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时代的大学外语教学:优势与挑战
2019-12-27王丹丹
王丹丹
(福州理工学院 英语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506)
2012年兴起的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全世界最优质在线课程教育资源的机会。2013年慕课进入中国,吸引了中国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的加盟,并先后出现了中国本土化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全国地方高校UOOC等,从此,慕课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到我国教育的各个领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外语教育从未停止过紧追高科技的步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曾一度流行,而今引发全世界关注的慕课也同样在外语教育领域备受重视。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前景仍有诸多的未知,如何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仍处在理论探讨阶段。面对以“海啸”“破竹”“火山爆发”之势席卷整个教育领域的慕课,我们外语教育者仍需冷静思考:如何将慕课的优势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中,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利用慕课更有效地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慕课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慕课的推行始于2012年,之后迅猛发展,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慕课”或包含MOOC作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搜索,我们发现2012年仅有文献7篇,之后这个数字以雨后破竹之势迅猛攀升,2013年达283篇,2014年1647篇,2015年1474篇,2016年1010篇,2017年916篇。综述现有文献,目前中国知网上与慕课相关的学术文献总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慕课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的综述。(2)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3)慕课的本土化进程。(4)慕课对基础教育的影响。(5)慕课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6)慕课平台技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对于慕课的关注相对较晚,2014年才出现了相关综述文章,如:陈坚林所撰写的《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挑战与机遇》[1],该文结合大数据与慕课的特点,提出在人类学习方式出现新概念与突破的时代,外语教学研究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挑战。如:外语教学研究相关数据的采样与分析,教师在驾驭技术与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新理念的培养,师生关系的新变化等。杨永林等人发表的《从“慕课”到“小微课”,看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2]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慕课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以英文写作课为主体,建立了适合外语教学的“小微课”平台,体现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区域化、特色化、资源化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二、慕课模式在外语教学领域的优势
慕课对于传统教学是一次革命,其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对外语教学起到了强烈的积极提升作用。慕课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联结主义,而这两个教学理论对当代高校外语教育都具有较大的影响。[3]结合慕课在普通教育领域的文献以及大学外语教育的特点,本文总结出慕课在外语教育领域中的优势。
(一)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
慕课的主要课程资源是视频资源,多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而展开,逻辑严密且完整。同之前的书本教材相比,电子视频资料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由此能够有效体现英语的实用性,将英语运用到各科知识与情境之中,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动态教学。同时信息资源共享也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材料,都可以通过教师借助互联网收集分享给学生,增加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背景。除此之外,慕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免费的,学生可以免费聆听到优秀外语名师的亲自授课,这对于那些想出国学习语言的学生而言是一种福利。《时代》周刊曾评论,慕课为广大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常春藤高校的大门。[4]这些免费、大量、优质、真实语境的教学资源,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师而言,提供了二次开发的广阔空间和发展机遇。
目前,在世界慕课平台上搜索,虽然很少有英语语言类课程,但多数慕课都是通过英语讲授[5],而且慕课平台提供了一些与特殊用途英语相关的课程内容,如:Coursera平台上提供的杜克大学的论文写作课程,爱丁堡大学提供的全球视野下的批判思维能力课程等。这些世界知名大学为我们的外语教育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其中以内容为依托(content-based)的教学模式以及不断增多的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的辅助材料,有助于提升语言学习者的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全球化视野下的思辨思维模式和跨文化意识。
(二)多模态的教学方式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来进行交际的现象。[6]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当中,多模态交际使学习者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从而比单模态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进入21世纪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渐取代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伴随这一趋势,慕课多采用多模态教学方式,将音乐、视频、电子课件和网络链接等融入并运用到在线课堂中,通过语言、图像和游戏等手段构建多模态语篇,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吸引更多学生保持更长久的注意力。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慕课将更多动态元素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用来创造语言学习游戏的电子冒险游戏平台已经成功地加入到慕课平台中。[7]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从而实现了学习的初衷,颠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综上所述,由于多模态的介入,慕课外语教学的生动性与真实性更为丰富,语言更趋向于情景化。
(三)个性化的课堂表现形式
