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江苏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19-12-27储开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教江苏省江苏

储开峰 孙 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党办校办,江苏 无锡 21412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要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也明确“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国家层面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顶端设计与指导,并具体提出了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通过结合江苏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进一步具体阐述产教融合视阈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1 江苏省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1.1 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概述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均跻身全国百强,其人均GDP、综合竞争力等也均居中国各省第一。根据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江苏省各项经济发展指标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中,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超过8万亿元,年均增长9.6%,人均GDP超过8.8万元,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二一”的良好转变,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预计到2020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万亿元,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明确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双百工程”等,引导制造业向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江苏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8,最终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 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紧密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江苏省高职教育近年来也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据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2019年质量年报统计,江苏省有经教育部备案、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90所,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5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17所,江苏省立项建设22所省高水平高等职院校,其中8所为江苏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立项建设300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100个省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2018年江苏省高职教育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占全国高职院校一等奖总数的25%;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57项,占全部一等奖总数的16.67%;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21项,占全国职业院校总数的25.93%。12所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17所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6所入选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分别占据全国入选高职院校的24%、34%、12%。另外,2018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完成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8亿元、技术交易到款额3.5亿元,全年横向技术服务生产的经济效益突破28亿元。综上所述,江苏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各项核心指标数据均走在全国前列,引领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大主要功能的发挥上,江苏省高职教育也较好地服务与助力了江苏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2018年江苏高职院校共有19个专业大类429个专业3 259个专业布点数,新增了一批对接江苏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专业,如工业节能技术、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很好地实现了江苏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布局和江苏产业结构与分布相适应。另外,2018年江苏高职院校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59.07万人,应届毕业生19.81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培养的高职毕业生73%以上就业选择留在江苏,为江苏省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在技术研发、社会服务方面,江苏高职教育也较好地助力了江苏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上述的高职院校纵横向到款额、科研到账额以及全国高等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获奖数量等指标也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

2 江苏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统筹推进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契合性,鼓励发展教育集团和教育共同体。如前所述,江苏省高职教育在促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2.1 江苏高职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8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数量排名前四的地级市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分别有18、17、10、7所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数量排在末四位的地级市是宿迁、泰州、连云港、盐城,分别只有2、2、3、4所高职院校。从地域上来看,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苏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地级市相对高职院校布局较少,其中高职院校数量前两名的南京和苏州与高职院校数量后两位的宿迁和泰州分别相差16所和15所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有着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高职院校数量大,这就要求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各地级市区域高职院校布局时,要更加合理规划与布局,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期实现拉小差距,共同富裕的目标。另外,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现象。据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9年年报统计显示,2018年江苏高职院校共有19个专业大类429个专业3 259个专业布点数,其中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文化艺术大类的专业布点数位居前三,分别有78、77、77所高职院校布局;在校生人数位居前三的专业大类分别是财经商贸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分别有在校生13.3万人、9.8万人、7.9万人,这一方面反映了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的融合发展,因为江苏省是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苏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同质化现象,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文化艺术这些类专业在市场上的饱和率较高,因为这些类专业相对办学成本低,实验实训要求低,可复制、可借鉴,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此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趋同,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而对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布点数没能进入前三甲,这其中与江苏高职院校考虑装备制造大类实验实训要求高,办学成本相比于文科类专业成本高出许多有较大的关系。

2.2 江苏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直接招聘职业院校所需教师,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国家层面已经高度重视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要求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打造“江苏技能状元”大赛等品牌。统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队伍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到2020年,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700人。中高技能人才和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更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或大国工匠来培养。从江苏高职院校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和引进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引进教师的最主要渠道还是通过985、211等高水平“双一流”大学招聘硕士、博士、副教授、教授等,而从企业招聘技术技能大师的人数相对少之又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年轻教师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教师本身企业工作经验缺乏,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很难进入实习实训场所指导高职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另外,高职院校教师结合自身专业和研究特长,服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不足,在服务江苏省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的占比严重不够,在产教协同创新中心等一些大项目、大平台的建设方面话语权和贡献率也远远不够,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还存在为了职称申报,“被迫”承接一些耗时少,利于完成的社会服务项目。

