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开原参将制度的沿革
2019-12-27于泳跃
于泳跃
明初在恢复对辽东地区的统治后,朱元璋在辽东实行只设都司不设布政使司的地方管理体制;永乐以后,总兵镇戍制度兴替代都司的军事职能;直到正统以后,总兵镇戍制度逐渐完善,开原参将作为辽东总兵镇戍制度的重要一环也在此时设立,并且随着辽东地区局势的变化不断演变,直至万历年间辽东局势恶化,开原已不能成为明朝长久统治的地区,明朝开原参将就此革除。
一、开原参将的设置
明代参将这一职位最早出现在洪武二十年(1387)征辽东纳哈出的人员中,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这种参将是征伐大军的临时设置,与后来镇守一方参将并是不一回事。明代镇守一方参将出现于永乐后期伴总兵镇守制度的制定,永乐十八年(1420)“命荣昌伯陈智为左参将,协赞交趾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剿捕蛮寇”[注]《明太宗实录》卷233,永乐十八年三月己丑。。北边设立参将于此后不久,明太宗二十二年(1422),“命都督佥事沈清为参将,副武安侯郑亨镇守大同”[注]《明仁宗实录》卷4,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癸巳。。可见,镇戍参将的初衷主要是辅佐总兵。随着明代总兵镇戍制度的发展,参将不仅仅是在总兵身边参议军政的副官,有些参将被派出镇戍某一区域。开原参将就是就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明代开原参将之设,《四镇三关志》记载设于永乐年间,但是,奇怪的是《辽东志》《全辽志》及《四镇三关志》记载首位开原参将为胡源,而查阅《明实录》得知正统七年(1442)九月,“都指挥同知胡源充左参将,仍与太监杨宣守备开原”[注]《明英宗实录》卷96,正统七年九月丁卯。。《四镇三关志》中开原参将设于永乐年的记录明显与其记录的内容存在矛盾。材料中首位开原参将胡源接替的是夏通职位,正统六年(1441)九月,“镇守辽东太监亦失哈奏守备开原都指挥同知夏通老疾宜令致仕,都指挥佥事胡源精壮宜加擢用,上命源为都指挥同知代通把总管事”[注]《明英宗实录》卷83,正统六年九月甲寅。。胡源接替夏通一年后才被任命为右参将。因此,《四镇三关志中》关于开原参将设于永乐年间的记述应当是误记。
二、正统至正德时期开原参将
首任开原左参将胡源任职直至景泰时期,“辽东参将都督同知胡源,诱夷人来降,擅杀之,致夷人报讎惊扰边方,为山东按察副使杨镛所劾,械源至京,法司鞫应斩,诏宥死降为事官,于独石立功”[注]《明英宗实录》卷240,景泰五年四月乙酉。。胡源后开原参将似乎存在一段时间的空档,直至成化二年(1466)十月材料中再次有关于开原参将的记载,“升守备义州都指挥使施英为署都督佥事,命充副总兵协同辽东总兵官理事,巡守辽阳右参将孙璟充左参将镇守开原地方,备御开原署都指挥佥事周俊充右参将分守宁远地方”[注]《明宪宗实录》卷35,成化二年冬十月庚子。。成化四年(1468)十二月,周俊任开原参将,“命辽东副总兵都指挥佥事韩斌分守辽阳等处,右参将周俊分守开原,左参将杨玙分守宁远,先是玙守辽阳斌守开原俊守宁远,总兵官赵胜等以斌俊才优于玙,而辽阳开原比之宁远尤为要害,上章请更其任故有是命”[注]《明宪宗实录》卷61,成化四年十二月甲午。。自此,开原改左参将为右参将。正统时期,开原参将初设规制并不十分成熟,主要原因在于此时明廷北边的防御中心主要是漠南蒙古,对于辽东地区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再加上土木堡之变阻碍了明廷北边尤其是辽东地区完善总兵镇戍制的进程。成化时期,明朝北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动荡后又趋于稳定,明廷北边的方针有所转变,辽东地区形成总兵驻守广宁、副总兵据辽阳、设一右参将分守开原、设一左参将驻守分宁远的战略格局,这表明明廷对于北边女真地区的重视程度在加强。开原参将自此至正德时期基本成制度化并趋于稳定,明朝在辽东的军事战略也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
