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汤鸡汤知多少?

2019-12-27王澄霞

文学自由谈 2019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鸡汤小草

□王澄霞

不久前,网上有段“霍尊改编演唱《小草》美到让人陶醉”的视频,很受追捧。如果单纯从演唱的角度而言,霍尊唱得确实不错,他对该曲所要表达的内涵领会深切,因此演绎得非常充分、到位。但令我等大惑不解处在于,平心而论,《小草》的歌词几近庸俗,实无可取,但为何面世三十多年来居然热度不减、久唱不衰?《小草》一曲意在表达什么,到底抒发了何种生活理想,是否值得欣赏?霍尊版《小草》收到热捧,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风尚、文化心理?这些问题似有必要认真理一理。

我对中国当代诗歌并无多少研究,但据本人的粗浅知识,总觉得流行歌曲的歌词倒是诗歌这一文学样式最本真的体现(特定时代的歌曲如“语录歌”除外),确乎算得上当代诗歌之一种。所以,赏鉴品评流行歌曲的歌词,大抵能从中把触到社会文化心态的脉动。

《小草》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主题?一般都以为是表现平凡人的朴素情怀,“因平凡而崇高”。此说并不全对。在我看来,《小草》表现的是甘为平凡甚至是甘于平庸,自身不思进取不求作为,安享来自他人和社会的关心照拂,心安理得甚至还颇为陶醉。

谓予不信,那就不妨逐句体味一下。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说的是自身没有足够的才干或特长,也没有令人羡慕、值得炫耀的实力或业绩,因而也就没有影响力、没有知名度。这几句表明“我”平常而又平凡,因而默默无闻。既然凡庸之极,毫无亮色或过人之处,何以心态又能如此平和淡定,以至于“从不寂寞,从不烦恼”?答案就在“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放眼四顾普天之下似“我”者比比皆是,“我”大可以此自慰心安理得,自然就无甚烦恼、压力或失落感。这就是“我”凡庸至极还能无比淡定的心理支撑。换言之,没有特长没有贡献、不思进取庸碌一生,像“我”这样的人何止成千上万,“我”又何来不安、何须不安?更何况“我”活得很是安逸自在,因为“春风把我吹绿”,“阳光把我照耀”,“河流山川哺育了我”,“大地母亲把我拥抱”——社会、家人、亲友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和滋养“我”,无条件地为“我”提供他人必须努力打拼才能获得的一切生存基础,让“我”衣食无忧,要什么就有什么,轻轻松松就能过一辈子,“我”有什么理由不逍遥自在?“我”还要费什么神思、耗什么心力去奋斗呢?

所以,《小草》中小草的生活理想或曰人生目标(确切地说,是“草”生目标),就是自甘平庸、不思进取、不求贡献、坐享其成,这层意思实在是再明确不过的了!

或许有人会辩解说,《小草》体现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有何不可?当然无何不可。价值观念多元化而非一尊统领,此乃时代进步、社会文明的标志。再说,价值观念多元化也并非始自今日。大而言之,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中一直贯穿着儒释道三家的互补与激荡;小而言之,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感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在对水陆草木之花的喜好上,当时的人们无意中就体现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时至二十一世纪的当下,不同的人生追求、思想观念自应有其生存空间,并应得到理解尊重,这当然毋庸置疑。需要辨明的是,价值观念多元化,并非意味等量齐观,各种观念之间还是有着高与下、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以及应予倡导与不予提倡之别。譬如,“平平淡淡才是真”,眼下如同至理名言常挂在人们嘴边,试问,甘于不平淡难道反而倒是假?自加压力奋勇进取、顽强拼搏争取优秀,难道就该被轻薄哂笑?当下“伪娘”“娘炮”“女汉子”固然都有各自的活法,但是强调男人还应当像个男人,女人应该像个女人,难道就是固持性别的刻板论调?再如“啃老”族、奶瓶族、拒绝长大的“巨婴”族,时下颇为常见,难道只要祭出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大旗,就该对这些现象视之当然?现在仿佛只要强调是多元中的一元,就不容怀疑,批评不得,似乎一持异议就是否定多元化,就是独尊一家,就是思想僵化、观念刻板。其实,上述追问,既未一味强逼上进,也未粗暴否定平凡,更非坚决排斥异见;但是,如果把多元化给神圣化了,窃以为,这倒是“一刀切”的非理性。

既然《小草》所表达的这种人生态度不值得倡导和推崇,为何人们对此却熟视无睹、浑然不觉,以致几十年来这首歌曲一直被反复传唱,风靡大江南北?它迎合或者满足了哪类人的心理需要?