2.3 江苏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服务,就包含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服务社会等三大高等教育基本职能,狭义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指积极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类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为所在区域中小型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二是高职院校承载所在区域的政府、企业等各类社会培训任务。文章这里主要阐述的是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些举措都为江苏高职教育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江苏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现在江苏高职院校承接区域类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能力不足,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江苏省90所高职院校中,年“四技”服务到账超过2 000万元的不足10家。我们知道“四技服务”是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是最能够反映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指标,但与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相比,江苏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贡献率还远远不够。其次在高职院校日常的社会培训服务工作中,江苏省高职院校能够面向社区成员和中小微企业开展与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但是相较于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属性”,其承接与大中型企业和本地龙头企业创新的职工培训微乎其微,这与高职院校自身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也有较大关系。

3 江苏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要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江苏高职教育要实现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应重点在以下方面积极努力:

3.1 立足江苏区域特点,引导高职院校特色发展

首先,江苏省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应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引导高职院校错位发展,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办出高职院校自身特色,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如苏北、苏中部分高职院校可以重点在农林、交通、生物医药等专业上加强发展,苏南部分高职院校重点在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等专业上加强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江苏省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次,江苏省现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5所,国家优质高职校17所,总体高职教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江苏省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大胆尝试,先行先试,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向应用型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转型,使这部分转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重点培养应用型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中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第三,江苏省政府施行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号),明确指出要发挥企业产教融合重要主体作用,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肯定的是江苏省在政府层面上已经在全国走在前列,制定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但是,目前的实施意见主要停留在文件制度层面,可操作性不够强,建议江苏省政府部门对有关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方式、责任和义务要出台相关细则,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而不断增强高职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3.2 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培养符合江苏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进入新时代,江苏省围绕制造强省目标,把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创建了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基本打造形成了南京软件、无锡物联网、苏州纳米、泰州生物医药等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江苏高职院校要紧密对接所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适应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第一,加强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2019年教育部启动的“双高”校建设中,将专业(群)建设和学校建设并列为“双高”建设,可以看出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如前文所述,江苏省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同质化现象和缺乏特色专业的问题,财经商贸、电子信息、文化艺术这些类专业在市场上的饱和率较高。因此,首先江苏省高职院校要具有前瞻性意识,结合所在区域特点,对专业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开设本区域重点发展的、需求量大的且需求稳定的专业,能更好的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其次,要建立动态的专业淘汰与进入机制,对那些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紧密、落后于科技发展的、培养人才质量社会认可度低的专业要抓紧淘汰,同时要科学研判区域产业发展形式,及时开设一些融入新技术、新工艺和产业发展亟需的新专业。第二,加强教师能力建设。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出卓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近年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推进自身内涵发展,高度重视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博士等高学历群体快速充实到各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为江苏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注入了新的力量,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还要注重实践动手与操作能力,如果教师本身实践能力缺乏,是培养不出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这一问题。因此,要搭建校企师资互通的平台,一方面,江苏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定期赴所在区域的企业开展实践学习,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江苏高职院校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大国工匠、技术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对学生的实践实训教学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及时学习到当地产业发展的最新工艺与技术。

3.3 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和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与综合实力有着紧密的关系。往往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对区域经济贡献大的高职院校,其综合排名和社会影响力就大。具体到江苏高职教育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正确指导和政策支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鼓励高校与企业建立“校企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在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江苏政府和政策层面,对高校与企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进行了明确规划,作为江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主要受益方的——企业,也应融入校企合作中,积极为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建言献策,同时将企业面临的部分技术难题与技术应用开发等问题委托高职院校展开研究,达到校企双方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的目的。江苏高职院校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内涵建设,增强其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按照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和研究特长,以校企合作层次为突破口,构建跨学科科技创新团队,重点攻关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技术难题,引导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企业和经济发展。第二,加强职业培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明确,要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因此,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江苏高职院校要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猜你喜欢

产教江苏省江苏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数读江苏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江苏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