《皇明九边考》中明确了这一时期开原参将的责任:“务须用心操练兵马、修理城池、督瞭墩台、补葺关堡、防御贼寇,凡军中一应事宜悉听镇抚的关节制,不许偏执违拗,有乖大体。尤须廉以律己,仁以抚下,毋得抚司贪克贻害地方。”[注](明)魏焕:《皇明九边考》卷2,《辽东考》。一是操练兵马,“敕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王翱镇守太监宋文毅,曰海尔等奏报脱脱不花王亲领人马收捕野人女直,欲先到开原空城,已敕永平山海总兵官选调精锐官军五千委参将一员,管领在开原操候,又令在京选调官军三千操备听候策应”[注]《明英宗实录》卷200,景泰二年春正月辛丑朔。。开原参将有管领操练军队之责。二是边防工事的建设与修葺,“初辽东镇巡官奉命修治边墙营堡,七年未成,兵部移文按劾之,于是镇巡官劾奏副总兵罗雄,参将焦元王铭,都指挥郑雄等三十五人及指挥等官夏忠等百六十人罪,命罚罗雄等俸三月郑雄等两月夏忠等宥之,令急修完以闻”[注]《明孝宗实录》卷123,弘治十年三月戊申。。焦元此时为开原参将,因未能及时修筑边墙城堡而受到责罚。三是开原地区的军事防御,“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彭谊等奏,正月间朵颜三卫虏入开原庆云墩境,分守右参将都指挥佥事周俊率军追至境外,转战一百余里斩首十一级,遇夜,虏遁去,明日复追袭五十余里斩首六级,获其弓马器仗以还,事下兵部言此虏败衄,必图报复宜行镇守总兵等官益加防御从之”[注]《明宪宗实录》卷125,成化十年二月乙丑。。《明实录》中关于此类的记载最多,可见在此时期开原参将在军事职能中的重要作用。周俊作为开原参将,在打退敌人的进攻后,还要追击,亦体现出此时明朝军力的强势。除这些基本职能之外,此时的开原参将还会参与一些周边巡查活动,“提督辽东军务左副都御史王翱奏,臣会同军马出境巡哨,总兵官都督曹义出广宁,兀良哈贼众匿林中,义卒兵围之贼突出迎战,我军奋勇击之,贼大败。左参将都指挥胡源等出开原,辽阳都督焦礼出宁远,俱遇贼各战败之,全师而还,凡斩首三十二级,生擒七十余人,获马牛羊四千六百有奇”[注]《明英宗实录》卷151,正统十二年三月甲子。。当然,此种出征也是以明朝军力强盛为基础的。总之,正统设开原参将以来,开原地区的军事防御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一方面表现了辽东军事改革的成果显著,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此时明朝国力尚可,周边女真并未对边疆地区产生实质性的威胁。还有一点,即开原参将的职权不仅仅受到上文所提到的总兵、副总兵的约束,还要受到开原分守内臣的制约。
三、嘉靖时期开原参将
嘉靖时期辽东军事部署再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参将方面,即游击数量的增多。《辽东志》中载有辽东总兵一员驻扎广宁,副总兵一员守辽阳,参将二员为北路参将与西路参将,其中北路参将,“所辖三万等三卫一十九城堡”[注](明)毕恭:《辽东志?官师》卷5,《辽海丛书》第1册。。同样,《皇明九边考》载辽东镇职官有镇守总兵官一员驻扎广宁城,协守辽阳副兵官一员,分守开原右参将与分守锦义二城右参将两名参将,这与《辽东志》中的记录是吻合的,且与成化时期发展形成的辽东镇守格局相符合。成书较晚的《全辽志》与《大明会典》中辽东地区镇守总兵与协守副总兵均没有变动而参将数量增加到了五名,分别为分守开原参将、分守锦义参将、分守宁前参将、分守海盖参将、驻扎险山参将,后面三处镇戍官员地位有所提高,辽东地区整体镇戍体系得到了发展与完善。此时,开原参将的地位理应变化不大甚至是有所下降,但是嘉靖时期开原地区分守内臣被革除,反而给了开原参将更大的自主权。开原设分守内臣的时间,《全辽志》中的记录较为明确:“正统年设,嘉靖己丑年革。”