、检验总结、再建设的建设思路,让信息化环境真正为教学所用,有效提高高职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

4.2 建设模块化、立体化共享资源

高职教育不仅要利用好国家、省级教育开发的优质教学资源,还要根据学院特色建立和开发优质资源库,一方面支持学院高水平专业特色教学,另一方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人才培养。高职信息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专业建设和学院特色,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按照专题或项目进行模块化处理,再将每个模块按照技能点和知识点进行积件和碎片化处理,形成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图片资源、课件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模拟仿真资源、虚拟交互资源等。资源设计要基于学生学习规律、课堂教学规律和实际教学内容开发,同时兼顾到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建设。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化和教学的融合,让教学资源真正为教学服务,使教师和学生真正体验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教与学的质的革新[5]。

4.3 选用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模式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在“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信息化手段和教学模式:MOOC(慕课)、微课、微课程、虚拟仿真、V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等。这也支持了新的学习方式:泛在、移动、个性化、自主学习。运用合适的信息化技术和教学模式可以弥补现场实习安排困难、危险性高、复杂结构复杂运动难以理解和工业师傅现场讲解的诸多困难,让专业教学与工业现场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满足了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的需求。

4.4 引入多样化、全方位教学管理

随着各种社交管理软件的出现和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信息化教学管理也不再局限于“校级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出现了各种适合于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管理模式和平台,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微信、QQ等。这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运用更加灵活,可以提供一对一单独辅导、一对多教学管理、公共平台教学管理,同时可以渗透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包括点名签到、分组分工、个性化作业课题下发、作品作业提交展示、线上线下学习评价、学习行为分析、学习效果统计分析、激励机制等,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出开放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全方位、多样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6]。

4.5 政策引导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7]

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是教师,高职教育应加强政策引导,激发教师建设和应用资源的兴趣,鼓励教师教学创新。完善培训制度,按照年龄、专业、岗位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和培训项目,让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理念和方法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强化教师的信息化设计思维;增加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大赛、资源建设、课程开发等,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能力;完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鼓励教师运用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多维度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让信息化在专业课堂上实施,以此真正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4.6 有效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从整体入手,根据高职的特点和新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从课程教学实际出发,从岗位能力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信息化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兴趣,最终实现信息化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有效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一般分成4步:

第一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炼教学重难点。

第二步:根据学情分析设计教学策略,根据岗位要求和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活动。

第三步:选择、构建实现教学活动的教学环境、实训环境,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并引入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第四步:选择、创作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

一般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分成3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课前主要完成学生自学,课中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课后主要完成拓展提高。

5 结 语

开展信息化专业教学是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途径,通过信息化专业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能够促进企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高职院校影响力。信息化专业教学的实施带动了专业教师的成长,让他们体会到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益处,从而更有益于信息化的教学研究。高职教育将继续推动信息化在高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更新现代信息化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之更好地服务高职教学,以此成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抓手。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