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职学生诚信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

2019-12-27蒋德平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诚信毕业生家庭

蒋德平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江苏 徐州 221116)

与本科高校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公务员招考等就业形式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方式稍显局限,一般多以直接参加工作为主,因此,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对招聘单位会进行大量的筛选。当前,带有个性、追求自我等特征的“90后”已经成为求职大军的主力,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带有的群体性思维现象以及就业价值取向,逐渐引发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因此,努力探索高职生就业价值取向与诚信就业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90后”接受信息的方式是多元的,作为应用型高校的生力军,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授课形式强调手脑并用,丰富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以及现代学徒制等教育形式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经过职业化训练之后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非常抢手,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毕业生手握多家单位的“offer”,受多种原因影响,不少学生越是临近毕业,越不知道如何选择,这也在无形中浪费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机会以及高职院校辛勤的就业指导。

根据笔者近五年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工作经验,协议签订比较早的学生,因为诚信问题,往往会在大三第二学期和新的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前的部分毕业生诚信就业意识淡薄,在面对新的招聘单位时,个人主观倾向性强,这个群体会毫无顾虑地签订就业协议,但他们不能从主观上遵守这种契约精神。

1 与学生诚信就业相关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造成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失信的原因有很多,高校在学生大三学年通过密集的企业招聘,使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发生不断的变化。尤其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系统地跟踪完一个项目、参与一项具体的活动或者设计之后,都会让学生对专业、企业和自身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评估。

1.1 社会因素

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和同学的相处、师生的交流以及网络或其他方式会逐步搭建一个比较模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框架。自身的判断往往建立在不成熟的构思基础上,学生受外界的影响会很大,而诚信俨然不只是在高校中偶发的一个现象,“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将诚信列为公民需要铭记于心的一个重要准则,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个体或者集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毕业生和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是其走上社会前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当前的社会环境对负能量的新闻关注太多,尤其是自媒体发展势头迅猛,比如食品安全、各种违法犯罪等问题社会关注度极高,很多事件还在调查的过程中,不少负能量的新闻传播工具往往会让事件持续发酵,类似于这种典型性新闻或多或少会让学生受到影响。失信不只是体现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在当前,这是一个群体性的行为。

1.2 个人因素

在高职院校的招聘会上,个人的专业技能认定(证书)是招聘单位比较看重的一个方面,和经常获得职业技能大赛的少部分同学以及经常获得各种奖学金的同学相比,高职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这些方面基本没有优势,对于这部分同学而言,个人的夸张表达和少部分同学的弄虚作假成为应聘时常用的方式。

1.3 待遇因素

站在企业的角度理解,当前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大多经过艰难的创业历程,他们对新入职的员工一方面看重个人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员工的家庭情况,和来自城市的学生相比,姊妹较多、家庭贫困的农村学子有可能更会获取用人单位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专科院校学生有65%来自农村家庭,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学历、性格以及家庭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判断,其获取一般工作的机率要更高。

学校会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定期地组织企业到学校进行人才招聘,想工作、想找好工作的学生会反复地参加这种形式的专场招聘会,频繁的面试经历会迅速地让学生在招聘市场上“如鱼得水”。不少学生会在同时获取几家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后进行反复权衡,最先被作为参考的便是待遇问题,如果后来面试通过的企业待遇比之前已经签订协议的单位高,学生大多会选择毁约,并重新和后来的公司签订协议。

2 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与诚信就业的关系

大数据的发展将当前社会各项事业推到一个新高度,经济的体制、社会的结构以及个人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正义和道德为基石的信仰成为当前社会在急速前进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前提。这些外部因素对高职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对待择业问题上,主流是好的,大部分的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他们希望能紧密结合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在实习过程中的实践内容,并在就业时依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因此,他们在选择单位时目标明确,认同“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观念。少部分毕业生则思想认识不高,受外部或自身原因限制,契约意识较差,从开始应聘到后期签约可以获取多份合同,但都不能很好地遵守就业协议约定,不少同学甚至在未和签约单位沟通的情况下,继续面试多家单位。更有甚者,不和签约单位交流,直接离职到新单位报到,这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自我本位主义的极致表现。

