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贫困生“三位一体”就业帮扶工作机制探析

2019-12-2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贫困生少数民族

石 慧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就创业中心,江苏 南通 226000)

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良好,走势平稳,但是由于国际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国内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就业压力依然不减,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引起了政府就业指导部门的高度关注。改革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对少数民族贫困生进行合适的就业帮扶,促进其顺利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的重点课题。

1 就业帮扶是实现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实效的有效载体

目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帮扶主要在经济帮扶、学业帮扶、心理帮扶等方面。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前途命运和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而且影响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1]。贫困生就业困难帮扶是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理应成为实现资助实效的有效载体。

第一,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可以解决他们的个人生存和发展问题。少数民族贫困生大多来自于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都想通过跃出“农门”,改变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一旦帮助他们落实工作,他们就能实现自身的成长、成才,同时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

第二,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对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和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一带一路”沿线是多民族、多宗教聚集的区域,少数民族大学生既懂得专业知识又了解历史、文化、风俗,是民族地区宝贵的人才资源。

第三,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对于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如果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得不到关注、得不到解决,不仅与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状况的特殊性

2.1 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受到招生政策的间接影响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贫困生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近年来,由于各省份高中毕业生生源数量的不均衡,以及内地高校扩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招生数量,少数民族学生更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入学的少数民族贫困生都在逐年增加。笔者所在学校2016年贫困生人数为2 432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生70人,占比2.88%;2017年贫困生人数2 974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生232人,占比7.8%;2018年贫困生人数3 237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生437人,占比13.5%。

少数民族贫困生入学后,各二级学院有专人负责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帮扶不仅要在生活、学习方面,更要关注他们毕业后何去何从,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2 就业成本高,机会少

由于就业压力过重,毕业生为了在竞争中拥有更多的机会,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从而导致就业成本越来越高[3]。加上求职过程中交通费、资料费等费用,少数民族贫困生求职选择的范围和求职次数受到了限制。在就业季,虽然高职院校积极协调企事业用人单位,精准推送招聘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但是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资源比较匮乏,找工作时几乎没有家庭人脉和社会关系可以利用。社会资源的拥有量对求职的概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隐性条件也大大减少了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就业机会。

2.3 就业竞争力弱,成功率低

少数民族贫困生家庭教育缺失,所受的基础教育薄弱。进入大学后,虽然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能迎头赶上,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贫困,少数民族贫困生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极其欠缺,他们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性远不及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仅单纯地看一个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诸如学生干部的经历、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少数民族贫困生综合素质的匮乏,加上表达、面试等求职技巧的缺失导致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较弱,不能为顺利就业提供保障,往往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最终被用人单位淘汰。自然而然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成功率比较低。

2.4 就业期望值高,缺乏主动性

少数民族贫困生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对于他们来说,毕业后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是他们特别期待的。眼高手低、慢就业等现象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贫困生也不例外,有些学生就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少数民族贫困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基本都会选择留在东部发达城市就业,主要基于东部沿海城市较发达,机会多、薪水高、待遇好,能够尽快挣到钱摆脱贫困、孝敬父母;同时也会让自己和家庭在家乡很有面子。少数民族贫困生在就业时的期望值比普通大学生要更高。但是由于他们就业竞争力较弱,加上找工作时害怕被歧视等不自信因素,导致少数民族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3 少数民族贫困生“三位一体”就业帮扶工作

3.1 政府层面:构建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

3.1.1建立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体系 在目前国家已有的“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中,各高职院校还应有结合实际的具体做法,对少数民族贫困生提供多方面的经济上的帮助,为保障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每年政府要对部分贫困生发放求职就业补贴,除了普惠政策外,针对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过程中的成本,政府应进行相应的激励,如求职成功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3.1.2制定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要摆脱落后的局面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民族地区走出去的大学生正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民族干部的后备军。政府应以促进就业为基本目标,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民族贫困生到基层或到生源地就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应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实行由政府统一组织的国外劳务输出,拓展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4]。

