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人都是写自己的宿命

2019-12-27□徐

文学自由谈 2019年6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水利

□徐 风

记得参加上届全国作代会的时候,有一位我不太熟悉的上海作家,远远地指着我的胸牌说,那是写壶的作家徐风。

文学江湖,都知道徐某人与紫砂壶脱不了干系。

也有例外。比如王尧老师,今年六月我的新书参加江苏书展,邀请他担任嘉宾,他说,徐风不仅仅是写紫砂壶的作家,他写江南的散文小说都很棒;一把紫砂壶把他给遮蔽并且低估了。

我很感谢王尧老师,但我一点也不感到委屈。相反,我对紫砂是感恩的,紫砂于我,是一种抚慰和成全的关系。

紫砂壶本来就是一个雅玩的东西,没有文人不喜欢。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兴作家,你让我不喜欢紫砂,你让我不写紫砂,这可能吗?如果说要有问题,那就是,我确实还没有把紫砂写得有它本身那么好。

我写作生涯的开始阶段,对紫砂是熟视无睹的。茶壶在我眼里,就是个喝茶的器皿。我捧着一把紫砂壶,写了很多与紫砂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小说散文。这是事实。

直到2005年,王蒙先生来宜兴,我陪他去紫砂厂参观。他说,徐风你怎么不写紫砂啊?他还开玩笑说,你写紫砂壶,我们写不过你。

也不是点石成金,但王蒙先生的话对我是有触动的。正巧,吕尧臣大师邀请我给他写一部“壶传”。我和吕大师是忘年之交,采访和写作的过程很愉快。当我沉入紫砂壶的肌理深处,便发现了它的很多妙处,从此,与它再也不能分开。一把壶很小,妙处却无穷。壶里的江湖很大,而壶手的精神状态、气质禀赋、手艺特点,都会留在壶上。

就这样一口气写了十余年。我似乎真的钻进了紫砂壶里。

窃以为,引领我观照紫砂的,始终是文学。紫砂历史的幽深隧道,要靠好的文学语言去打通,去照亮。紫砂壶虽然材质、肌理独特,且造型千姿百态,但说到底,它还是一个“器”,通过文人和艺人的共同努力,才赋予它以“道”。这个“道”,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实现水利现代化是江苏水利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既要依靠科学的治水思路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也要依靠充满活力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结合水利实践的新发展,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富成效地推进能力建设,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以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道”是紫砂的高妙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妙境界,而文学,便是“道”的挖掘者、阐述者、传播者。紫砂的文学书写,其实就是探索“器与道”的关系。我这样说,似乎有点托大,但事实上,壶,风习,艺人、江湖故事,常常会给我充沛的灵感和创作激情。紫砂壶集雕塑、诗文、书画、篆刻于一体,是地道的“中国表情”;由于饮茶的风习,它还体现了一种地道的“中国生活”。其本质,就是质朴、散淡、悠闲、疏放。无论儒家、道家、释家,都可以在一把小壶上找到自己的精神根基;同时,它又保留了一份来自民间的生动与率真。作家的责任,就是用相宜的笔墨将其传达出来。紫砂壶的敦厚内敛、古雅蕴藉,甚合文人心意,而出紫砂的宜兴,其山水人文正是孕育紫砂独特精神气质的沃土,因而历来是天下文人的一个梦境。平生在笔墨上学得的拳脚,理所当然地在紫砂壶上大放异彩。至于我本人,则常怀感恩之心,地气的通灌与吸收,对我作品的影响很大。

壶上的包浆,其实就是岁月留存的旧气,那里面照得见我们过往的人生。

但是,2015年,当我出版了《布衣壶宗——顾景舟传》之后,突然不想写紫砂了。

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审美疲劳,而是写完顾景舟之后,有一种“一览众山小” 的感觉。紫砂江湖的种种故事,无非器道才艺,或为风月所误,或为色财所迷。有顾景舟端坐在当代紫砂的“佛龛”之上,一切过往皆不在话下。

或许,站在一把壶外,我能更清楚地见证紫砂壶生长的背景和文化土壤,也能看清它的局促和短板。

离开紫砂看紫砂,那把壶反而看得真切。

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我把目光投向了养育紫砂壶的江南文化、历史。我试图用一种平白的话语,去构建一个有生命温度的古典人文江南:这里有最真实的江南百姓的生活——士子黎民、市井风土、风雅温润、情感操守。在这里回望紫砂,我终于找到了它和江南文化史、手艺史、风俗史之间的血脉关系。

说的是江南。说的是繁盛与荒芜。说的是我们赖以生存、滋养的文化摇篮。千百年来,其脉浩大,其果硕硕;行至当下,山高水远。其间多少传薪,多少相守,多少歧义,多少蜕变,多少新生,多少希冀,值得我们在回望中,反思文明的挑战和机遇的流失。

似乎离紫砂越来越远了。

壶外的视角终于让我知道,大雅与大俗,都是江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虽然有时它们做不到平起平坐,但在将精致、优雅、高深的文化旨趣,与日常人生的平实、普通、自然的文化趣味融合起来这件事上,却能做到心手默契、风雨并肩。当我们一起走向一种语境,对江南地域的文化现象细作检点,对隐藏于民间的风土、情怀、侠义、肝胆、宽厚、仁爱等等传统精神细作描摹,在时间的流淌里校阅那些未曾忘却的美好记忆,并且解剖那些腐蚀健康文化肌体的痼疾,我们便能获得一份文化上的自信、精神上的升华。而世风的变迁,人性的沉沦,只是山重水复的驿路中不断被穿越的迷津而已。

我还会回到紫砂的书写吗?

至少我和紫砂的缘分不会断,我还会持续地关注紫砂。有时牵引会是一种羁绊,常常感觉,那是一只温柔的无形的手,那是如来一样的法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写自己的宿命,其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水利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