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数字资源整合研究

2019-12-27郑庆伟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文献

郑庆伟

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文明程度不断进步的产物,有着共同的起源,公元前4世纪,当时世界最伟大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就坐落在亚历山大博物园中。在中世纪的欧洲博物馆、图书馆长期相伴而生,直至近代工业革命由于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馆藏井喷式增长,图书馆和博物馆开始走上各自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但是即便如此,图书馆和博物馆在功能及服务内容上的仍然有着相当高的类似程度,尤其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数字文献和数字藏品的呈现及传播并无二至,这为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资源整合创造了技术条件。

一、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

进入信息时代后,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图书馆也相应的发生了三大变革:一是文献的存储和传播由纸声光电磁转向数字存储和网络传播转变;二是由在地服务向远程访问和传播转变;三是由纸质文献中心转向信息传播中心转变。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创造了新途径:一是无限拓展了信息传播的半径;二是公共图书馆资源通过互联网络链接,实现了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了区域总分馆制通借通还的效能,既解决了信息孤岛,又解决资源分配不均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馆店和读者参与文献的共建,公共图书馆与书店联网,由读者选购文献,图书馆买单,提高了读者的话语权和图书馆精准服务的水平;四是物联网技术支撑了图书馆实体文献的远程借还。五是馆藏新增了数字化的虚拟文献。

目前,图书馆和博物馆还是在平行的两条直线上发展,交集不多,特别是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只是进行简单的影像采集,在自家网站上展示,还远未进入到规模开发、馆际互通、产业增值阶段。图书馆的信息平台、传播渠道、服务网络、读者等还未与博物馆实现共享,博物馆的实体藏品也不大可能与图书馆实现共享,博物馆的藏品转化为数字文献后才可能作为图书的文献,才可能借助图书的平台、渠道、网络进行传播。

二、数字图书馆是未来社会的信息中心

迅速升级的数字信息存储和传播技术正在不断强化公共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地位,因为任何的物理形态都可转化为数字信息即文献,从理论上说公共图书馆的存储空间是无限的,可以满足海量信息的存储需要,传统文献和数字文献并重是当代公共图书馆的不二选择。数字文献建设要注重解决以下问题:

1.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进行选择,图书馆的数字文献,不仅仅是数据商提供的数据库及有限的馆藏传统文献的数字加工,还有更多的数字化的记载人类活动的信息,对后者采集、加工、存储、传播也要纳入图书馆的业务中来。

2.图书馆只是数字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之一,互联网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特点,决定了读者有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要解决好公共图书馆数字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读者的集中调用的矛盾,才能增强对读者的粘着力。

3.存储技术的改进以及云服务的出现,既决定了图书馆可以无限拓展存储空间,又可以借助云服务,设立自己的存储设备并不是必须的,无“书库”图书馆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4.虚拟文献的呈现终端读者可以自备,图书馆需要提供更为尖端的呈现设备。

5.数字文献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将是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公共图书馆将越来越像一个多媒体制作的传播中心。近年来,数字图书馆工程,我们更多地关注于其软硬件技术升级、存储空间的扩容以及远程服务的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数字信息内容的升级问题。

三、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博物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从历史上看,图书馆和博物之间的和具有在起点上同源、长时期伴生、功能服务类似等特殊关系,特别是数字化时代更应当加快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数字资源整合。

第一,数字博物馆是数字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博物馆即数字文献。数字化不管是图书馆的文献还是博物馆的文物,都转化为虚拟的数字,资源就转换成字节这种可存储可加工的数字形态,从这种形态来讲,他们是一样的,同质的。数字技术出现之后,他们之前的物理形态上的差别在数字形态上就不存在了,从这个技术角度来看,他们是没有区别的,博物馆的展陈内容可以完全转化为图书馆数字文献。数字博物馆可以大幅提高数字图书馆存储空间的利用效率。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进化为数字信息中心,具有海量的数字信息存储功能,数字博物馆作为数字文献完全可以存储在数字图书馆。

第二,将数字博物馆整合在数字图书馆的统一平台上,既丰富了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又可以共享公共图书馆相对完善的保障体系及传播渠道。国家、省、市、县四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网络,以及遍布城乡的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社区电子阅览室,可以保证数字博物馆服务的全面覆盖,有效解决困扰博物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要途径。

第三,可以破解智慧文化建设的难题。智慧文化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何处着手一直困扰着政府有关部门,正如前所述,在图书馆和博物馆在文化领域中交集最大的两个行业,把智慧图书馆和智慧博物馆建设统一起来,先行选项试,避免各自为战,化解资源浪费,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等问题。

第四,数字博物馆是数字文化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文献大多数为数字化的传统文献,数字博物馆文献资源是比较稀缺的文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文物、藏品以及古建筑等开发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其数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抓住市场需求,抢占待机,率先开发一定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地方政府一定要树立数字资源即是财富的意识,做好图书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的有力推手。

四、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整合的途径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博物馆的资源整合要克服体制机制的局限性、业务职能不匹配、资源的封闭性三大短板。

第一,突破现行运行机制和体制的制约。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还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加强组织协调,要有相应的人员、技术、资金保障。

第二,加快图书馆和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图书馆和博物馆重点服务领域都是在地服务,职能配置,人才配置等都是围绕满足在地服务的需要来设计的。数字化之后,工作重点将转变为数字内容建设和传播,必须要强化网上服务意识,数字资源采集、加工、传播职能配置要加强。

第三,突破资源的封闭性。单体图书馆,信息的容量不及综合门户网站,只是海量信息中一朵不起眼的浪花;从数据商处购买专业数字文献,只对持证的读者开放,非持证的读者不能获取资源服务。资源的封闭性极大限制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的传播力。图书馆之间、博物馆之间、图书馆和博物之间在数字资源上要联采联建,保证分布式存储的数字资源可以由读者方便地集中调用。

五、结语

图书馆与博物馆在资源互补与业务合作有着深远的发展空间,运用跨界思维开展两馆间的合作与共享,既可以将分散的资源和服务进行整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又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数字化时代,在虚拟数字空间图书馆和博物馆具备了跨界整合的可能,博物馆和图书馆要做好数字文化和智慧文化建设的领路人,率先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创造成功范例。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数字化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字化制胜
露天博物馆