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树立文化自信

2019-12-27◎杨

文化产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群众服务文化

◎杨 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加把劲,筑牢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是民族团结、民族自信的体现,是热爱祖国、营造幸福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持。

文化建设涵盖社会经济、科技及教育等领域,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联系实际看待文化建设和发展问题。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带动下,中国文化发展之路前景广阔,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践行文化自信,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树立文化自信,也是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使命担当。群众文化工作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同心同力开创美好未来。

一、文化与文化自信

从哲学定义和文化学上来说,文化是人类全部活动及其历史的精神产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被传承的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价值形态,是对客观世界中感性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自信”是对自己所持观点的乐观对待与信念坚守;自信一旦确立,应是一种不易改变的内在精神认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认为文化自信主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1]。

二、文化自信解析

文化自信,是新时期文化工作者的一个时代课题。我们建立文化自信所需的文化资源,来源于优秀的中华文化,来源于党和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来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孕育出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全国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集合。文化作为一个动态概念,其承载的内容也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当今时代发展,不忘本、不忘根,不忘对“根文化”的传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可以强化人们对中华民族、对祖国的认同,强化不同民族在共同文化下的心理归属感。这是我们树立和坚守文化自信的基础点。

红色革命文化,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产生的红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是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精神缅怀和文化尊重,是革命意志和时代理念的传承,是不畏艰苦、奋斗不息的先进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的特有文化,革命文化是新中国的“本位文化”,是中国人民坚守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基础。

早在1935年梁漱溟老先生就在《对〈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之我见》中提出:“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中,我们应该有自我文化的建立,一味被西方或外来文化影响,丧失自我文化的影响力,是对原生地文化的破坏,也是原生地文化发展的失败。”以红色革命文化作为本位文化,也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本。我们应该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理念,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国文化大发展而努力[2]。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中国建设者的时代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新时期文化建设和发展形势喜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于创新、在于奋斗、在于建设者的精神传承与弘扬。它是发展的文化、是前进的文化,也是与时俱进的文化。

要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找寻对根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对革命文化的秉承中找到革命者的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找到发展的自信、找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自信。如此,才能有效树立文化自信。

三、群众文化工作中树立文化自信的方法

要让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自信,就要创造文化发展条件和环境。要通过严谨的理论方向、优秀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功能完备的文化设施、优质的文化服务,让优秀文化得到更加广泛有效的传播,让文化自信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文化理论调研先行

基层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但是我们对群众文化资源的具体情况并没有系统的了解,也就是说对于群众文化与社会整体文化的关系,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理论研究资料。对群众文化供给关系的基础调研不够,对群众文化理论发展的引导依然采取粗放式引导方法,对于群众文化内核和内涵把握不透;有些地方更是将文化与娱乐混淆,在实际工作中将文化工作当成简单的工作任务[3]。群众文化工作的第一步应该从理论开始,基层急需有深入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要实事求是,求精不求量,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高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二)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文化自信理念

群众文化工作要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必须以理论为先导,以对优秀文化的实践为前提。文化自信是个大课题,群众文化工作对于文化自信的建立,主要体现在对优秀文化理论的研究和对优秀文化产品的传播方面。

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知行合一的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让我们自信,是因为我们认同并且时刻在践行这种文化。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参与带动的过程;具有带动性和参与性的文化活动,能使文化自信而变得坚定和持久。

例如我们在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过程中,剧团老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京剧的特色装扮、介绍京剧的演绎身段,教学生演绎京剧小片段。我们不需要人人都是精品演员,需要的是一个有带动力的团体。这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并非让一般群众深入挖掘演绎剧目中的角色,而是教会大家如何去欣赏一门艺术。京剧小片段简单易学,不仅能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可提升群众对传统京剧文化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对优秀文化的传播落到了实处,针对的受众都是广大群众,其目的就是将一种文化内容广泛传播,影响带动周围的人。群众文化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更多是一种文化创意工作,是引领和带动、是思维形式的文化产品。

(三)强化数字文化服务模式

时代在不断发展,信息咨讯也日渐发达,技术手段革新让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文化讯息依托技术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最便捷途径。我国地域广阔文化资源丰富,依托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消除传播中的地域局限。文化资源量的加大也有利于文化的交互传播,提升群众对文化的辨识度[4]。

数字文化建设作为群众文化现阶段工作的一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优越性,让群众感受到文化服务的便捷,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数字化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依托互联网网络平台构建,可以突破时空和区域限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变革与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高效率。公共文化服务要建立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和数字化服务的全覆盖机制。数字文化服务形式既拥有数字化服务的内涵,也包含了群众文化工作的所有服务甚至外延服务内容,并突破服务时空的局限,使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

数字化文化服务模式将群众文化服务工作的便利性推到极致,有利于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全面的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化文化服务,可分门别类提供文化资源,利用网络平台,结合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强化文化活动主题,扩大文化服务受众面,在线展示日常公共文化活动资讯。另外,还可以根据各类型的专题文化活动策划进行在线指导,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及艺术水平。

四、树立文化自信的社会意义

当代社会借助数字技术发展,信息传播力度达到了历史新高。在各种价值观念、各类文化思潮、各种文化理论相互交流与碰撞的时代,社会发展愈发重视文化体系的支持。公共文化建设及群众文化建设,其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被重新发现和重视起来,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放在了认识社会的首位[5]。在融合了价值观念、思维判断、认识标准等等众多体系后,文化将自身深深的嵌入人们对社会的整体思维中。

文化是根,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是文化本身的发展,也需要各种支持。文化自信是发展中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统一价值观体系下的认同。文化的内涵特性将社会各个系统连接构成整体系统,文化能有效形成社会单个系统的发展合力,这正是社会凝聚力的体现。

文化与社会的结合,是两大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系统构成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社会价值判断、理论研究、哲理论证的重要标准。通过分析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文化在社会架构中持续深化的影响力。应通过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位置和其影响力,引导我们基于怎样的认识和态度来看待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从文化自信角度看,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的价值具有深刻的意义。文化自信正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基点,将文化的功用和特性充分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群众服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