《小草》其实最贴切地表现了女性的生活愿望和人生理想。在中国传统的两性社会角色定位中,对男性而言,修齐治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是其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尽管从古至今能够实现此等宏大抱负者凤毛麟角,但一个男人再不济,养家糊口也是其天职。就如“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要算男性阶层的末端了吧,他照样必须每天忙着做炊饼卖炊饼以维持他和潘金莲的日常生计,否则就会招来类似池莉小说《烦恼人生》中老婆对丈夫印家厚的愤怒谴责:“请你走去访一访,看哪个工作了十七年还没有分到房子。这是人住的地方?猪狗窝!这猪狗窝还是我给你搞来的!是男子汉,要老婆儿子,就该有个地方养老婆儿子!窝囊巴叽的,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算什么男人!”所以,要是一个男人如《小草》中的“小草”那般,毫无出息、坐享其成,还心安理得甚至自鸣得意,那是绝对要为他的妻子、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所不容的,“你还算个男人?”“你算什么男人!”就是对这种男人的最大蔑视。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是贤妻良母——她最好“三从四德”,有没有才干却并不重要,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可以“女攀高亲”,安享夫荣妻贵;她可以软弱,可以畏缩,可以悲悲切切,可以无所作为。总而言之,男权社会希望、也愿意让女性处于依附地位,女性则被置于、一般也安于这种依附地位,双方共同构成了一种“心理相容”。因此,对女性而言,“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小草”一样的处境不仅为她们自身所乐于接受,也为社会所普遍认可。而在今天,有些女大学生毕业时不找工作找老公,因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有些“拜金女”“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也是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十年甚至一辈子的辛苦打拼。当今时代竟然会有女性做这样的人生选择,难道不是“小草式人生观”的流弊吗?

细加留意更可发现,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从不寂寞,从不烦恼”的“小草式人生观”已然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在池莉的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生存条件简陋逼仄,高温酷暑连温度计都因之爆裂,人要睡个囫囵觉都得熬到凌晨三四点:“这个时候,住人的房子空了。男女老少全睡在马路两旁。密密麻麻连成一片,站在大街上一望无际。”但是汉正街上的男女老少没有抱怨没有愤怒,个个乐天安命、豁达潇洒,在无味和艰苦中努力发掘出生活的乐趣。池莉说:“其实武汉人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有意思,把枯燥单调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把艰难困苦的人生变得其乐无穷。”艰难困苦的人生还能有怎样的快乐?但“你以为你是谁”?所以,仅凭不时“个巴妈”“个婊子养的”的爆粗口引发的哄笑,快乐便油然而生,生存之困便被纾解。因此,谌容小说《懒得离婚》中面对记者关于五好家庭的深入采访,主人公刘述怀只得直言相陈:“其实,哪家不是凑合着过?千万个家庭都像瞎子过河——自个儿摸着慢慢过呗!”“凑合这么多年了,还能凑合下去。人活着就是凑合,凑合一辈子完事……”生活如“一地鸡毛”,可刘震云笔下的小林“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小林再一想,“死的已经死了,再想也没有用,活着的还是先考虑大白菜为好”。小林又想,如果收拾完大白菜,老婆能用微波炉再给他烤点鸡,让他喝瓶啤酒,他就没什么不满足的了。“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刘震云《一地鸡毛》)——快乐原来如此简单,满足原来如此容易,只要如陈果老师主张的那样“学会和黑暗和解”,因为“当你与黑暗和解的时候,黑暗已经不那么黑了”。

既然无力改变现状,那就干脆不作改变,转而迎合现实取悦现实,并竭力发掘考订其中意想不到的“美”,于是,“鸡汤文”在当下随处可见。这两天,微信公众号“筝情燃烧的岁月”推送的一篇署名“毕淑敏”的散文,在我看来也是满满一碗“鸡汤”:

每个人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只要心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

在岁月摇曳的长河里,注定有明媚的忧伤。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段,给自己泡一壶静心茶,在茶香中微笑,在回忆中取暖。

有谁说过,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这一生注定无法重来,不如坦然接受,得到或失去,都当作必然,静静地守着内心的风景,笑看季节变幻,人情冷暖,视为必然。

成熟不是内心变老,而是愈加注定从容,对于时光而言,我们只不过是一粒细小的微尘,遵从内心的召唤,认认真真地活着,让每一个日子都看见欢喜。(《毕淑敏说:年轻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当我们懂的时候已经不再能年轻……》,“筝情燃烧的岁月”,2019年7月27日)

这样的“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一味维持现状,“这一生注定无法重来,不如坦然接受,得到或失去,都当作必然”,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实质上是一种精神麻醉,它淡化了人们改造生活的强烈愿望,消弭了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冲劲和动力。结婚离婚、分房买房、就业失业、生老病死……小民百姓芸芸众生如何摆脱如影随形的现实困扰?于是,“平平淡淡活到老”,“平平淡淡过一生”,“平平淡淡才是真”,“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何不潇洒走一回”,就煮成了抚慰他们“烦恼人生”的一碗碗心灵鸡汤。

为什么一个时代“鸡汤文”盛行?“老庄是弱者的生存宝典”,将易中天先生此说的主语稍作修改,就是答案。

不由得想起大家耳熟能详且长期入选语文教材的著名长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该诗作者、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他的结局是因决斗致死,他那颗想要追求“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的结实心脏,最后被对手的一颗子弹结束了跳动;又有一说认为,普希金的决斗其实也是他人预设的一个局。因此,即使普希金想要无视生活的欺骗和悲伤阴影,但是别人不允许他活在这个世界上,换言之,就连他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权利,都被残酷地剥夺了。

连普希金这样的著名诗人也难免被鸡汤所荼毒?行文至此,悚然而惊,但愿是我错解了。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鸡汤小草
小草的烦恼
小草受伤了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牛小草的牛
小草也会疼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