[注](明)李辅:《全辽志·职官》卷3,《辽海丛书》第1册。在胡源被任命为开原左参将时就有与太监杨宣同守开原的记录,开原分守内臣与开原参将又相互配合之责,“戊戌虏入辽东镇北堡等处,逻卒被伤者四人,掠者五人,事闻,命备御都指挥李继祖等六人下巡按御史逮问,分守太监蓝莹右参将焦元俱令戴罪杀贼”[注]《明孝宗实录》卷100,弘治八年五月癸未朔。。还有,“甲午升镇守辽东少监韦朗为太监,都指挥佥事周俊为都指挥同知,其都指挥以下升一级者十七人,升署职一级者五人,给赏者四百七十八人,以朗等率官军击虏于创忽儿河有斩获功者”[注]《明宪宗实录》卷132,成化十年八月甲午。。两条材料充分说明了在军事行动的赏与罚上,开原参将与镇守内臣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且二者在军事领域是具有较为相同的职责的。分守内臣设置的初衷有监察地方军政的重责,而且内臣又深受皇帝的宠信,因此在二者产生分歧时,常常内臣是占据优势的。“命分守开原右参将刘祥与协守广宁右参将崔胜两易其任,以祥在开原与分守太监蓝莹不协故也”[注]《明孝宗实录》卷46,弘治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在参将刘祥与内臣不合时,采取的是调离参将的处置方式。因此,开原分守内臣于嘉靖时期被革除是开原参将权利的一次解放。
四、万历时期开原参将的取消
嘉靖末期,明代辽东地区的政治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其中都司体系以日常行政职能为主,总兵镇戍体系以军事职能为主,巡抚体系以监察职能为主,权利分配为巡抚高于总兵官、高于都司官员,但是,此时女真不断崛起,导致辽东地区局势剧烈动荡,原有的平衡体系无法应对地区局势的不断恶化,因此,此时辽东地区出现了总领一方的大员,战略方针主要针对女真地区。
开原此时因处于辽东比邻女真的边境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熊廷弼巡按辽东时的奏章有所描述:“开原孤悬天末,三面受敌,迩来奴酋之岀没靡常,宰赛之劫挟未已,时盖有累卵之危也,可以一参将坐镇之乎?谓宜于开原城增置一协命,曰东协,增马兵二千人,改参将为副将,并领原兵,而开原一道大小将领皆属焉。”[注](明)熊廷弼:《按辽疏稿》卷3。此道奏疏为万历三十七年(1609)八月二十二日上奏,其中不但体现开原此时的重要性,且建议在奏疏增兵的同时在开原增设副将。《明实录》有万历三十八年(1610)八月载“升游击李效忠为辽东开原总兵”[注]《明神宗实录》卷474,万历三十八年八月甲申。的记载。可见,熊廷弼的建议很快得到了采纳。此后,材料中可见开原参将仅冯瑗一人,开原城在万历以后成为明廷与女真的拉锯地带,控制权几度易手,开原的建置已完全遭到破坏。冯瑗本人所著《开原图说》中已经没有开原参将这一职位,因此,熊廷弼在开原地区改参将为副总兵的建议得到采纳。
五、结语
开原参将的设置是明代军事体制改革的成果,永乐以后都司卫所制度弊端逐渐显露,明成祖开始在地方实行总兵镇戍制度。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正统时期辽东总兵镇戍体系已基本成型。开原地处辽东的北部桥头堡的关键位置,设有参将镇守,在明代中期开原参将有效地履行了本身的职责与任务,在地区性防御与军事征战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中后期以后,随着明代辽东局势不断变化,开原参将也随着地区局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最终由于北部女真的崛起,明代辽东一带局势急转直下,开原参将被当时总领辽东的熊廷弼提升为副将,就此,开原参将消失在了明代历史舞台之上。开原参将的建置沿革表明,明代镇戍体制军事改革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对于明朝的稳定与安全具有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