3.1.3完善就业制度,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当前我国就业制度尚不完善,选人、用人仍存在着人情因素,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开公平、就业机会均等。所以各级政府要完善人员选聘机制,规范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营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同时推动企事业单位参与到促进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工作中来,激励用人单位吸纳少数民族贫困生。

3.2 学校层面:完善就业帮扶工作机制

3.2.1做好生涯教育和心理引导 少数民族贫困生进入大学后,思想上出现松懈现象,学习生活缺乏目标,陷入困惑和迷茫。所以,大一就应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具体可以根据学生在校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做好学生三个选择(选择职业、选择地区、选择岗位)的观念引导,抓好三个环节(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职业定位)的职业生涯教育。对一年级新生,着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设融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于一体的课程,让学生感知专业、认知职业,帮助学生坚定学习专业兴趣(择业);对二年级学生,强化社会调查和就业市场调研能力的培养,结合工学交替、假期社会调查实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职业工作环境,明晰职业发展要求及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帮助学生理性选择就业地区(择地);对三年级毕业生,着重进行求职技巧训练,并结合顶岗实习,让学生完成职业定位,理性选择就业岗位(择岗),并融入企业做“职场人”,顺利实现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亟须的一项基础性准备工作,可以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减少焦虑和情绪波动,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分析,结合专业的学习加强对职业的认知,树立职业理想和制定职业目标。

3.2.2提升核心就业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核心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必备的,可以让求职者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具体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属于通用能力。在学生的求职与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恰恰这些能力对少数民族贫困生而言是比较缺乏的。

高职院校要重视对他们进行核心就业能力的提升,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提升专业技能。受语言和基础教育的影响,少数民族贫困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重点关注他们,对他们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及时进行解答,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同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要求他们制定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让他们了解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来才能更好地就业。二是搭建能力锻炼的平台,鼓励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实现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由于民族文化的熏陶,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能歌善舞,所以高职院校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积极为少数民族贫困生搭建能力锻炼的平台。三是进行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和辅导。针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组建职业能力提升的培训班,组织专家进行培训,重点学习就业相关政策、求职面试技巧、职场公文写作、职场礼仪等,培训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培训,在对职场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增强有效沟通能力。

3.2.3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实行“一对一”帮扶指导 学校应高度重视就业困难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工作台账,积极帮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生顺利就业。对经济困难型学生,给予求职补贴,发放企业奖助学金,进行重点帮扶。对学业困难型学生,采取学业辅导、增加补考机会等方式,帮助他们如期取得规定的学分和毕业资格。对观念困难、技巧困难、心理困难型学生,落实专人,开展“一对一”就业观教育、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心理调节工作,使他们顺利就业。对离校未就业少数民族贫困生,可建立跟踪帮扶制度,助推就业。结合“互联网+就业”背景,利用就业信息网、短信平台和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信息服务。

3.3 个人层面:深入进行剖析,正确认识自我

3.3.1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 少数民族贫困生受到的国家各级各类的资助和帮扶使得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和关爱。所以,少数民族贫困生要正确认识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现状,不要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应该认识到“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将国家、学校的关心转化为自己努力学习的斗志,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改变贫困的现状,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3.3.2要主动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少数民族贫困生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与时俱进,转变就业观念,并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就业期望值调整到合适的范围之中,不要只把就业目标定位在大城市的大企业、定位在薪资高待遇好并且工作轻松的企业,要培养多元化的就业观,这样才可以改变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难的现状。

3.3.3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进入大学后,少数民族贫困生针对自己基础教育薄弱的状况,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加强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这样的学生组织。被称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学生组织的很多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较大,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少数民族贫困生应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激发出创新创造能力。少数民族贫困生还应主动搜集就业信息,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贫困生就业帮扶工作,事关少数民族贫困生的个人生存和发展前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只有构建政府、高校、个人“三位一体”“三方协同”的机制,才能共同服务于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就业工作。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贫困生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