3 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在经济逐渐趋向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部分公众的道德水准不升反降,人性本善、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逐渐丢失。诚信作为传统美德中的一个品质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中被学生遗弃,这和自我品行要求降低、家庭教育缺失以及高职院校正确的观念教育失位有很大关系。

3.1 家庭道德教育的合理引导

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是个人品行完善发展的基石和前提,合理的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诚信教育无疑是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责任,但家庭对子女的诚信品格塑造效果更为直接和深刻,当前的家庭大多只局限于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对于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供给和培养,家庭实施的有效方法实则很少。当前“95后”的学生家庭构成大多是“6+1”的结构体系,过度的溺爱非常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性格塑造。

诚信教育是家庭道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子女还处于幼童时期就需要获得明确的教育理念,但当前的家庭教育显然已经走向三个方面的教育误区。一是功利化倾向教育非常严重,部分家庭忽视对子女的诚信教育,甚至自身都不能很好地引导示范,大多提倡走捷径、唯金钱至上的处事原则。二是部分家庭不能权衡“专制”和“放任”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少家庭盲目学习国外的家庭教育方式,忽略国内的客观情况,造成该严管的时候任子女自由发展,该放手的时候对孩子严加管束,从方式和方法上都没有进行综合的考量,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造成学生性格缺陷,遇事无主见,没有担当,首先想到的是推卸,甚至是无所适从,更谈不上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行。三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基本为零,家长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从子女小学开始就一直保持高压的模式管制孩子,从来不考虑子女的真实想法,久而久之,子女从自然的顺从,到成长过程中的叛逆,再到最后和父母产生矛盾分歧,这都是缺乏合理有效沟通的直接后果。因此,合理的家庭道德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子女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

3.2 高职院校多方位介入诚信教育

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一是要理解八荣八耻文化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同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促进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健康发展。在就业过程中处理好个人追求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自觉地把个人利益的实现统一到国家需要中去。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就业观教育,从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就进行诚信式的主题教育,这对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筛选、资助体系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学生家庭条件不错,但会利用高职院校的各项资助、奖助政策漏洞,通过伪造事实的方式骗取各项补助,因此,诚信主题的教育不止局限于学生毕业前期,应当是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在校生活之中。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的应用技术型办学模式倡导技能教育,这种模式以教会学生掌握专业实践能力为主,而毕业生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也逐渐成为评价一名优秀毕业生的参照条件。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处于先导性的重要地位,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充分融合到诚信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当中。建设良好的学风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加强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转变学生工作思路,开展公益性、主题式的社会活动,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志愿性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强学生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企业见习等,使他们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和培养职业道德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3.3 创建正风正气的社会环境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必然会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所能感受的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观,因此,在全社会建设良好的道德环境势在必行。当前的社会环境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一整套个人信用系统,收录个体各个阶段的信用信息,以此约束个人的社会行为,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后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并纳入社会信用系统,一方面从源头上避免了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监管的方式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真正做到法制上约束、管理上落实,社会诚信才不是一句空话。

4 结语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接受外部信息时,既有利于个人道德进步的积极影响,也有阻碍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和实习期间感受到的社会氛围,将会直接影响他们择业的方式和态度,这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极大影响,高职毕业生如果从入学伊始就秉持诚信就业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就业观,那么在其择业或就业过程中就能用正确的价值取向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

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是个体定位自身和判断形势的基本前提,对高职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当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群体逐渐由“95后”向“00后”转变,和“90后”相比,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对情感表露、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尺度的判断表达会带有个人鲜明的性格色彩。对于这部分缺少挫折和艰苦经历的群体,家长、学校、社会都需要给予极大的引导与帮助。只有从源头上进行多方位的帮助与监管,才能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猜你喜欢

诚信毕业生家庭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家庭“煮”夫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