慕课课堂的表现形式也十分丰富,主要以讨论、提问等方式为主,符合外语教学领域中盛行的任务型(task-based teaching)和交际型(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教学理念,而且慕课教学拥有其自身更为突出的特点。首先,参与英语课程学习的同学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或不同年龄阶段,通过网络连接到同一个大环境中。语言是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文化的传播载体,拥有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互相沟通,不仅促使了多元文化的产生,从过去的跨文化交际转变成多元文化交际[8],实现了文化从跨越到超越的过渡。而且世界各地更多学习者之间可以就某一话题给出自己看法,同时分享更多人的思想,倾听世界不同的声音,相互分享知识与经历,交换思维方式,使外语教学走向国际化,从而拓展单一的思维方式,促进全球化沟通[9],更好地实现英语学习的本质。另外,慕课倡导个性化教学,无论是在选课、上课时间和地点还是完成作业方式方面都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堂多以讨论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氛围的活跃也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网络给外语教学带来的益处。[10]慕课将自主学习理念运用在教学中的突出特点与中国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1]相符,后者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符合近期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制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阶段性总结中对自主学习理念的重视[12],而慕课的实施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三、慕课模式下外语教学的挑战
慕课作为当今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在进行外语教学革命的同时,其存在的不足和争议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在大力倡导慕课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思考在运用慕课过程中外语教育需要面对的挑战。
(一)真实课堂体验的欠缺
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社会文化的环境,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但在慕课外语教学中,由于多数任务都是通过电脑完成,因此学生很难体会到真实课堂语境中的语言使用,除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外,学生无法在经历情感发展和情商方面得到锻炼。外语教学的过程是语言认知、情感和身体习得的过程,不能单单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人格品质、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慕课几乎全部的内容都是通过电脑网络进行的,所以每个教师可能同时会有数千或是上万个学生参加他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与同学以及同学之间很难相互认识和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自身情况无法考虑全面,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学习和理解课程的效果可能千差万别。因此,面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很难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并实现因材施教。由于因材施教得不到体现,这也可能是导致慕课辍课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二)慕课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混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进入到外语教学领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整合为统一的信号,通过多媒体提供给教师和学习者使用。然而,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外语教学变成“形象工程”“面子工程”[13],忽略了外语教学的科学性和目的性。慕课与多媒体外语教学在形式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远程网络的使用、多模态教学资料、线上讨论答疑等,但慕课的互动性更强,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都优于传统的网络课程。另外,与网络公开课相比,课堂框架更复杂,授课环节更细致多元,教师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实现了所谓的“翻转课堂”。然而,曾经一批知名大学一开始大张旗鼓地建立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但几年后这些项目都悄无声息地停止了,最终没有得到更长久的发展,约翰·丹尼尔[14]对慕课发展也提出了类似的担忧。在查看现有的慕课课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慕课的设置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差异不大,没有体现慕课的核心理念。Godwin-Jones提出目前许多慕课并没有体现其名字中所强调的“公开(open)”和“大规模(massive)”,仅仅是以往的网络多媒体课堂重新换了一个新标签。[15]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示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慕课与外语教学的更有效结合,还需要外语慕课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
(三)学习动机的相对缺失
作为一种新鲜的教育模式,慕课教学课堂宽松并且自由,很多学习者抱着旁听、尝鲜或“隐身”的态度参与课程的进行。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目的性、与教师和同学见面次数十分有限以及低竞争率等因素导致慕课的辍课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只有10%或者不到10%的人能够完成课程。[16]对于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而言,很难坚持完成课程的全过程。另外,慕课这种授课方式是非强制性的,学生学习的动机存在多样性,当他们在讨论和答题过程的深入学习中发现自己对此并不感兴趣时,即使放弃也不会有任何的惩罚或责任,从而选择有始无终。因此,单凭借兴趣来选择是否继续学习,而这一问题也应该引起慕课研究者的重视,尽可能保证课程的完成程度。尤其对于外语教学,一个重视社会文化因素的教育学科,需要更多的动机和兴趣,这是外语教育研究者关注最多的一个课题。[17]由于慕课在情感因素的缺乏以及强制性的缺少,所产生的学生内在与外在动机的缺失,使得很多学习者仅仅听了头几次课,便不再继续。对此,外语教育研究者们应做出相应的努力。
(四)对外语教师新技能的新挑战
慕课发展使得外语教师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又一次出现了“去熟练化”(deskilled)过程,原来在课堂教学所熟悉的技能已经不能完成慕课的需求,对教师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由于慕课面向的是全世界学习者和世界名校的教师,因此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要更为精通,拥有更为独特的教学风格,在面对几万名学生时,知道如何成为一位好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以最高效简洁的授课方式,充分实现知识共享。此外,教师还需要拥有面对镜头授课的心理素质与技巧、通过网络对教学进度的监控、远程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学资源的组织掌控等。然而,所有这些技术的使用,外语教师不可能全部自己完成,他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进而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分工和集成化管理服务的发展。因此尽管慕课的发展为外语教师提供了新时代专业发展的机遇,但也是外语教师及政策制定者在慕课发展形势下必须面临的挑战。
四、结论
慕课让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聆听享受各领域顶尖级教授的课堂,与教育条件优越的学生共同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向全世界敞开知识的大门。慕课在诸多方面与当代外语教学理念的一致性使得外语教学顺应时代发展,并非常重视这次炙热发展的慕课变革,然而在教育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应该看清楚前进的方向,在前进发展的同时,停下来思考慕课兴起的初衷,如何能让更多热爱学习者受益,而非盲目地赶时髦制作课程。我们应该重点反思慕课和外语教学的本质,探讨如何能保证慕课的形式真正适合外语教学的特点,以及保证课程质量,进而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此外,无论慕课如何备受关注,也不会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而独立存在,其终究还是起到辅助外语教学的作用,这种慕课与传统课堂混合的外语教学模式将逐步成为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