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7李凡
李 凡
(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 淮安 223200)
1 项目教学的优势
基于项目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作业来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高中多媒体技术课程主要学习平面设计Photoshop、动画制作flash、网页制作frontpage、声音视频编辑,而基于项目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追求主动学习与个性发展,集知识学习与作品创作于一体,改变目前多媒体课程中很多学生学无所获的现状。
要让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习者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1]。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的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3个中心: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2]。不难发现,基于项目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优势的基础上,自定任务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项目目标开展学习探索,不拘泥于教材与课堂,充分调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展开大胆创新的翅膀,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导向来达到学习目标,内在学习动机被激发,在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与迁移,以及情感的抒发,信息素养也得到大大提升。
在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与具体学习项目相结合是教学中的一大特点。通过完成这些项目,不仅学生的技能得到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3]。
2 基于项目教学的探索
2.1 准备阶段,强调项目主题的选择与计划
项目主题的选择是学生多媒体作品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在这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已有的能力水平和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力水平,注重启发学生主动发现真实有意义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主题任务。因为主题越是真实有意义,那它比课堂上学习的、能够完成的往往就更为复杂,这无形中要求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自然而然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时间延伸到课堂之外。
在多媒体作品课程学习之初,教师可准备大量的优秀作品供学生观摩、欣赏与评价。历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高中组获奖作品,质量高、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与思维,激发学生思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假如现在需要你制做一个多媒体作品,你应该如何选择项目主题、设计制作方案、开展制作过程呢?”然后,教师以自己视角发现为例给出具体的作品主题规划方案,指出作品规划中的几个关键步骤。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与鼓励,学生开始发散思维,基于自身兴趣与个性,联系广泛的生活经验和乐趣,进行头脑风暴与碰撞,选择一个既切实可行又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主题,这也是一个创意激发与产生的阶段。当然,主题不仅切入点要小而精以外,其选择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从学习实践中来,反映研究性学习成果。
从生活实践中来,关心身边的人与事。
从社会实践中来,关心社会与科技发展状况[4]。
明确制作目标后,开始规划具体的制作方案。教师提供多媒体作品规划设计书案例供学生参考,制定具体实施过程。当然这个规划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提倡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作品需要不断丰富与完善,动态生成。整个准备阶段要明确项目的走向,找到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切入口,也要体现一定的人文性。
2.2 实施阶段,运用技术完成信息的集成
多媒体课程中网页制作可以完美实现信息集成,表达相应主题。网页作品制作过程中需要熟练运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运用Flash制作网页动画,运用CoolEdit进行声音编辑,运用Frontpage设计精美的网页,运用html语言、CSS样式表、javascript等增加网页动态效果。所以,网页作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而其中这些内容之间既相互关联也可以独立紧凑。当然,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进度时就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把各模块融入到项目任务的各个子项目,通过一些相互联系、生动直观的分解项目来进行授课,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将各知识点进行有机联系。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分解项目的完成相互配合,而且在一点一点逼近任务目标时,学生成就感大大加强,也能够充分挖掘其学习潜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更趋向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当然,一个综合的多媒体作品制作项目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一些有难度的核心技能还需要传统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如讲授演示法的支持。在这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非常重要。在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答疑时,细心观察学生作品,在学生的制作方向或作品细节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引导纠正。所以,在课时计划中需要专门安排反馈环节,针对学生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较多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集中讨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过程中,如果某些学生选择了相同或相近的主题任务,教师可鼓励提倡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深度探究。为了实现共同的任务目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商会更为融洽,思想之间的碰撞更容易激发出绚丽的火花,取长补短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作品制作时间不足、知识跨度大等难题,产生的远远不止1+1>2的效果,最终实现的是学生个人与和学习团体的共同提高。
整个实施阶段,教师必须把握好项目设计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明确专题知识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持续为学生项目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引导与解惑,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与提高,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远迁移学习。
2.3 评价阶段,增强学生的自信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时间短,以及各个学生的操作能力与自控能力不同,很多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完成项目任务。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自主探究。任务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往往会给予学生积极探索的需求,他们需要对自选主题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这样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学生都有主动实践的愿望,从愿学到乐学最终升级为好学,不仅在知识技能上有所提升,最终也让学生经历了个性化的、社会化的、开放的学习过程。
项目完成之时学生欣赏自己作品之时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适当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需要安排一个学生互评与展示的环节,强化成功感受的同时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也会激发自己的反思,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另外,教师的评价也很重要,首先找出较好的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去探索完善,另外对于落后的作品,也要引导其建立自信,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突破自己的能力范围发挥最大潜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最终学生的多媒体作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展现了学生们独特的视角和关注点,有对经典的回味诵读,如《诗经》等,有对伟人的怀念与讴歌,如周恩来、鲁迅等,有对科技发展的畅想,如《材料科学》、《中国航母》等,总之主题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充分展现了学生独特的视角与思想。另外,各个学生的作品也是风格独特,构思巧妙,有简单大方型的、生动活泼型的、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型的,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展示了青少年学生的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样在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技术旨趣,还领略了信息技术创造美的艺术旨趣,同时也体验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旨趣。
3 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创造性、能动性、表演才能和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将教学对象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1]。多媒体技术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既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师生互动、人人参与、协同作战中完成知识的共同建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转变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社会化的、开放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